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秦始王"的墳墓挖過了沒有?兵馬俑只是它墳墓的壹部分嗎?挖開他的墳墓會見到"秦始王"嗎?

"秦始王"的墳墓挖過了沒有?兵馬俑只是它墳墓的壹部分嗎?挖開他的墳墓會見到"秦始王"嗎?

千古壹帝始皇陵

8.巨大的秦俑兵團是始皇陵的壹部分,還是始皇的母後懷念情人的壹種寄托呢?

1974年3月,臨潼縣曼寨公社下河大隊西楊生產隊決定打八眼水井,當打到第五眼時,從三、四米深處挖出壹個奇怪的東西--"瓦盆爺"。

據說這裏很久以前,只要打井或挖墓穴,就會有"怪物"出現,這些"怪物"常常興妖作怪,不是井水忽然枯竭,就是新墓穴突然倒塌。有時候,"怪物"會突然直立於井壁出現,"鼓嘴瞪眼"地嚇唬人。

後來這個生產隊又挖出壹個"瓦盆爺",碰巧被壹位叫商安穩的中國新聞記者碰到,寫了篇《秦始皇陵出現壹批秦代武土陶俑》的文章,由《人民日報》內部報道,很快引起中央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7月,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下,由陜西文物考古工作者組成了"秦始皇秦俑考古發掘隊",經過壹年的努力,壹個東西長230米,南北寬約6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的巨大秦兵馬俑坑再現於世。

1976年5月,在壹號坑的東北側20米處,發現了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二號坑,不久又在壹號坑的北側25米發現了面積520平方米的三號坑。後來又發現了尚未建成的四號坑。

兵馬俑的發現,震動了全世界,1978年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後說:"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1980年9月,新華社記者王兆麟在《新民晚報》上發表題為(參觀世界第八大奇跡壹壹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巡禮)的文章,第壹次公開給秦俑戴上"世界第八奇跡"桂冠。

兵馬俑以陶俑和陶馬為主,是用"以模為之,模塑結合、分件制作,逐步套合,然後入窯燒制、出窯繪彩"的方法燒制而成的。制作細膩精致,形神兼備。陶俑個個個性鮮明,表情、神態、姿勢、衣著千差萬別,反映出不同年齡、不同經歷、不同兵種、不同職位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狀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陶馬更是細致至極,匹匹勁健有力,雙耳前豎,兩眼註視前方,形象逼真生動。陶馬的比例非常勻稱、和諧,符合解剖學原理。這些技藝,除了制作者技巧精湛外,與秦人素以養馬著稱,對馬異常熟悉也是分不開的。秦穆公時的伯樂是我國著名的相馬專家,著有《相馬經》對秦國的後來養馬具有重大影響。

如此千姿百態的兵馬俑制作原因是什麽呢?

眾所周知,秦用武力征服六國,這使秦始皇充分認識到軍隊的作用,因此他希望自己死後進入的地下王國,仍然能擁有強大的"秦之銳士"。這大概就是秦始皇兵馬俑的由來。

在現在已經發掘的壹、二、三號三個兵馬俑坑中,整齊布列著三個戰陣,三者相互配合,形成壹支完整的作戰部隊。因此有人說,秦始皇兵馬俑可能就是始皇生前統帥作戰情景的縮影。故當秦俑走出國門遠到瑞典展出時,《瑞典日報》風趣地報道說:"中國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的部隊出現在斯德哥爾摩。"

三個兵馬俑坑自北向南,呈品字形分布,總面積達二萬多平方米,足有三十多畝地大。

其中居南的壹號坑最大,坑內以車兵為主體,車兵與步兵聯合編隊,成矩形方陣。其東端,又排列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每排六十八人,它們是這個方針的前鋒。其南邊,有壹排面向北的武士,為軍陣左翼。其西端,也排列著三排武士,其中壹排面向西,是後衛。

