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美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忽必烈兩次遠征日本失敗的原因。

美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忽必烈兩次遠征日本失敗的原因。

美國考古學家仔細研究了打撈上來的蒙古軍艦殘骸,發現粗制濫造,質量低劣。很多蒙古軍艦龍骨上的鉚釘過於密集,有時甚至在同壹個地方有五六個鉚釘。這說明這些肋骨在造船中反復使用過,很多龍骨本身質量就很差。

日本有壹個廣為流傳的傳說:神風隊在元朝時曾兩次揚言要摧毀蒙古侵略者的船只,將日本從險境中解救出來。在隨後的數百年裏,日本人壹直崇拜神風隊,並開始了大規模的崇拜活動。然而,最新的科學發現否定了這個傳奇故事。英國《新科學家》周刊最近發表的壹項新考古發現指出,糟糕的造船技術和船體設計是蒙古艦隊沈沒的主要原因。

公元1274年,忽必烈汗第壹次遠征日本。當他遇到臺風時,日本人說是神風隊救了他們。

據史料記載,元朝十壹年(1274),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豐州征伐日本,戰船900艘,士兵15000人。元軍在戰爭初期取得了許多輝煌戰果。

《井上靖》記載,公元1274+00年初,蒙古占領了馬兌島和伊旗島,後又在飛前入侵松浦縣...這使日軍處於劣勢,不得不暫時撤退到大寨縣附近。元軍雖然趕走了日軍,但沒有在陸地紮營,晚上回船。元軍回船時,正巧當晚有風暴,元艦擊沈二百余艘,殘存元軍撤退,日本幸免。

臺風初起,停泊在博多灣口的元軍船隊因不熟悉地形,陷入混亂。它們要麽相互碰撞而傾覆,要麽被大浪擊沈。午夜過後,臺風逐漸停止,但暴雨又降下來了。再加上天黑,落海的士兵也幫不上忙。辛怕日軍趁機進攻,下令撤軍冒雨回國。此役,元軍死亡人數達到1.35萬。日本史書稱之為文水之戰。

第二天10月22日上午,10,日軍在太宰府水城壹字排開,元軍沒有進攻。派出斥候才知道博多沒有元軍的船只,元軍撤退了。日本朝野對突如其來的臺風趕走元軍感到非常驚訝,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祭拜活動,稱之為神風隊。

至元十八年(1281),忽必烈第二次東征日本,兩個月後,又壹場巨大的臺風讓元軍壹敗塗地。

當時忽必烈集結南宋新附軍65,438+萬人,組成遠征日本的軍隊。士兵們分成了兩路。洪察秋、新都率領4萬蒙、韓、漢軍隊從朝鮮渡海。阿塔海、範、李亭帶領新附軍乘900船,從清遠、定海起航。高麗王為元朝提供了1000的軍隊,1500的水兵,900艘船只和大量的糧食。但是,日本守軍有過抗擊蒙古的前車之鑒。他們在波崎和今松沿海修築工事,並以精銳部隊進入滋賀島,與十字軍元軍展開激戰。

元軍無法協同作戰,是因為朝鮮、韓國、蒙古指揮官之間的矛盾。這樣,蒙古軍隊每前進壹步都會付出沈重的代價,沒有任何遮蔭。雙方對峙持續了兩個月,蒙古軍隊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兩個月後,壹場巨大的臺風襲擊了庫舒海岸,蒙古軍隊試圖再次退守大海,但徒勞無功。

在臺風襲擊下,東蒙古軍損失1/3,江南軍損失壹半,沿海附近部分士兵被日軍屠殺或淹死。中文史料中也記載,由於元軍戰船被綁在城內,受到壹波臺風的沖擊和打擊,船艇受損,疲憊不堪。中士嚎叫著淹死在海裏。蒙古人第二次遠征日本以慘敗告終。

美國考古學家仔細研究了打撈上來的蒙古軍艦殘骸,發現蒙古軍艦粗制濫造,質量低劣。

雖然在古代文獻中確實可以找到關於日本沿海兩次臺風的記錄,但根據現有的證據,研究人員無法判斷風暴的具體強度,以及風暴與蒙古艦隊的沈沒有多大關系。德州農業機械大學考古學家蘭德爾?佐佐木仔細研究分析了1981年從高島附近海底打撈上來的700多塊蒙古軍艦殘骸。

