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箱子鋸齒密碼鎖忘了怎麽打開?

箱子鋸齒密碼鎖忘了怎麽打開?

鎖之溯源

古鎖是壹種歷史的見證。在遠古時代,聰明的人類已懂得把個人貴重的物品用獸皮包起來,外面用繩索捆縛,最後的開啟處打上特殊的繩結。而繩結只能用壹個叫“骨銼”的工具才能挑開。繩結和骨銼,就是鎖和鑰匙的雛形。

據資料記載,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鎖,其不堪壹擊只能作為象征性的鎖。我國的金屬鎖最早出現在漢代,是簧片結構鎖。明清時代是古鎖的鼎盛時期,以銅質和鐵質為主。上世紀50年代,成本較低的低焊鉤鎖、葉片鎖、彈子鎖陸續進入我國市場,中國古鎖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透過泛著滄桑的古鎖,領略著中華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

原始人類過著穴居的生活,為了防範野獸的侵襲並保護物品,便利用重石來擋住穴洞,而這可說是最早、最直接的原始安全裝置。

隨著材料之演進及用具的發展,安全裝置之種類與功能逐漸的增加與提升。有了繩索之後,先民為了保護貴重的財物,常以精巧牢靠的繩結繫緊,而設計出名為觿的獸牙來解開繩結;廣義言之,「繩結」可說是古中國最早的鎖具,而「觿」則可說是古中國最早的鑰匙。

除此之外,也有些鎖具的設計,並沒有閉鎖的功能,而是利用兇惡動物形狀的外觀,藉以嚇阻小偷,是壹種象徵性的嚇人鎖具。

木鎖應該是古中國早期最具體的鎖具,可以推溯到石器時代的奴隸社會;但是並無當代的真品留世,亦無正式的文獻加以記載。原始的木鎖構造簡單,門上有壹個孔,讓竹竿類的橫管式工具從門外進入,用以作動門內的木栓來關門或開門;這亦是春秋時期稱鑰匙為管或籥的原因。

較為簡單古拙的銅鎖出現於青銅器時代,鎖內裝有片狀彈簧,利用鑰匙與彈簧片的幾何關係與彈力作用來上鎖與開鎖。到了春秋時代,鎖具的設計開始複雜化,有些並且裝有機關。至於鎖具的普遍使用,據說是起因於戰國時代魯班的大力改進。

金屬鎖的大量使用,始於東漢末年,材料以青銅為主,並出現了刻著麒麟、蝴蝶、虎、豹、…等生物造形的設計。唐代之製鎖工藝相當的發達,金屬簧片構造鎖之用途越加的普遍,大多為青銅製,有些為黃銅、鐵、銀、或金製,其外形與雕花亦日益的多樣。這個時期的鎖與鑰匙,有些相當的美麗,不但富有藝術色彩,而且形態萬千。再者,這個時期的鎖與鑰匙,也是財富與權威的象徵。達官顯要與富裕人家,會在鎖體刻上美麗的圖案,有些更具有圖騰的象徵;而大部份的清寒人家,則只使用木鎖。此外,當時之鑰匙也用來分別已婚或未婚的女人,所謂「出門者帶鑰匙者」,是指已結婚的女子;而「出門者未帶鑰匙者」,則是指未結婚的女子。

代開始,金屬簧片構造鎖壹直是中國人的主要用鎖;數千年來,古早中國鎖具的外觀雖然有所變化,但是內部之構造始終沒有太大的改進。到了壹九三零年代以後,西方彈簧彈珠鎖的廣泛使用,古早中國之簧片構造鎖才逐漸的被淘汰。

就現代的觀點而言,「鎖」是壹種以鑰匙、號碼盤鍵、電路、或者其它用具來操作的安全裝置,用以防止物品被打開或移走,兼具防護、管理、甚至裝飾的功能。然而,鎖在古中國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文獻中,有著不盡相同的稱謂與定義。

古書掛鎖-三才圖會

《辭海》對鎖的解釋為『必須用鑰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辭源》解釋為『所以扃門戶箱篋之具,使人不得開者,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而《說文解字》則解釋為『鎖,鐵鎖,門鍵也』。

戰國《周禮?地官?司門篇》中有『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之句,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七卷》中有『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之句,西漢戴聖的《禮記?月令篇》中有『孟冬之月,修鍵閉,慎管籥』之句。《尚書?金縢篇》中有『啟籥見書』之說,《辭源》解釋道:『籥今通作鑰』。漢代《芝田錄》中有『門鑰必以魚』之說,明代張自烈的《正字通》解釋道:『鑰以閉戶,匙以啟鑰』,《辭源》在解釋「籥」字時說:『鎖名亦名鑰』。東漢班固於《漢書?小爾雅》中說:『鍵謂之鈐』,而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則解釋道:『鈐,鎖也』,宋代陳彭年等人的《廣韶》中則有『兵鈐以閉房,神斧以備非常』之說。東漢鄭玄註的《禮記?月令》中說:『鍵,牡;閉,牝也』,唐代孔穎達的《禮記?月令疏》解釋道:『凡鎖器入者謂之牡,受者謂之牝』。東漢蔡邕的《月令章句》中說:『鍵,關牡也。牡所以止扉也,或謂之剡移』,意思是說牡是用作鎖門的,因此也可以稱為門閂。