在前鋒、後衛及左、右翼的中間,是這個方陣的主體部隊。

主體部隊全部面向東方,除西邊兩排,南邊和北邊各壹排是步兵外,其余都是車兵。車兵的形式是每四排武士衛壹輛戰車,武士身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的戰車後面有馭手壹個,車士兩個。

據史書記載,古代作戰以車戰為主,戰車上有三名甲士,左邊壹人持弓,右邊壹人拿矛,中間壹人駕車,車後是隨車的步兵,或叫徒兵。他們隸屬於戰車。在周代,每車隨兵二十五人,春秋戰國時增加到七十五人,秦俑方陣中,則是每車後有八十人,或壹百二十人,有的甚至多到二百多人,這說明古代戰爭中兵種有著變化:即步兵的作用越來越大,以致於逐步從車兵中分離出來,成為壹個單獨而又重要的兵種。

二號坑居壹號坑北,是壹個呈曲尺形的軍陣。由車兵、步兵和騎兵三個兵種組成。

其東部是壹個步兵方陣。方陣的東西兩邊,各有兩排立射武士;南北兩邊,各有三排立射武士。武士們皆身穿戰袍,腿紮護腿,足登戰靴,左腳向前與右腳形成八字形。左臂橫曲前胸,右手伸開,成射箭姿勢。

方陣的中間是面向東的四個縱隊,每隊兩列,武土皆成坐姿,它們身著鎧甲,右腿貼地,左腿擡起,左手槍在胸前,右手微曲,呈坐著射箭的姿態。這是步兵中的弓箭手,其姿勢各有差別,表明正在進行射箭練習。

方陣後部的南邊,並排著八列車兵,每列有八乘戰車,組成了龐大的車兵方針。每乘車後,有三個武士,此外沒有徒兵。

車兵方陣以北,是又壹種車兵組成的矩形方陣,***三列,每列有六乘戰車,戰車後面除三名車土外,還跟有八至三十六名車卒。其後原有少量的騎兵和步兵。接著是車兵組成的矩形方陣。***有三組,每組的前面是兩乘戰車,後面是八隊騎兵,每隊四列,騎士在前,鞍馬在後。

可以看出,這是壹個排列比較復雜的陣列。我國古代軍事家強調軍陣的組成要"兵唯雜",意思是說在壹支軍中要兵種多樣化。象這個秦俑軍陣坑,可以說集當時的各個兵種於壹個戰陣中,聯合、組成獨立的兵陣。前面的步兵方陣,列於全陣的左前方,形成古代兵種部署中的"角"。壹旦遇到陣戰,則可以步兵的靈活性,形成包抄的沖擊力量。

中間的眾多車兵,可以立即組織成大排面的防守或沖擊隊形,進行主力戰鬥。騎兵在側後部位,又可以其快速的優勢,形成側翼及後衛,這樣的戰陣組合可以說天衣無縫。

三號坑在二號坑西,面積最小,呈凹形。其中部有壹輛戰車,車後有四名車土,其南部靠車壹側有兩排東西面對面站的武士,由此往西接著是兩排南北面對面站著的武士,再接著是兩邊各四排面對面站著的武士,最後則又變成兩排面對面站著的武士。

其北部,電是兩排南北對面站的武士,其最東頭,站著壹位領隊。整個坑的戰陣,表現出這裏是秦俑坑的統帥部,也叫軍幕或指揮中樞。

在古代,調兵遣將要以虎符為信物,虎符分為兩半,壹半在中央,壹半在將帥手中。國家要發兵,皇帝才把虎符授予所任命的將師,兩符相合,始能出兵。

秦俑三號坑中沒有發現主將,也就是整支部隊的統帥,這說明將帥還沒有任命,虎符正掌握在地宮中的秦始皇手中。壹生好權的始皇帝,死後還要大權緊緊在握,統帥著千軍萬馬,讓人可嘆又可笑。