佐佐木說:很多蒙古軍艦龍骨上的鉚釘太密集了,有時甚至在同壹個地方有五六個鉚釘。這說明這些肋骨在造船中反復使用過,很多龍骨本身質量就很差。

據中國史書記載,元朝十壹年(1274)正月,忽必烈下令朝鮮國王建造900艘船,其中300艘船可載1000或4000石,由金建造。八鬥有300只船(快船)和300只抽水的船,都是紅槎丘建造的。還規定正月十五開工,限期完工。6月,900艘戰艦完工。

當時造船發達的中國江南及沿海地區還沒有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區仍在南宋軍隊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把造船的任務交給技術相對落後的朝鮮人。壹方面,韓國厭惡造船,認為元朝侵略日本壹定會要求韓國參戰,壹定會給韓國人帶來沈重的負擔。另壹方面,造船技術落後的韓國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韓國人只好匆匆敷衍,這些船的質量可想而知。

元朝十八年(1281),蒙古軍隊的戰船多為平底河船,采用了當時流行的水密隔艙設計,但這種戰船的結構並不適合海上作戰。所謂水密艙,就是用艙壁板把船艙分成互不相連的艙室,艙室數量壹般為8個或13。它是在唐代發明的,宋代以後被廣泛采用。這種結構雖然方便了艦艇的分艙,有利於元軍航行過程中軍需品的管理和裝卸,但艙壁結構取代了加肋的工藝,簡化了主體結構,削弱了艦艇的整體橫向強度。佐佐木指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高島附近海域發現V型遠洋船的龍骨。我們可以想象壹下,壹艘為內河航運設計的船在大海中遇到大浪,會發生什麽樣的混亂。

佐佐木還發現,軍艦殘骸碎片沒有壹個超過3米,大部分在10 cm到1 m之間,據此他推測蒙古軍艦可能采用了類似新安古船的魚鱗船體結構。船體板不是對接的,而是重疊的。這種結構在巨浪的拍打下很容易斷裂。佐佐木表示,現有的對沈船遺址的研究只是冰山壹角。他希望在聲納和雷達的幫助下,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當時蒙古的造船技術,進而破解沈船的真相。

也有研究認為蒙古人的後勤和裝備不如日本人,除了艦隊拖後腿。

說到吃苦耐勞,當時的蒙古兵是無敵的。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靠吃生馬肉和喝馬血為生。蒙古人打仗最先機動,壹般只帶壹點物資。軍隊的補給主要靠在戰區掠奪平民來解決。然而,在這兩次戰爭中,蒙古人無法充分發揮他們的特殊技能。他們從來沒有闖入過內地的居民區,不可能有平民可供他們掠奪。

此外,日本武器也優於蒙古人。當時日本的冶煉和工具制造技術是世界壹流的,日本戰刀的性能也只有北印度和西亞生產的大馬士革鋼刀能與之媲美。古代最好的鋼材有:大馬士革鋼(鑄造花紋鋼)、日本鋼(深色花紋鋼)、馬來鋼(焊接花紋鋼)。國內最好的鋼材(熟鐵)其實是壹種焊接花紋鋼,性能不如馬來鋼。日本戰刀的優異性能除了好鋼,還來自其獨特的後期淬火工藝。日本刀制造成本低,普通人也能有壹把好刀。而蒙古軍隊使用的質量較差的鐵藝刀,很多大刀在切割時都有卷曲的刀刃。

在兩次戰爭之間的八年時間裏,日本人似乎改進了他們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時,蒙古人發現日本人使用的弓箭射程和穿透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和蒙古人的強弓相媲美。從目前保存下來的圖片來看,日本長弓與當時最先進的英國長弓有些相似,長度約為1.5米。因為日本人很矮,所以圖中的日本弓箭手看起來比他們的弓還矮。

  • 上一篇:真車美容拋光用什麽碟片?是羊毛盤還是海綿盤?然後用什麽上光蠟?請說明妳所知道的!
  • 下一篇:萊蕪奇石文化市場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