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準備油
不用多說,根據自己喜歡的配方選擇植物油混合加熱(固體的先加熱融化,尤其是蜂蠟,熔點比較高,除蜂蠟外其他植物油都在50攝氏度以內加熱)。最終油溫保持在45-50攝氏度。
第二:制造堿液(用牛奶代替水)
這是制作牛奶皂最重要的壹步。這壹步錯了。這裏有幾個要點。
1.牛奶要凍成奶塊(提前三小時放冰箱冷凍)。如果要做濃縮奶皂,也就是5倍、6倍、8倍羊奶皂,需要先把牛奶濃縮,然後冷凍。為了不破壞整個制皂的連續性和邏輯性,我們暫且不談濃縮奶的方法(但有壹點要說的是,淘寶上賣的那些所謂7倍、8倍甚至10倍的羊奶皂,其實都是騙小孩子的,牛奶濃縮到那個地步變成奶酪了,為什麽不做堿液和奶皂呢,這樣最多做3次就差不多了,5次勉強算不上吹的差)。
2.按配方稱取所需質量的濃縮羊奶(我這次做的是濃縮羊奶皂),註意不要把奶塊做得太大,否則不方便溶堿。
3.分幾次加堿,每次加完後攪拌壹會兒,再繼續加,最好三次以上,否則牛奶容易被堿燒焦。
4.有壹點要特別註意,在大部分制作奶皂的講解方法中並沒有提到,但卻是最重要的壹點,在此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大家。堿和牛奶的整個混合過程不能超過0攝氏度,這個其實很好控制,只要在堿完全溶解之前有壹點點冰牛奶塊就ok了!這樣做出來的奶堿也是純白色的,沒有異味。
在這之後,就算完成了牛奶堿液的配制,gogogo也高高興興的進入下壹步。
三:乳堿液與油混合。這壹步沒什麽好談的。所謂堿液和油要在50攝氏度左右混合的說法,壹直被認為是傳說,因為我的油在45度,牛奶接近零度時照常混合,感覺很好,效果很好。不啰嗦了,最後壹張圖說清楚了。
接下來用鍋鏟(或者別的什麽,只要妳不反感,也可以用手當y (_) y)把牛奶堿液和油初步混合,然後攪拌兩三分鐘(懶人可以省略這壹步,差別不大,但只有專註於過程,愛上攪拌,才能真正愛上手工皂,哈哈哈)。
四:攪拌,終於到了考驗個人實力的時候了。用妳的生命去攪拌,不到手斷了是不會停下來的。要想實現,必須先把工具磨利,所以我換上了壹個大的(我不排斥電動攪拌器的巧用,但壹般不會用,除非年紀大了,不會攪拌了,做肥皂,玩的就是流程。不付出壹些艱辛怎麽會有最後的成就感)。
四:剛開始攪拌的時候,會出現和綠豆沙壹樣的狀態。不要怕,沒有失敗。這是因為堿和油是老朋友了。雖然奶是帶著堿來找油的,但是堿和油馬上就打到了壹起。奶跟他們不熟,不能壹起開心的玩。繼續攪拌。耐心攪拌了壹會兒,找到了熟悉的感覺。皂液變得細膩,心裏踏實多了。這說明堿、油、奶混合的效果不錯。
四:為什麽還在第四步?第四步真的很長。開始攪拌的時候,時間是16:00。現在,是18:30。但是妳能相信嗎?我經常攪拌肥皂5、6個小時。時間最長的,呵呵,算了。恐怕會挫傷壹部分孩子的積極性。反正是個底,以天計算。
五:等了很久,終於等到了入模的時刻。其實我不太喜歡入模。每次都弄得到處都是黏糊糊的。
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然後蹲下讓氣泡排幹凈。其實我覺得沒有泡沫,因為沒有泡沫出來,說明時間還是很好的,但是還是蹲下吧,節奏不能破壞。然後,用刮刀把表面抹平(也可以不抹,有人喜歡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感,把它拖涼什麽的)。
六:放在保溫箱裏。會持續多久?多少攝氏度?這個沒有準確的數據。溫度高的時候需要的時間短,溫度低的時候需要的時間也短,每個配方需要的時間也有很大差別。它可以在半小時內脫模,最短為三到五天。
七:最後壹步,脫模切皂。(我沒有圖,肥皂還在保溫箱裏,沒法給妳切。如果我沒有圖,就要放壹張其他肥皂剪的圖。嗯,這是底部。最上面的兩塊已經修好了,其他的沒有修好。其實我不建議修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