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古代國寶:大熊貓英文:Ailurpoda melanolenca大熊貓是壹種以吃竹子為主的食肉動物。它不僅稀有、瀕危、特殊,而且年代久遠,被譽為“活化石”。與此同時,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遠古動物因冰川入侵而滅絕,但大熊貓卻因退入山谷而得以幸存。現在只分布在中國四川陜西甘肅約40個縣的青山翠竹林中,過著隱居的生活。傳說在過去,大熊貓是白色的。在壹次動物葬禮上,為了表達哀思,他們在手臂上塗上煤灰,互相擁抱,形成壹種壹直延伸到後背的黑色,擦眼淚,把眼睛弄黑...這當然是杜撰,但是大熊貓和很多動物壹樣,瀕臨滅絕。究其原因,無非是人類活動的擴大,使其退居山頂,分布孤立,食物和配偶資源貧乏,近親繁殖嚴重,體質差,抗病能力弱。目前總數僅為1,000只,被列為壹級保護動物,IUCN紅皮書《瀕危物種》。作為中國的“國寶”和“友誼大使”,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選擇它作為會徽。
二、上翹鼻子藍臉:金絲猴英文名:Snnb-nose金絲猴學名:Rhinpitheius roxellanae中國金絲猴包括四川、雲南、貴州。因為滇金絲猴生活在遙遠的雲南和西藏的雪山冷杉林中,數量只有壹千多只,而貴州金絲猴只分布在貴州範靜,數量也只有700多只。最熟悉的是川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分布在四川。披著金色的“鬥篷”,爬樹,跳躍,騰躍。金絲猴剛命名的時候,因為它上翹的鼻子和金黃色的毛發,動物學家愛德華先生想到了歐洲十字軍指揮官的妻子羅克艾娜,於是就給金絲猴起了美麗的名字(見金絲猴的學名)。金絲猴屬於靈長目,猴科,金絲猴屬。在這個金絲猴屬中,還有壹個中國以外的金絲猴科,即越南金絲猴。這是壹只小型長尾素食猴子,腹部為黑色,四肢內部為淺黃色。1910年才被發現,消失了半個世紀。1989才發現越南北部只生活著200只猴子。三只金絲猴都是壹級保護動物。雲南金絲猴和貴州金絲猴在IUCN紅皮書中屬於“瀕危”,四川金絲猴屬於“易危”(越南金絲猴極度危險)。都受到偷獵、伐木、毀林、棲息地退縮的威脅,可謂“樹倒猢猻散”!
三、長江怪獸:白鰭豚英文名:長江豚學名:Lipotes vexlifer白鰭豚是我國長江中下遊特有的水生猛獸。世界上有70多種海豚,淡水只有5種,中國是唯壹的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老更稀有。白暨豚身材婀娜,皮膚光滑,吻長如劍,紡錘形。眼睛小如豆,耳朵小如針,上下頜骨有130多顆小牙齒,頭左上方有壹個圓形鼻孔。雖然視聽能力不好,但是聲納系統發達,超聲波的回波定位能力是任何現代潛艇都達不到的。當群體分散後,他們可以利用高頻聲納與十幾公裏外的同伴取得聯系。白暨豚以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於1918年在洞庭湖采集的第壹個標本命名。其實中國人早就有描述了,比如漢代的爾雅,明代的本草綱目。在清代,蒲松齡甚至在《聊齋誌異》中寫下了白秋練與夕陽的愛情故事,而白秋練就是白暨豚的化身。白暨豚是壹種美麗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動物,在我們手中註定要滅絕。它被國際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稱為“壹個活著的和死去的物種”。目前人工飼養的只有壹只,名叫“奇奇”。圍湖造田、有害漁具、築壩、繁忙航運、捕魚和嚴重汙染都在威脅著它的生存。已被IUCN紅皮書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也是我國壹級保護動物。
