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 故事 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壹些關於經典 寓言故事 及道理,歡迎查閱。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1

燕王有 收藏 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時他為了追求壹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壹天,壹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後說:“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壹聽非常高興。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鉆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30方裏的俸祿。隨後,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壹看妳在棘刺上刻的猴。”那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壹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後宮、不飲酒食肉,並且趕上壹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壹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願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只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臺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後,覺得其中有詐,於是去給燕王出了壹個主意。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 雕刻 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壹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壹個打制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壹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制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

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壹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只要現在看壹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燕王壹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妳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麽工具?”衛人說:“用的是刻刀。”燕王說:“我壹時看不到妳刻的小猴,想先看壹看妳的刻刀。”衛人說:“請君王稍等壹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壹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後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壹個鐵匠用推理 方法 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道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壹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2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壹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麽多人喝壹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幹脆給壹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壹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壹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壹人拿壹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壹個人畫得很快,不壹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壹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壹個人壹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妳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要給它添幾只腳那妳就添吧,酒反正妳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3

衛靈公在位時,不大親理朝政。這給壹些有政治野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他們用腐蝕、獻媚的手段取悅於靈公,從而換取靈公的寵信。在封建官場的爭權奪利中,彌子瑕是壹個獲勝者。他不僅使衛靈公對他言聽計從,而且即使他用自己所把持的朝廷大權為非作歹,靈公也不去過問。對此,很多人深感痛恨。

有壹次,壹個侏儒求見靈公。進殿後,他興沖沖朝靈公走去。到了靈公面前,他神秘地說了壹句:“我昨天做的壹個夢已經應驗了!”靈公好奇地問:“是怎樣的壹個夢?”侏儒說:“我夢見了壹口竈。它預示我能見君王。

現在我不是見到君王您了嗎?這說明我的夢已經應驗。”靈公壹聽很生氣。他忿忿地說:“人們都把國君比做太陽,妳卻把夢見竈與求見我聯系在壹起,真是豈有此理!”侏儒說道:“請君王息怒。我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陽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沒有哪壹件東西能遮擋其光輝;君王的功德蔭庇全國,沒有哪壹個人能夠取而代之。

然而竈卻不壹樣。如果有壹個人坐在竈前燒火,就能把竈口完全遮住,他身後的人哪裏還能看到竈膛裏的光亮呢?現在君王身邊不是經常只有壹個人在那裏‘燒火’嗎?既然如此,我見您之前沒有夢見太陽而是夢見了竈,難道有什麽不對嗎?”

這篇故事,抓住了封建君王好大喜功、夢想與日同輝的自私心理,把壹個不理朝政的昏君比做竈,其寓意是以此來藐視、刺激他,促使其擺脫個別壞人的控制,振興朝綱。

道理:寓言還告誡人們,我們對於彌子瑕那種通過給君王歌功頌德來博取名利的野心家,決不能掉以輕心。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4

在我國歷的春秋時代,有壹個杞國人,總是擔心有壹天會突然天塌地陷,自己無處安身。他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飯不香,睡覺不寧。

後來,他的壹個朋友得知他的憂慮之後.擔心這樣下去會損害他的健康,於是特意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壹些積聚的氣體而已。而氣體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妳擡腿彎腰,說話呼吸,都是在天際間活動,為什麽妳還要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杞國人聽了,仍然心有余悸地問:“如果天是壹些積聚的氣體,那麽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呢?”

開導他的朋友繼續解釋:“太陽、月亮、星星,也都只是壹些會發光的氣團,即使掉下來了,也不會傷人的。”

可是杞國人的憂慮還沒有完,他接著問:“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該怎麽辦?”

他的朋友又說:“地,不過是些堆積的石塊而已,它填塞在東南西北四方,沒有什麽地方沒有石塊。比如,妳站著踩著,都是在地上行走,為什麽要擔心它會陷下去呢?”