當然以上僅是對兵馬俑用途的壹種猜測。實際情況是關於兵馬俑,從未見文字匯載。司馬遷《史匯》對始皇陵的規模、建置和陪葬的富麗,都有較詳細論述,卻只字沒有提到兵馬俑。又因為兵馬俑位於離始皇陵城城垣1.5公裏處,所以有人據此懷疑兵馬俑為秦皇陵的壹部分。

史載,秦惠文王時,秦國日益強大,迫楚懷王以其女嫁惠文王子蕩。後來,惠文王子蕩登王位,便是秦武王。

秦武王善對外征伐,派兵進入洛邑,目的是遷九鼎入秦川。周天子親迎,陪武王到太廟中觀看九鼎。那九鼎是大禹時收九州的貢金燒鑄而成,足耳刻有龍文,又叫"九龍神鼎"。九鼎歷夏、商、周三朝,歷來被視為傳國之寶,每個重達千斤。武王競當場舉鼎誇勝,結果勝骨被壓碎,死於洛邑。其弟穰登位,這就是秦昭襄王。

昭襄王年幼,秦國國政由武王妃即楚懷王女執掌。武王妃寵信穰侯、魏冉華陽君,高陵君和經陽君等,並拜穰侯、魏冉為相國,壹時秦國宮廷上下懼為太把親信。後來魏國範睢化名張祿逃命至秦國,成為昭襄王親信。

壹日,範睢對昭襄王說:"臣居山東時,但聞齊有孟嘗君,不聞有齊王;但聞秦有太後、穰侯、華陽、高陵、經陽,不聞有秦王。夫制國之謂王,生殺予奪,他人不敢擅專。今太後恃國母之尊,擅行不顧者四十余載,穰侯獨相國,華陽輔之,經陽、高陵,各立門戶,生殺自由,私家之富,十倍於公。"他請求昭襄王鏟除這些近臣。但昭襄王是壹個寬厚仁慈君主,並未對他們進行殺戮,而是罷穰侯、魏冉相印,逐高陵、華陽、涇陽三君於關外,並幽禁太後於深宮中,開始獨掌大權。

後來太妃郁悶將死之時,要求昭襄王讓魏冉、穰侯、華陽、高陵、經陽等親信大臣壹同給她殉葬,昭襄王並末答應,只是塑幾個近臣模擬陶俑,並以秦國精銳部隊為模型塑了兵馬俑,隨太後壹起入葬,送太後靈魂返回楚國。

還有壹種說法也認為兵馬俑不是秦皇陵的壹部分。但它不是建於始皇以前,而是始皇帝親手所為。

其用途是始皇用來孝順他母親董太後的。

董太後也是個傳奇的人物,她原來是邯鄲大商人呂不韋的壹個愛姬,長得天生麗質,又能歌善舞,在邯鄲城中名傾壹時,當年秦始皇的父親子楚在趙國做人質時,見到了呂不韋。呂認為子楚將來肯定是秦國的國君,而秦又是個強國,可能會統壹天下,於是就以壹個商人的頭腦,把子楚看成是壹個"奇貨",並將愛姬董氏送給了他,以便將來有壹天能夠"奇貨可居"。

後來,董氏在趙國邯鄲生了個孩子,這就是秦始皇。至此,呂不韋果然居貨成功,他被子楚請到了秦王宮中,委以重位,董氏也成了秦國太後。

秦始皇小的時候,與呂不韋關系甚好,常以"亞父"相稱,直到十三被立為秦王,仍然如此,並提拔呂不韋當了秦國的相國,但呂不韋並不自重,念秦始皇尚年幼,與董太後長期偷情。這事終於被日漸長大的秦始皇所察覺。

秦始皇雖然"壹世威武,以殘酷暴政而著稱,但於私人感情上卻是個大孝子,他壹向對母親董太後順從服貼,有求必應。知道其與呂不韋偷情之事後,秦始皇並不聲張,只在暗中謀劃處置呂不韋。