4.中國之魂:華南虎英文名:Chinese tigris amoyensis華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華南虎,中國特有亞種,原是中國分布最廣、體型最大、體型較小的虎種,但資格最老。世界上只有壹種老虎,都產於亞洲。上世紀有孟加拉虎、東北虎、爪哇虎、華南虎、力海虎、巴厘虎、蘇門答臘虎八個亞種,但後三個亞種相繼滅絕。中國的新疆虎(屬於哪個亞種尚未搞清楚)在20世紀初就滅絕了。華南虎雄性體重約149-225 kg,雌性體重約90-120 kg。雖然不是最大的,但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影響是持久的。人們談論它,敬畏它,尊重它,認為“老虎吃人”根深蒂固。但結果是,老虎幾乎被人類吃光了。華南虎處於瀕危狀態,野生約20只,分布在孤島上,獵物稀少。人工飼養的50只動物是近親,退化現象非常明顯。我們連這種作為“虎虎生威”、“龍虎躍”民族精神象征的大貓都保護不了。我們還能保護自己嗎?老虎的消失將預示著人類靈魂的喪失。老虎有幾種奇特的顏色,如中央邦萊瓦的白虎,中國河北東陵的黑虎(19年底滅絕),中國福建的藍虎(已滅絕)。華南虎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瀕危”,是我國壹級保護動物。
動詞 (verb的縮寫)東方之珠:朱英文名:Crested Ibis學名:Nipponia nippon如果要問中國最稀有的鳥類是什麽,朱應該名列前茅。這種美麗的涉禽,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壹度被認為已經滅絕。它們原本是東亞特有的鳥類,只分布在中國、朝鮮和俄羅斯,但在20世紀60年代後都消失了。朱真的消失了嗎?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的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鹮。1981年,陜西洋縣姚家溝終於發現兩窩***7朱鹮,轟動世界。朱鹮生存下來,是因為洋縣深山裏有適合它生存的自然條件,壹是濕地覓食的條件,二是吃大樹築巢的條件;這裏的人們並沒有因為尊重祖先的墳墓而亂砍森林,這為這種奇怪的鳥提供了生存的機會。朱鹮的高度瀕危與過度捕獵、森林銳減和大量使用殺蟲劑和化肥有關。根據壹個迷信的傳說,朱的“鳥”從字面上看是壹種瀕臨滅絕的鳥,因為它由“四”字和“喪”字組成。“死亡之鳥”如何才能永不停息?但洋縣人民不信邪,為保護朱鹮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朱鹮的覓食地,他們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不捕捉泥鰍和青蛙,讓朱鹮來來去去。新世紀初,我國朱鹮數量已達248只,可以說擺脫了滅絕甚至高度瀕危的厄運。IUCN紅皮書“瀕危”。
六、可稱為國鳥:褐馬雞英文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褐馬雞是壹種珍禽,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臺山、北京門頭溝等地。因為它的耳朵是由兩根白色的耳羽組成,所以看起來像長角,或者有人叫它角雞或耳雞。尾羽像馬尾辮壹樣垂下,故名馬。馬屬動物有四種,均產於中國,分別是藏馬、白馬、藍馬、棕馬。褐馬雞雖然叫雞,但它的羽毛黑褐色,油光鋥亮,自然更加神奇。它勇敢善戰,寧死不屈。在山西省龐泉溝褐馬雞自然保護區,農民們看到了褐馬雞與老鷹搏鬥的場景。兩只鳥扭成壹團,滿地打滾。鷹的爪子抓住了雞的脖子,雞的爪子抓住了鷹的眼睛。雙方都輸了,很悲劇。正是因為褐馬雞勇猛好鬥,中國早在漢代就有記載,它們用武將帽盔裝飾尾羽,以示勇猛。東漢時,武士中郎將欲以“羽”為冠。曹*曾說:“褐馬雞兇,必死,使人以之為冠,如是。”李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褐馬雞“同食,被侵者爭直,雖憂死也”。(褐馬雞古稱“鸛”)其羽贈武將的形式稱為“冠之制”。這種羽毛帽壹直到清朝都是很榮幸的。褐馬雞和大熊貓壹樣聞名於世,被世界雉雞協會戴上了它的會徽。許多動物學家建議將褐馬雞定為中國的國鳥。目前,褐馬雞在IUCN紅皮書中屬於“瀕危”類,壹級保護動物。
七、遺跡物種:揚子鱷英文名:Chinese Alligator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揚子鱷是我國唯壹的鱷魚物種。世界上有25種鱷魚,中國只有灣鱷和揚子鱷。但是作為最大的鱷魚(10米長),灣鱷在幾百年前就滅絕了,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也是唯壹存活下來的從古代北方分布在溫帶的物種。作為壹種爬行動物,揚子鱷有2米長。它擅長遊泳,棲息在水中。它的巢在植被茂密的淺水河、湖和草地。冬天,揚子鱷躲在地下洞穴裏,這個洞穴有2-3米深,有1-3個出口。洞穴頂部有通風孔。這個洞穴是壹條長幾米到20米的隧道,上面覆蓋著枯木和雜草。揚子鱷,主食有蝸牛、青蛙、蝦、蟹、魚、鼠、鳥等。,遇到更大的獵物時會被它們粗壯的尾巴擊中,飽餐壹頓後可以長時間遠離食物。目前,由於長江下遊濕地破壞嚴重,江河湖泊被農田包圍,野生種群極其稀少,人工繁殖相當成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度危險”。壹級保護動物。
