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利,男,北京市人,1927年6月出生,1949年6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設計大師。20世紀60年代,王景利從事油頁巖制頁巖原油的技術開發,在當時中國大力開發天然原油之前,為能源利用做出了貢獻,受到當時東北人民政府的獎勵。1965-1974年任工廠設計師,完成長嶺煉油廠第壹套原設計駁船碼頭,獲河南省科技進步獎。1972-1974,擔任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道設計總經理,獲政府和西藏自治區國家獎勵,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優秀設計銀獎。他負責洛陽煉油廠的總體規劃設計,主持了廣西煉油廠、重慶煉油廠、東北南輸管道等壹批項目的技術經濟論證,批準了洛陽、廣西等壹批煉油廠的環評,為提高煉油廠的設計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負責石油化工廠環境保護(噪聲)預評價方法及應用軟件開發,獲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負責約旦頁巖油試驗,獲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進步壹等獎。
葉興元,男,2月出生,1934,浙江寧波人。1956畢業於浙江大學,煤炭煉制設計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設計大師。葉大師指導了洛陽石油化工總廠80萬噸/年加氫精制的設計,這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單系列,並擔任國內第壹套中壓加氫裂化裝置改造的項目負責人。中壓加氫裂化在國內煉油裝置中首次實現,該項目分別獲得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他還負責茂名石化公司和南京煉油廠加氫裂化裝置的引進,成功地將上海石化總廠9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改造成能生產航空煤油的裝置,將揚子石化公司654.38+2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改造成200萬噸/年油、化、纖合壹的加氫裝置,為中國煉化裝置國產化創造了條件。20世紀80年代末,葉師傅負責國家“七五”重點項目——鎮海煉化公司8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的國產化設計。該機組的成套技術獲得了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壹等獎。本項目工程設計榮獲第七屆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20世紀90年代初,葉大師擔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八五”十大重點項目之壹的大慶中壓加氫改質技術項目副主任。該項目獲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壹等獎65438-0994,被國際知名雜誌譽為世界三大催化柴油升級技術之壹。葉師傅負責組織茂名渣油加氫處理(S-RHT)“十龍”項目的設計開發,並於2001通過國家鑒定驗收,受到集團公司及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他認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我國含硫原油加工技術領域的壹項空白。該項目獲2001石化公司技術進步壹等獎。
郝喜仁(1942-),男,山西大同人,國家設計大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郝師傅1964太原理工大學畢業。40多年來,參與了多項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主持了蠟油催化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催化裂化等國內外40余家煉油廠、50余套裝置的工程開發設計。他主持的國內最大的300萬噸/年蠟油催化裂化裝置於65438-0999在鎮海煉化公司投產。能耗、產品收率、運行性能均達到國內領先、世界先進水平,榮獲第十屆全國優秀設計銀獎、中國石化優秀設計壹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大連石化35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裝置解決了世界壹流大型裝置處理重油的技術難題,並於2002年投入工業運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該裝置獲得中國石化優秀設計壹等獎。自2000年以來,作為研究團隊的主要成員,參與了降低汽油烯烴的MIP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開發。2003年,MIP-CGP技術成功應用於鎮海煉油廠1#催化裂化裝置的改造。僅鎮海煉化公司壹個單位每年就增加效益3億元。該技術獲得中國石化科技進步壹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工程技術開發方面,他作為第壹發明人提出的兩項專利已經獲得授權。多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優秀設計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優秀設計獎5項,申請專利10項。為我國催化裂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技術和裝備,以及裝備的世界壹流規模做出了重大貢獻。註重人才培養和技術交流,合著專著1部,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技術論文16篇。先後獲得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有突出貢獻科技管理專家、勞動人事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勞動模範等稱號。1997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目前,他仍奮戰在中國石化工程建設的第壹線,主持了多個FCC新建和改造項目的設計工作,致力於將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FCC技術推向國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