呂不韋知道風聲後,馬上收斂起來,並送了壹個叫嫪毒的人給董太後以代替自己,試圖洗測自己的清白。

公元238年,秦始皇親自主持國家大事後,終於開始了謀劃好的行動,他先誅殺了嫪毒,接著便兔去呂不韋的相國職務,遷其到封地四川去。呂不韋到四川後,仍心懷鬼胎,怕秦始皇還會窮追不舍,繼續迫害他。因此日夜不得安寧,終於自殺了事。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心情大為暢快。壹日他問母親可有什麽想法,他可以盡情滿足。董太後時已年高,但仍懷念舊日情夫呂不韋,又不好或不敢在兒子面前出口,於是使說,自己壹生榮華富貴,巳大滿足了,看到秦國統壹天下,更加快活,壹生別無它願,唯想昔日生活之地邯鄲,盼始皇能讓她回舊地去走壹趟。

本來,對始皇來說這是小事壹樁,無奈董太後年老體衰,長途跋涉消受不了,故始皇只好嘆氣作罷;此後不久,董太後便魂歸西天。

始皇感到生前沒實現母親的鳳願,很為難過,於是在董太後死後便選驪山東坡,建造了壹個規模龐大的兵馬俑軍陣,以護送太後之靈回老家邯鄲。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據說,在選擇護送太後之靈大軍的將領時,始皇頗犯了些難,本想讓蒙恬陪葬以任此職,但念蒙恬統壹六國之時立下了汗馬功勞,且日後維護帝國統壹還要他帶兵效力,後來就想了個下策,準備等蒙恬死後再去上任。可是此後不久,始皇即在出巡途中病死,二世篡位後雖逼蒙恬自殺,但陪葬到了始皇陵邊,沒有葬到為太後護駕的兵馬俑內,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秦陵兵馬俑三號坑內,雖是指揮機關,但並沒有主帥在內。

以上諸說法當然都是後人的猜測。兵馬俑本來就謎中套謎,這無數的謎面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和惆悵,

9.張良行刺秦始皇,卻誤中副車。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和禦手都為青銅質料,大小相當幹實物比例的二分之壹。

其中,壹號銅車由四馬牽引,上有傘蓋,禦手站立駕車,故又稱"立車"。二號銅車的車廂分為前後兩室,前室僅能容壹人,是禦手的座位。後室較大,可坐可臥,故名"坐車",因坐臥皆安,又稱"安車"。車上有穹廬室車蓋,也由四匹馬牽引。

銅車壹出,世人驚嘆。當它們還在秦俑博物館內清理修復的時候,各國友人便紛紛慕名而來。1982年11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中國辦事處的代表參觀後,寫道:"這組銅車馬是中國藝術和文明的傑出楷模。我衷心希望這些古物將繼續受到良好的保存,使全世界的人在此受到啟示。"1938年,約旦國王侯賽因參觀時又說:"這是屬於人類的財富。"

的確,這兩組銅車馬的鑄造藝術和風采都不同壹般,它們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也是唯壹完整的大型銅車馬。

在兩組銅車馬中,二號銅車馬的總重量為壹千二百四十壹公斤,由三千四百多個零件組成。其中金制件七百多件,銀制件九百多件,金銀合計達七千多克。銅俑高五十壹厘米,重五十多公斤;四匹銅馬高九十多厘米,重壹百七十到二百多公斤。這麽大的青銅器,是古代冶金鑄造上的奇跡。

車蓋是橢圓的魚脊形銅蓋,長壹百七十八厘米。這麽大的車蓋,在當時鑄造工藝上難度是極高的。

銅車馬的制造工藝,采用了鑄造、鑄焊接、嵌接、銷接、插接以及活餃連接等方法,制作精細,工藝水平極高,如馬的頸飾,是將金銀管相間排列焊接,肉眼看不出任何接縫,甚至在二十四倍的放大鏡下,也才僅見某些焊縫。馬拉車的引繩,是采用銷接的辦法連接起來的,至今活動自如。而馬頭上的鬃及繁纓,是用零點五毫米的銅絲制成的。有些工藝技術,在兩千多年前是如何完成的?至今還是個謎。如橢圓形車蓋,現代制圖法是要先畫長方形,再由長方形變菱形,然後用圓規畫出,古人怎麽制的?不得而知。

不僅如此,這兩組如此豪華的銅車馬,是幹什麽用的?其主人是誰?

