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部的遼河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淩河為中心,分布面積20萬平方公裏,距今約五六千年,延續兩千年。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前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鼎盛時期,主要的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群,後期逐漸向父系氏族轉化。農業為主要經濟形式,畜牧、漁獵並存。它的遺跡是新石器文化,有獨特的彩陶和鋸齒形陶器,也有細石器。
紅山文化始於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紅山文化的居民以農業為主,也飼養豬、牛、羊等家畜,也從事漁獵,細石器發達;還有磨打雙孔石刀、石錘、肩扛石鋤、石磨、石碾棒、石鏃等。陶器的特點是鋸齒形圖案和帶有印記和篦點的彩陶。有壺、盆、甕、無底圓柱形容器等。彩陶裝飾有渦紋、三角紋、鱗紋、平行線紋。改進結構的雙室陶瓷窯爐。玉雕工藝水平很高,有豬龍形玉、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玉、桿形玉等。還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煉銅用坩堝碎片,表明銅冶煉業已經出現。建築場地為方形半地穴式,分大、小兩種。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它是壹種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豐富。手工業發展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達的制玉工藝。紅山文化彩陶多為泥塑,陶質紅黑,圖案豐富,造型生動簡單。玉器由研磨而成,表面光滑,晶瑩光亮,極具魅力。他們的發展已經專業化、系統化、規範化。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出土了近百件玉器,其中內蒙古赤峰紅山出土的大型碧玉C龍,器身卷曲,口鼻高,毛發極富動感。
紅山文化充分體現了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征和內涵。後來在鄰近地區發現了與赤峰紅山遺址文化特征相似或相同的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屬於這壹文化體系的遺址已被發現和確認,覆蓋遼西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有大量造型生動獨特的玉器,多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有關。隨著20世紀70年代對這些玉器的鑒定,考古學家發現了紅山文化中的大型玉龍。
[編輯此段]歷史
紅山,蒙古語叫烏蘭哈達,意思是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區的金英河畔。傳說內蒙古赤峰紅山原名九女山。古代有九仙女打破天規,西王母大怒,於是九仙女驚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灑在山上,造成了九座紅峰,所以後來都稱之為“紅山”。
20世紀初,中國處於軍閥割據時代,壹位名叫鳥居龍藏的日本學者被喀喇沁當地的蒙古王公聘請去講學。據日本人回憶,他越過遼朝來到北京(今巴林左奇),來到紅山,在附近的地上發現了壹些陶器碎片。1919年,來了壹個法國人,他叫桑誌華。他來到內蒙古林西(今巴林右旗),無功而返。還有壹個法國人叫德·金日,他在紅山地區發現了壹些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精美石器。1930年冬,梁啟超之子梁思永從東北通遼來。他出生在澳門。從美國留學回來後,他開始研究考古學。在收集了壹些關於鳥居龍藏的信息後,它加入了中國科學院考古隊。他去過林西、薩拉海、國子站,只發現了壹些陶片,然後就回了北京。
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當時熱河省省會承德。然後來了壹批所謂的日本考古團,叫滿蒙調查隊。有壹個人叫濱田,他是東京大學的校長。他們來的動機是,要想征服中國,首先要征服滿洲。我想在內蒙古找出不屬於中國歷史文化的證據。結果,在紅山的30多個遺址中只發現了壹些陶器碎片和幾件青銅器,屬於中國歷史文物。結果,日本侵略者白費了力氣。
解放後,梁思永先生任中國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我國考古學家先生出版了《中國新石器文化》壹書,梁先生作序。尹達先生認為紅山文化是北方細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結合。兩位學者討論了東北地區的這種文化現象,屬於長城南北接觸產生的壹種新的文化現象,建議命名為紅山文化。
紅山古玉的正式發現是在上世紀70年代。1971 5月,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北山植樹時,意外挖出壹條大型玉雕龍。從此,人們開始認識到,中國玉雕藝術的源頭可能發生在紅山文化時代的西遼河流域。
不久後,在內蒙古古魯班浩、克什克騰旗浩魯庫石板山、阜新虎頭溝等紅山文化遺存中,發現了玉雕龍、大狗雲佩等幾批紅山文化玉雕。1979年5月,考古人員在遼西淩源三官店子城子山發現壹座有科學地層學依據的紅山文化玉器墓,從而得出紅山文化有玉器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