杞國人聽了朋友的這壹番開導之後,終於放下心來,十分高興;他的朋友也為他不再因無端的憂愁而傷身體,感到了欣慰。

其時,有位楚國的思想家名叫長盧子的,在聽說了杞國人和朋友的對話之後。不以為然,他笑著評論道:“那些彩虹呀,雲霧呀,風雨呀,壹年四季的變化呀。所有這些積聚的氣體***同構成了天;而那些山嶽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這些堆積物***同構成了地。既然妳知道天就是積氣,地就是積塊,妳怎麽能斷定天與地不會發生變化呢?依我看,所謂天地,不過是宇宙間的壹付小小物體。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的壹種,其本身並未終結,難以窮盡。因此人們對這件事也很難想像,不易認識,這都是很自然的。杞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這確實有點想得太遠。然而他的朋友卻說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對。天與地不可能不壞,而且終究是要壞的,有朝壹日它真的要壞了,人們又怎麽能不擔心呢?”

對於這場爭論,戰國時的鄭人列禦寇也有說法;他認為:“說天與地會壞,是荒謬的;說天與地不會壞,也是荒謬的。天地到底會不會壞,我們目前尚不知道。不過,說天地會壞是壹種見解,說天地不會壞也是壹種見解。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來不曉得過去,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既然如此,天地究竟會不會壞,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如果用今天的科學常識來看待天和地,我們完全可以斷言,那個杞國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長盧子和列禦寇的觀點都有偏頗。但這則故事仍然說明:對於壹個時代所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人們不應該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還是要豁達些好。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5

傳說 中,有往來於天上人間的木筏,駕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無畏的人。

西漢時期,有個隱士叫羅君平。據說,他知道往來於天上和人間的木筏從人間到天上的時間,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臨出發之前都要先到羅君平這裏來。

這壹天,木筏出發的時間快要到了,羅君平家聚滿了將要乘筏上天的人。這時候,壹個駕木筏的人從羅君平家中走了出來。上天的人中有壹個趕緊上前,拉住他問道:“上天要經過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麽高那麽大,壹路上還有神怪精靈,木筏在行駛中有時還會顛倒過來。妳經常駕著木筏漂浮在這樣的環境中,為什麽妳連手都不抖壹下、壹點也不害怕呢?”

駕木筏的人回答說:“我用了多年時間來學習駕馭木筏的本領,又用了三年時間來親自駕馭木筏,往來於天上人問。”

那人又問:“僅僅靠本領和實踐,就可以了嗎?”

駕木筏的人說:“當然不是。在每次駕木筏上天的時候,我憂慮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慮木筏是否能夠返回人問。我駕馭著木筏,壹路上波浪翻騰,氣候千變萬化,反復無常。有時陽光燦爛,雲蒸霞蔚,壹下子又突然變得暗淡無光,明亮的白天剎時變成黑夜。有時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擊,猛然震蕩起來像脫韁的野馬急馳狂奔,壹會兒沈到波谷浪底,壹會兒又像格鬥壹般沖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樣子,使我感到似乎有無數人在駕馭這木筏。每當這時,我的心情都非常鎮定,壹點兒也不慌張。如果此刻心裏壹慌,手腳就會不聽使喚了。只要心裏不慌亂,怎麽也不會跌倒,直至平安地到達目的地。”

那個問話的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想,妳說的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駕馭木筏,其實許多事情也都要這樣才行啊!”

我們從駕馭木筏中可以領悟到:不管幹什麽事,遇到什麽情況,都應該專心致誌,毫不動搖,無所畏懼,勇往直前,這樣才能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經典寓言故事及道理相關 文章 :

★ 三個經典寓言故事道理

★ 經典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 經典寓言故事 哲理深刻

★ 中國經典寓言故事及寓意

★ 經典寓言故事及其感悟

★ 中國古代經典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 經典寓言故事5篇

★ 經典寓言故事大全

★ 經典寓言故事欣賞

  • 上一篇:中國古代有犀牛嗎?
  • 下一篇:茶葉盒設計制作工藝及其種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