此外,漢字中的「籥、鑰、管、管籥」代表著鼓笛或橫笛,亦代表了鎖與鑰匙。  

有著不同稱謂與特別作用的古鎖,亦出現在壹些文獻上;如《後漢書?懲罰篇》中提及「鋃鐺鎖」,為結合金屬鏈的掛鎖,用以鎖人犯。古鎖也因有其外形而有特別的稱呼;如杜光庭的《錄異記》中曾提及掛鎖可稱為「萎蕤瑣」(Solomon’s seal lock) (璅同鎖),因為此鎖形同此種植物的管狀根莖,且該鎖含有連為壹體的金屬片,可自由壓縮或伸張,故有此稱謂。

鎖之韻味

藏家收藏古鎖,並不是以數量來衡量的。中國的古鎖是手工藝制作,古鎖精致的藝術造型和背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是吸引藏家收藏的重要原因之壹。

有的藏家走遍大江南北,或到古玩店買古鎖,或到邊疆少數民族的聚居地研究古鎖。有的藏家不得不把壹大堆質量參差不齊的古鎖買回來,然後經歷挑沙揀金的痛苦過程。

廣州古鎖愛好者鄒永生便收藏了眾多清末民初的大大小小、造型千奇百怪的古鎖。“搞收藏要講求物緣,收藏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了,已記不清楚藏品的具體數量了。”鄒永生說。他喜歡把造型好,有個性、有特點的古鎖“收麾旗下”。打開他壹個個放置古鎖的箱子,造型多樣的古鎖讓人眼花繚亂。有剛強的圓形鎖、半圓形鎖,長方形鎖,還有柔美得像古代胭脂盒的八角形白銅雕花鎖,顯示美好流線形的葫蘆鎖,諧音就是“福祿鎖”,意頭十足。生肖鎖中的狗、馬、猴等立體造型栩栩如生;動物鎖中,造型為蝦的鎖是用鑰匙鉤開的,魚造型的鎖則是要推開的。

古鎖造型尤以魚型為多。坊間稱,魚是夜不瞑目的,就算是睡覺也是睜著大眼睛,把魚的造型用在鎖上,就可以為人家看門。鄒永生藏有的最小的鎖,長不到15 厘米,高約13厘米,實用勝於裝飾,是忍痛割愛用價值不菲的紅木小件換來的。而他的壹套五件的系列圓柱形鎖,大小不壹,其中,最大的鎖高40厘米,圓周為11厘米,是他逐漸收集回來的。

古鎖除了精巧的圖案,還有直白的文字。把草書、隸書、大篆、小篆寫成的文字雕刻在鎖的正面、側面,甚至是鑰匙上,很有古書法的韻味。古鎖的文化內涵,為本來堅硬的金屬增添吉祥如意的民俗色彩。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十二生肖”鎖,脖子上要掛上吉祥鎖;壽宴時用“福祿壽喜”鎖;小孩過生日就會用長命鎖。

開鎖像解謎壹把鑰匙開壹把鎖,但古鎖的鎖孔就千奇百怪,長方形、鋸齒形、圓洞形小方孔……更有的是壹、上、工、吉、喜等字。藏家湯衛的“迷宮鎖”(又稱“定向鎖”),是運用幾何原理和逆向思維制成的,就算拿到鑰匙也要費壹番周折才能打開。鄒永生收藏的藏詩鎖,是橫式圓柱體,在軸心排列著5個大小相同的銅箍,每個銅箍表面都刻有清秀的漢字。只有銅箍轉到造鎖人預定的那句詩才能打開。這種藏詩鎖也就相當於現代的密碼鎖,不得不佩服古人造鎖的高明。還有壹種奧妙的 “無匙鎖”,根本不用鑰匙,開啟的關鍵在於拇指、食指、中指的默契配合和用力勻當的手上功夫。

古鎖 藏出來的古老味道

從收藏價值來說,沒有鑰匙的鎖就會大打折扣。年代久遠的古鎖,有的可以配鑰匙,有的不能配鑰匙,更有的要幾把鑰匙才能打開。不同的鎖,開法也不壹樣,看來,開鎖真的難倒了不少眼睛“毒辣”的藏家。但是,藏家們沈醉於這個過程,開不到的鎖就像是解不開的謎。當把那刁鉆古怪的古鎖打開的壹剎那,那股興奮的勁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藏家也是半個開鎖匠,銼刀、大鐵剪、老虎鉗這些配鑰匙工具壹應俱全。碰到簡單的鎖,自己就能搞定。鄒永生說:“配鑰匙先要懂得鎖的結構,按照鎖的凹凸位再配合適的鑰匙。”他之前為了壹把古鎖配的鑰匙,慢慢搓著總是開不了,後來知道鑰匙的力度不夠就把鑰匙加厚,最後還是開不了,失望的情緒籠罩著他。“這不能急,總是經過無數次失敗才能成功的。”就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古鎖打開,也要把新配的鑰匙特意做舊,才能和古鎖組成“天仙配”。

藏家教路

Q:哪些古鎖值得收藏?

A:明代的三色銅鎖,清代的白鶴鎖、密碼鎖、暗門鎖、四開鎖、倒拉鎖以及各種人物、動物和文字造型的鎖具,都是值得搜集的。至於那些商販從農村收購來的破破爛爛的大路貨,則無收藏價值。

Q:古鎖的樣式有哪些?

A:按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看,有平雕、透雕、鏤空雕、鏨花、鎏金、包金、鍍金、鑲嵌以及制模鑄造等。

  • 上一篇:中國最珍貴的樹木排名
  • 下一篇:中國玉器的四個時期,分別經歷了哪些朝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