據說,距今五六千年的時候,黃帝受到蓬草被風吹動便在地上滾動的啟發,發明了車子。所以人們稱他為軒轅黃帝。他的壹個名叫膝的臣屬,首先使用牛來拉車,夏禹時,有個叫奚仲的人和兒子吉光,對當時的車子加以改進,相土又馴服了馬,並用其來拉車。到周時,馬車已成為君王的顯赫標誌。

秦始皇的祖先有壹個叫父的,精於趕車,曾為周穆王禦駕,到帕米爾壹帶漫遊。到了始皇統壹天下後,對馬車尤為鐘愛,不惜購精馬,以珠寶修飾馬車。他五次巡遊天下,車隊浩浩蕩蕩,裝飾華美,不同凡響,乘座的車子便是四馬禦車。

這種車子的豪華程度非壹般人所能想象得出。據傳,後來當了漢朝第壹個皇帝的劉邦,曾在鹹陽遇到秦始皇坐在豪華馬車上,被前簇後擁地出巡,劉邦感慨萬端,不無羨慕地說:"大丈夫當如是乎!"

無獨有偶,和劉邦同時起兵反秦的另壹位英雄項羽,也曾在浙江看到過這種場面,當下豪邁地說:"彼可取而代也!"壹句話把他的叔父項粱嚇得趕緊捂上了他的嘴,並告之曰:"不敢胡說,要惹來滿門抄斬的大禍的!"

從劉、項的感嘆和欣羨中,即可以想象秦始皇車駕富麗壯觀的場面。秦陵出土的這兩組銅車馬,正是當年秦始皇出巡所乘駕駕仿制品,其中的二號車是秦始皇親乘的主車,即安車;壹號車是前導車,也叫禮儀式,即立車。

可以想見,在兩千多年前的鹹陽的城裏,始皇每當出宮,前有禮儀車徐徐行道,後邊光彩奪目的安車在四馬拉動下,滾滾而前,其場面非常壯觀。

關於秦始皇兩輛車出巡的情形,史籍中記載了壹個故事。那是公元前218年的壹個深秋,秦始皇東巡到達河南陽武,壹日車行到壹條山谷中,但見兩側山巒上樹葉泛金、隨風飄搖。正行間,突然從路邊秋草叢中竄出壹條彪形大漢,手持壹只碩大的鐵錘,當啷壹聲擲向了秦始皇的馬車。

始皇的衛隊急圍上前來,但那大漢已如煙壹樣逃走,結果秦始皇安然無恙,第壹輛車上的駕手卻被鐵錘擊死。這個行刺始皇的大漢就是張良。原來他情急之中誤把前導車當成了始皇的安車,從而使行刺未遂。

始皇所乘座的這種有兩個車廂的馬車也叫箅涼車,此名的來歷據說是由於車上開有通氣的窗子,夏天可以通風冬天可以保暖,故冬暖夏涼,溫度可以隨時控制。

但當公元前210年,始皇第五次東巡不幸死於河北沙丘時,李斯等嚴密封鎖消息,每天讓人照常給皇帝送飯,照常向皇帝奏事,由於當時天太熱,審涼車終於降溫不夠,腐爛的秦始皇屍體不久就散發出臭味。李斯等怕隨行人員聞到屍臭,泄露秘密,於是便弄了壹車臭魚,跟在秦始皇的箅涼車後。其惡心和滑稽之狀可想而知。

