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道的專業術語
中性術語
1、茶性:專指茶湯入口後口感的刺激性,是描述茶湯對人口舌間感官刺激的程度,壹般用?強、弱?來形容,刺激的類型有很多種,包括香型和苦澀度。
2、茶質:指茶湯入口後,湯質在口腔中的飽滿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蘊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來形容。
3、香氣:鮮葉在制作工藝中產生,主要由茶葉中遊離型兒茶素產生。在口腔中,上顎、舌面、舌下、兩頰、咽喉間感覺明顯。
4、苦、澀:苦是壹種味道,澀是壹種感覺。苦是由茶葉內含物中的茶堿產生,澀是口腔中細嫩組織收斂的表現。
5、收斂性:品茶後,茶水中的特殊物質刺激舌面和口腔四周而出現的緊繃感,多為澀感的表現。
6、水味:水味表示茶湯滋味很淡薄,茶葉經過反復沖泡,茶湯的味道已經被充分稀釋掉了,喝的時候就會感覺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
褒義術語
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轉化後產生甘甜的過程。
生津指兩頰、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斷的湧出。
喉韻品茶後,茶湯帶給喉嚨的感覺,如甘、潤、燥。
飽滿指茶湯物質豐富而帶給口腔的壹種充實感。
陳韻經時間陳化而產生的韻味,常在有壹定年份的老茶中易感到。
香氣內斂香氣不張揚,其香在水,用心則有,不用心則無。
入口即化茶湯入口,不用有意識的吞咽,自然入喉。特別是陳年好茶,人們說?入口即化,喝了沒喝?,是品老茶時人們對茶湯水性最高境界的贊嘆語。
爽朗經歲月的陳化,倉儲優良的茶湯入喉後,口腔爽朗,牙齒有清晰感。
藥香陳年老茶的***同特征,藥香濃郁通常是對老茶香氣的壹種贊揚方式。
貶義術語
酸味在揉撚後未曬幹,壓制時所含水分過高而產生。
青味殺青溫度不夠或時間不足而產生,嚴重時會有?青腥味?。
鎖喉品茶後,咽喉過於幹燥,吞咽困難、緊縮發癢等不適感,人會微覺不安、煩躁等。
茶水分離茶湯入喉,嘴裏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氣。
茶道的要素
中華茶道,就其構成要素來說,有環境、禮法、茶藝、修行四大要素。
(壹)環境
茶道是在壹定的環境下所進行的茶事活動,茶道對環境的選擇、營造尤其講究,旨在通過環境來陶冶、凈化人的心靈,因而需要壹個與茶道活動要求相壹致的環境。茶道活動的環境不是任意、隨便的,而是經過精心的選擇或營造。茶道環境有三類,壹是自然環境,如松間竹下,泉邊溪側,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環境,如僧寮道院、亭臺樓閣、畫舫水榭、書房客廳。三是特設環境,即專門用來從事茶道活動的茶室。茶室包括室外環境和室內環境,茶室的室外環境是指茶室的庭院,茶室的庭院往往栽有青松翠竹等常綠植物及花木。室內環境則往往有掛畫、插花、盆景、古玩、文房清供等。尤其是掛畫、插花,必不可少。總之,茶道的環境要清雅幽靜,使人進入到此環境中,忘卻俗世,洗盡塵心,熏陶德化。
(二)禮法
茶道活動是要遵照壹定的禮法進行,禮既禮貌、禮節、禮儀,法即規範、法則。?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坐客數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約碗數,但闕壹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陸羽《茶經》?五之煮?)此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規矩。
?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甌曰: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朱權《茶譜》序)此為宋明點茶道主、客間的端、接、飲、敘禮儀,頗為謹嚴。禮是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儀容、態度、語言、動作。茶道之禮有主人與客人、客人與客人之間的禮儀、禮節、禮貌。
茶道之法是整個茶事過程中的壹系列規範與法度,涉及到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壹些規定,如位置、順序、動作、語言、姿態、儀表、儀容等。
茶道的禮法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損益,與時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禮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禮法內容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
(三)茶藝
茶藝即 飲茶 藝術,茶藝有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首先以習茶方式劃分,古今茶藝可劃分為煎茶茶藝、點茶茶藝、泡茶茶藝;其次以主茶具來劃分,則可將泡茶茶藝分為壺泡茶藝、工夫茶藝、蓋碗泡茶藝、玻璃杯泡茶藝、工夫法茶藝。再次則以所用茶葉來劃分。工夫茶藝依發源地又可劃分為武夷工夫茶藝、武夷變式工夫茶藝、臺灣工夫茶藝、臺灣變式工夫茶藝。
茶藝是茶道的基礎和載體,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道離不開茶藝,茶道依存於茶藝,舍茶藝則無茶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但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作為壹門藝術,也可以進行舞臺表演。因此說,表演茶藝或茶藝表演是可以的,但說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則是不妥的。因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藝而不是茶道。
(四)修行
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過茶事活動怡情悅性、陶冶情操、修心悟道。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生,在於祛病健體、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於誌道立德、怡情悅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於盡性至命。
中華茶道的理想就是養生、怡情、修性、證道。證道是修道的結果,是茶道的理想,是茶人的終極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茶道的宗旨、目的在於修行,環境亦好,禮法亦好,茶藝亦好,都是為著壹個目的--修行而設,服務於修行。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
茶道的茶藝介紹
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 文化 之間。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裏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裏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妳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壹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註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