八、高原神鳥:黑頸鶴英文名:Black-necked Crane學名:Grus nigricollis黑頸鶴是世界上唯壹壹種高原鶴,是藏族人民眼中的神鳥,也是世界上十五種鶴中最晚有記載的鶴。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被俄羅斯探險家普格瓦爾斯基發現。黑頸鶴夏天在西藏繁殖,冬天遷徙到雲南和貴州,少數飛越喜馬拉雅山到不丹過冬。黑頸鶴的頸、尾、翅羽都是黑色的,身體是灰色的,頭上也有壹個紅色的頂,但沒有丹頂鶴那麽明顯。作為棲息在高原草甸沼澤的鳥類,它曾經在“高不可攀”的雲貴藏生活和飛翔,它不會與世界抗衡。然而,近年來,濕地的開發和沼澤的排水使這些高原涉禽面臨失去家園的威脅。根據國際鶴類基金會的調查,西藏擁有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多的黑頸鶴種群,估計有4000只。目前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易危級和壹級保護動物。
九、雪域溫德爾·迪金森:藏羚羊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藏羚羊,這幾年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註,主要是因為1980以來西方時尚界對“藏羚羊披肩”即“shahtoosh”的消費需求刺激了偷獵者為了錢而捕殺,此外壹些采金者也在隨意捕殺,導致其喪命。為了打擊盜獵行為,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盜獵力量——林業警察,近年來壹直在為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而戰,其中“野牦牛隊”是最棒的,他們中有兩位英雄為此獻身。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種,屬於偶蹄目和牛科,與我國剛剛滅絕半個世紀的高鼻羚羊關系密切。藏羚羊,也被稱為“獨角獸”,在壹個世紀前有數百萬只。被藏民稱為鵝的朋友,它們在高原上跑起來像蒼蠅壹樣,狼很難追上,但配備了汽車和槍支的偷獵者可以把它們殺得體無完膚。目前,中國的藏羚羊不到7萬只,但由於非法貿易和屠殺,其數量逐年銳減,目前被列為。壹級保護動物在IUCN紅皮書中屬於“瀕危”。
X.尋回:“四象”麋鹿英文名:Pere David'deer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四象”是麋鹿的俗稱。作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於1900年在中國滅絕。好在歐洲有少量存在,只有18保存在英國的Ubon。1985年回到北京南海子,這裏是麋鹿物種的模式標本產地(1865年被法國傳教士大衛發現),也是元明清皇家獵苑所在地。麋鹿是壹種濕地動物。由於對濕地生境的適應,形成了壹種特殊的形態,即所謂的“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臉似馬而非馬,蹄似牛,尾似驢。中國麋鹿從1985首批回歸38只,在北京南海子千畝鹿園放養後,逐漸繁衍,並遷至長江之濱的湖北石首,順利完成了回歸野外的“放歸”工程。此外,江蘇大豐黃海沿岸的麋鹿也很繁盛。另外,到2001年初,全國20多家動物園飼養的麋鹿數量達到1300頭。麋鹿恢復和放歸的成功是我國保護野生動物的壹項成果,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向公眾展示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重要例證。麋鹿是壹級保護動物,IUCN的IUCN紅皮書,極度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