後來到了鹹陽宮,趙高等便矯沼賜死扶蘇,立胡亥為二世皇帝。

10.今天最先進的工藝,都難以原樣復制秦俑,這是壹個解不開的謎。

中國有名古話,叫"畫鬼容易畫馬難"。這話源自戰國思想家韓非。

為什麽說畫鬼容易畫馬難呢?因為鬼沒有什麽形狀,誰也沒見過,可以愛怎麽畫就怎麽畫。而狗馬之類,都是活生生、司空見慣的,要畫好就不能有半點差錯。

也許正因為此,所以我國古代寫實的藝術作品很少,秦始皇兵馬俑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直接表現社會政治生活和軍事組織的作品。

綜觀秦始陵的兵馬俑,有兩大特點:

首先從整體上來說,它給人的印象是多、大。據說,到目前為止,已發掘出的陶俑已達七、八千件之多,這在世界雕塑史上還是少見的,秦陵的肉俑個頭都較大,同真人、真馬壹樣高。在此之前之後,還沒有發現比之更高的群體組雕。

其次從每個陶俑來看,它給人的感覺是精、美。其精在於精雕細刻;其美在於塑造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眾多秦代軍人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性格。可謂是地地道道的寫實藝術品。

秦人素愛馬,因其以養馬起家,故對馬的觀察細致入微,雕塑出的陶馬也格外形象逼真。秦陵出土的陶馬,通高約壹米五,體長二米,四匹陶馬為壹組,拖木四壹輛,壹個個張口銜轡,雙耳豎立,額前分鬃,雙目圓睜,雄壯健美。

秦陵中的陶俑,每個體重達三百多公斤,身高在1.11米左右。按其著裝可分為二類:壹類身穿交領右佩短褐、勒帶、束發,發鬃偏於頭的右上方,腿紮行膝,足登方口齊頭履。這些兵俑手臂做出不同的姿勢,根據其身邊出士的兵器,可以判斷他們有的身持弩機、弓箭,背負箭袋,袋內裝滿銅矢;有的手持長矛;有的腰佩弩刀,如此等等。

第二類身短,外披鏡甲,足登短靴或方口齊頭履。步兵均紮綁腿,頭上束發或戴圓形軟帽。車上的甲還腿綁胚襠,頭上束發蔌戴小冠。

秦陵兵俑在容貌上神態各異,由此可分辨出他們的年齡、兵種、職位和精神風貌。騎俑眉目清攫、造型精幹,年齡在四十上下。弓彎手"身若戴板,頭若激卵,左肢搓,右腳橫,左手若附枝,右手若抱兒,舉弩望敵,翕心咽氣,與氣俱發。"土卒們有的老練沈著,有的單純活潑,有的凝視前方,有的低頭沈思。將軍們則或深沈,似久經沙場,勝券在握;或嚴峻,如初茅廬,準備苦戰……

如此精美逼真而又規模宏大的兵馬俑,成軍陣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給人的感覺是非同壹般的。

據說,秦始皇兵馬俑剛開始展出時,有些性格外向的國外觀眾,壹定進展覽大廳就激動得"啊啊"亂叫,甚至於有的當場就手舞足蹈起來。

的確,即使妳是不易動情的人,見到這宏偉的場面也不能不大受震撼,心旌搖動,似乎感到萬馬攢蹄,車輪滾滾,千軍兌發,腳步踏踏。此情此景,很自然使人聯想到秦與六國戰爭的壯闊場面:強大的秦王軍隊,軍容整齊,所向披靡……正如李白詩中所描寫的: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那麽,這麽多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個體最大的陶俑,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呢?據說,這個問題開始對現代研究人員都是壹個難題。因為秦俑發現後,有專門從事雕塑和燒窯的人,想仿造壹個陶俑,但多次試驗都失敗了,最後歷時幾個月,才終於燒成了壹個,可陶馬卻始終沒有燒成。

