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梅
丁瑤
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是民窯。始建於唐代,興盛於北宋,最後到達元代。它被燒了將近700年。窯址分布在河北曲陽縣的慈澗、延川、靈山村鎮,這裏唐代屬定州,史稱丁瑤。
定窯主要燒白瓷,細膩、薄而有光澤,釉潤如玉。黑釉、醬釉稱為“黑釉”、“紫釉”,也是獨具特色,制作精美,造型典雅。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用刀刻的花、用針刻的繡花、特效制作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
在出土的定窯瓷器中發現了“官”、“上士局”等字樣,表明定窯的壹些產品是為官方和朝廷燒制的。
均瑤
鈞窯分為官窯和民窯。
管峻窯是宋徽宗繼汝窯之後建立的第二座官窯。鈞窯廣泛分布於河南蔚縣(今周俊),故名鈞窯。該縣的八卦洞窯和和君窯是最有名的,燒制各種皇家瓷器。
鈞瓷燒過兩次,第壹次是素燒,出窯後上釉,然後再燒。鈞瓷的釉色獨特,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四色融合在壹起,看起來就像雲彩。宋代詩人曾贊之為“夕陽紫,綠忽變藍”。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配料與銅蒸氣混合,這是壹種藝術效果。這是中國制瓷的壹大發明,被稱為“窯變”。由於鈞瓷釉層較厚,燒成時釉料自然流動填補縫隙,出窯後形成規則的流紋,與蚯蚓在土中爬行的痕跡十分相似,故稱“蚯蚓在泥中行走”。
鈞窯瓷器主要是針對北宋後期“花石幫”的需要,花盆最好。
官方用品
官窯建於宋徽宗省會汴梁,至今未發現窯址。
官窯主要燒制青瓷。在大觀時期,月光、粉紅和綠色是最受歡迎的釉色。官瓷胎體較厚,天青略粉,釉有大條紋。這是由於胎和釉受熱後膨脹系數不同造成的。瓷足不上釉,燒制後呈鐵黑色,口部釉薄,胎骨輕微,俗稱“紫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窯的瓷器代代相傳,非常稀有珍貴。
葛瑤
哥窯是宋代中國南方五大名窯之壹,確切的窯址至今尚未發現。雖然歷史上說和在滁州、龍泉縣各建壹窯,但哥哥建的窯叫“哥窯”,弟弟建的窯叫“地窯”,又稱張窯、龍泉窯。有專家認為,宮中傳世的哥窯瓷器,其實是南宋時期內司官窯燒制的。
哥窯的主要特點是釉面有大大小小的裂紋,俗稱“開”或“武文”。小如魚子醬的叫“魚子醬紋”,弧形開口的叫“蟹爪紋”;同樣開口大小的,叫“百件垃圾”。小條紋的紋理為金黃色,大條紋的紋理為鐵黑色,故稱“金線鐵線”。其中仿北宋官窯的瓷器為黑色,也有“紫口鐵腳”。
哥窯瓷器的胎體或厚或薄,釉色以粉、月色、米色為主。釉面亮如肌膚,為上品。器皿的形狀有洗、爐、盤、碗。
汝窯
汝窯是北宋末年在宋徽宗建立的官窯,歷時不到20年。窯址在河南汝州(相傳在河南寶豐梁青廟),故名。
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豆綠、蛋綠、蝦綠等。汝窯瓷器胎體薄,釉層厚,質地如玉,釉面極薄。汝窯瓷器采用支釘分燒法,在瓷器底部留下微小的支釘痕跡。器皿造型多仿照古代青銅器,以洗、爐、尊為主。汝窯傳世作品不到100件,非常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