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遺址位於河南寶豐縣梁青寺。寶豐在宋代屬於汝州,所以簡稱汝窯,又因為是燒宮廷瓷器的窯,所以又叫“汝官窯”。
汝窯是中國宋代五大名窯之壹,聞名中外,也以生產青瓷而聞名,贏得“青瓷之首,汝窯第壹”的贊譽!然而,汝窯在歷史文獻中並不為人所知,為後人認識汝瓷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因此,長期以來,我們對汝瓷的了解只能以博物館裏的傳世作品為標準來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年6月,國家文物部門對河南寶豐縣梁青寺汝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窯具和瓷器殘片,為我們進壹步了解宋代汝窯瓷器提供了科學的實物依據,大大拓寬了我們對汝瓷的鑒定視野,糾正了以往對汝瓷鑒賞的局限。
汝官窯燒制時間:大約在宋神宗元豐時期(1078-1085)到宋徽宗崇寧時期(1106)。也就是說,汝窯燒了汝瓷帝國已經有20年了。
汝官窯瓷器種類:從出土的汝瓷造型種類來看,大大超過了以往汝瓷傳世的品種,不僅包括瓶、瓶、碗、盤、洗等。,還包括壺、罐、燈、爐、盒、碗、豆,帶雕孔的玉壺春瓶,雕鵝頸瓶,盤折肩瓶(。特別是出土了蓮瓣香爐、海棠式多層盒、荷葉式高圈足器,高度均在30厘米以上,改變了以往“汝窯無大器”的結論。壹些出土器物上有雕花、疊貼、雕塑、鏤空等裝飾,也改變了汝瓷純粹靠形制和釉色取勝的觀點。
註意:雖然汝瓷有大的器皿和裝飾品,但汝瓷主要是小的器皿。精致的外觀和純正的釉色顏料改變不了汝瓷致勝的主流。同時,壹些汝瓷瓷器的胴體非常特別。碗、盤、碟、瓶、洗器的器壁和器底幾乎壹樣厚,與同時期的其他窯不同。而且碗、盤、洗腳都是向外卷的。
汝官窯瓷胎土:汝瓷胎壹般較薄,但也有器物較大的厚胎。胎質不堅細,略松,顏色頗似燒香時落下的香灰,俗稱“香灰胎”或“香灰胎”。顏色多為白中帶灰或灰,白中帶黃,灰褐色或黑色。根據測試結果,汝瓷的輪胎采用高鋁粘土,溫度至少達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的燒制溫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汝瓷輪胎的斷面大部分沒有玻璃光澤,可見汝瓷的胎骨是未完全燃燒的“夾層胎”,可見或可見。
註:至於汝瓷胎的顏色,就像燒香時的香灰。雖然很生動,但是白色中的灰、黃、棕的程度只有看實物瓷器才能了解,我無法用準確的語言傳達給妳。因為胎兒非常重要,它是鑒定汝瓷的重要依據。同時,正品汝瓷的胎骨是“夾胎”,所以用手彈胎體聲音沈悶。模仿的聲音更紮實。
汝官窯瓷器的琺瑯:汝瓷的釉是石灰釉,裏面混有瑪瑙。燒成溫度不能太高,否則釉流嚴重。汝瓷釉的燒成溫度範圍極小,同壹窯不同窯位稍有溫差就呈現不同的顏色。就汝瓷的釉色而言,隨著溫度由低到高的變化,釉色有月白、粉綠、蛋綠、天青、豆青、灰綠(艾青)、蝦綠等。琺瑯也從完全半透明變成玉石質地和玻璃質地。文獻上有記載“天藍色珍貴,粉色珍貴,天藍色珍貴”。換句話說,汝瓷的這三種顏色是最好的。
註意:溫度稍高時,汝瓷琺瑯會變成玻璃質地,釉流,形成“釉如脂肪堆積”。所以釉流的汝瓷釉面壹般都是玻璃質感強,積釉越厚,顏色越深。
汝官窯瓷器的釉:汝官窯的釉有薄有厚,多為劈裂,呈冰裂、蟬翼紋、蟹爪紋,少數為斜劈,即魚鱗紋。也有極少數壹邊開放,另壹邊不紋身或者整體不紋身的情況,這是汝瓷的特色之壹。
註意:由於汝瓷燒制溫度低,胎釉之間的緊密性不是很好。所以在口邊、底邊、凸邊會有明顯的自然脫釉現象。而且釉面上會出現“汁中棕眼”的現象,即釉面縮點。至於古人說的釉泡稀疏“少如晨星”,只存在於正在燒制的釉的表層,其余的又小又密,肉眼看不到。
汝官窯的工藝特點:汝瓷胚只要能使用模具,就采用成型工藝,提高器皿的規整性。各種瓶瓶罐罐等。用大型器皿或不方便使用的模具仍由手工繪制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枝燒法,早期有長支釘(松子形)和粗圓豆瓣菜形的支釘。長條形支釘水平放置在抱箍腳的端面,水平放置在底部。壹些較大的瓶罐直接用餅燒,所以這些器皿都是露在胎裏的,還有壹些平底的裝置整個底部都露在胎裏。中後期,隨著技術的成熟,支釘越來越小,也就是芝麻釘。根據物體的大小,有三個或五個支釘,也有五個以上的偶數,包括六和12。
註:汝瓷大部分器皿都是上釉燒的,如洗、碟、碟、碗、壺、瓶、個別碗等。大多數碗都是墊燒的,就是腳露在外面,也有托和墊燒兩個過程。瓶的種類很多,但滿釉的只有盤折肩瓶和壹些短腿小瓶。汝瓷的真品支釘沒有劃傷手,而仿制品則相反。
汝瓷底部:底部刻有“風華”、“蔡”、“壽城殿皇後亭”、“甲”、“乙”、“丙”等名字。其中的“風華”和“壽成殿、皇後亭”應該是宋代宮廷雕刻的符號。“蔡”字應該是主人的姓,也有人認為是蔡京。“甲”“乙”“丙”是乾隆年間中古宮董分甲、乙、丙三等後刻的。除此之外,沒有發現其他銘文。
汝瓷因為燃燒時間短,歷史上戰亂不斷,天災人禍不斷,沒有代代相傳。目前在世界各大博物館註冊的只有67件。那麽,汝瓷有人嗎?肯定有。有多少?沒人知道。至於有人說人民中沒有汝瓷,那是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隨著我們對汝瓷的進壹步了解,以及國家文物政策的不斷放開,我們相信壹些汝瓷流傳下來的民間產品將會逐漸被人們認可可用。在舊社會,燕子飛到王謝堂前的尋常百姓家。願這極具靈性、令人垂涎的汝瓷寶藏出現在妳的收藏中,為世界增添無限的藝術享受!
下壹篇《收藏漫談》,我們來說說宋代——官窯。
註:既然是漫談,語言有些隨意,加上壹些個人觀點,肯定會有壹些錯誤,請見諒!)
以下是壹組梁青廟窯遺址出土的汝瓷標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