後來,文物修復工作者,在修復陶俑、陶馬的過程中,經過認真觀察和研究,才逐步搞清了其制做方法。

這種方法概括來說是塑、模結合,分件制作、套合整裝,入窯燒制。也就是說,在制造過程中,把泥塑和用模具制作結合起來,主要是泥塑。

陶俑的四肢、騅平等,先用和好的驪山沈泥,象作其他陶器壹樣,用泥條盤結,塑成大樣。頭則是用泥塑成葫蘆瓢狀,兩個瓢粘莊壹起,便成了頭型。大樣塑好後,再用刮、削、堆、挖、刻、貼、畫等方法,進壹步作精細加工,最終成形。

陶俑的各分件雕塑成後,先晾幹,然後把頭套在身上,把馬尾裝在馬尻上,放進窯裏燒制,其溫度據測定為攝氏九百多度到壹千二百多度。

燒制秦俑的窯池,目前還沒有發現,因而上述推測是否正確,也很難說。總之秦始皇陵中的陶俑陶馬是怎麽制成的還是壹個謎、

11.項羽、黃巢、朱溫都是盜墓賊。

秦始皇陵中富有寶器,這不能不引起世人的關註。兩千多年來,秦始皇陵遭受了多次嚴重破壞,多次被人盜掘,陵墓的地面建築毀壞殆盡。有記載的大規模破壞主要有兩次。

壹次是公元206年項羽入關後,從東向西逐次點火焚燒陵園。當時範增曾規勸項羽不要破壞秦始皇陵,但項羽置苦罔聞,派英布領兵十萬包圍陵園,殺盡了秦國守陵人及部分正在修建的民工。

據說英布領兵到陵園後,圍著陵園廢墟走了壹圈又壹圈,找了三天三夜,竟不知地宮的門在哪裏。壹日中午,英布正在飲酒,忽見南面來了壹只仙鶴,飛到驪山後面山巒中去了。

三天後,英布命士兵四周挖溝,尋找進入地宮的大門。突然來了壹個老頭,對英布詳說了始皇陵墓的奧妙。經他指點,英布果然找到了進入地下皇城的大門。

門打開時,裏面忽然射出無數箭矢,當場死傷無數土兵,隨後又飛出無數怪鳥,鳴叫著,四處散去,又有無數的奇獸沖出,咬傷了不少士兵後也四處逃走了。英布不敢進門,請項羽過來觀看,還是項羽的膽大,壹聲令下,身先土卒沖進墓中。但見墓中燈火通明,星光燦爛,項羽驚呆了,又見前面山巒起伏,樹木青翠。山峽中雄關高踞,正是函谷關。項羽剛要沖上前,忽然從關中射出壹陣亂箭,項羽只得率眾向南沖去,進了壹個側門,但見裏面鼎檔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

項羽動用三十萬人搬了壹個月,還沒搬完,由於軍情緊急,只得作罷,按原樣封好了墓門,退走了。至今在陵墓南面和北面各有壹條深溝,當年百姓叫"霸王溝",實在是英布所為。

另壹次遭到巨大破壞是唐末黃嗓起義軍入關中後,由於糧餉不足,黃巢派朱溫幹的。

當時朱溫領萬余兵來到陵墓前,但見前面壹座土山,山上、山下周圍柏樹郁郁蔥蔥,景色十分迷人,宋溫竟壹時不知所為。正在猶豫,從前面樹林中走出壹個老頭,讓朱溫從東南深挖1000米。

後朱溫果然挖出壹個城門,打開門後自然有許多士兵被射殺。朱溫進入地宮中,當時地宮較為暗淡了,但內部構造仍清晰可見,朱溫嚇了壹跳,以為是到了福州。宋溫自小博覽群書,對始皇陵墓內部構造,也略知壹、二,知這是地宮的地理布局。

朱溫打開壹個城門,搬走了不少珠寶,但因死亡人數愈來愈多,朱溫認為是始皇顯靈發怒,只得封閉陵墓,向黃巢交命去了。

後來,朱溫當了梁朝皇帝後,曾私下派人準備挖掘陵墓,但始終不知地宮人口在哪裏,連原來挖過的地方也認不請,搞不明了。

民國時,秦始皇陵也慘遭厄運,從陵底到陵頂,修滿了戰溝。

悠悠歲月,漫漫長河。秦皇陵在歷史的長河中戴上了壹層又壹層的面紗,悲歡離合,人世滄桑,當年的秦皇已在地下作古兩千年了,生前那種威嚴浩蕩的天國氣勢,那種高高在上遠離塵世的天子尊嚴,曾給人間留下多少神秘向往乃至慨嘆,死後又費盡心計,耗盡天下民力營建皇皇千古第壹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又讓多

少後世子孫笑談。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秦皇陵那在歷史中戴上的面紗,必將在時間中慢慢地,壹層壹層地被揭下來。到那時,神秘的秦始皇陵必將給世人壹個驚嘆!

12.等秦始王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時,他除了皇宮、軍隊等舍不得撒手外,也舍不得那座留下許多美好記憶的上林苑。

早在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的西南部發現了壹組陪葬坑。它們分布在南北八十米,東西二十五米;面積約二千平方米的範圍內,***有三排長方形土坑。兩邊的土坑中,有呈坐姿的陶俑,他們面向東,臉部和手上都塗有粉紅色的顏色,衣袍上則塗著綠色或紅色,有的嘴唇上還畫著胡須,說明他們是男人。

在陶俑面前,有陶盆、陶罐等。中間的土坑,是壹個大瓦棺,棺中是壹堆獸骨。瓦棺頭上,還有壹個陶缽和壹個銅環,這壹組陪葬品到底是什麽人或什麽事,人們壹時摸不著頭腦,後來歷史學家等人經過壹番考證,終於揭開了這個謎。

原來,我國古代的帝王們,都有個在城內或都城附近建造苑圍,以飼養珍禽或異獸的傳統習慣。這種傳統習慣源自何時已無考,但史書記載周文王時即設有靈囿,內養鹿和白鳥等。

秦朝時有壹個著名的苑林,叫上林苑,此苑後來被漢朝所承襲。並在苑中設有專職官員,負責管理苑中的禽獸和宮觀,對所有的禽獸還要進行登記造冊,而不同的禽獸有不同的人來餵養,工作分工極為細致。漢代文人楊雄寫了壹篇有名的《上林賦》,所記情形即是漢代的禦苑,文中說養在上林苑中的鳥獸有大雁、鷺鷥、麒麟、駱駝以及獅子等。

上林苑是秦始皇的禦苑。他生前早年忙於統壹大業,輝煌壹時;可晚年後卻貪圖安樂,奢靡腐化,在上林苑裏大起宮殿樓閣,集養天下異獸珍禽,天天由宮人陪同,於此尋歡作樂,又可謂"風光"壹時。

等始皇預感到自己將不久世人世時,他除了皇宮,軍隊等舍不得撒手外,也舍不得那座留下許多美好回憶的上林苑,因而陵寢沒計中,也就將其規劃進來。上林苑原隔渭水。居秦都鹹陽之南,始皇就將它再放到陵的西南邊。由此可看出,贏政的確想把他生前的壹切都帶到陰間的身邊。

上林苑裏有山水樹木,看來這些都無法入士,或對始皇來說不很重要,所以他只將其中的珍禽異獸陪葬到身邊。上文中所述的那組陪葬坑,也就被叫做珍獸坑。

珍獸坑中的瓦棺裏,葬的是珍獸,銅環是珍獸的飾品。那些坐著的陶俑

  • 上一篇:黃檀是國標紅木嗎?
  • 下一篇:老九門丫頭復活後又消失是怎麽回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