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馬有伯樂就是千裏馬,千裏馬無伯樂只是壹匹馬。文物遇見了慧眼識珠就是閃耀的星辰,要是遇上不懂的人那就是壹個長得還行的物件。
壹、挖到青銅器
在別人心心念念尋寶各處都沒有結果,就連盜墓都發現不了有價值的文物的時候,有些人的運氣真的是好到爆棚,隨隨便便壹鋤頭下去,就可能是價值上億的國寶級文物。本來這就很讓人羨慕了,可是吧,人家挖到寶貝的卻不以為然,還以為挖到的東西不值錢,這簡直給那些想寶貝想瘋了的人吃了壹個狠狠的癟。
提到陜西與文物,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麽,當然是泥巴下面處處是墳的西安了!可是今天咱要看的不是西安,而是寶雞市賈村。
在這個村子裏有壹位叫陳老二的村民,他在1963年的時候在自家後院刨土就曾經刨出過壹件青銅器。不過陳老二壹家子都完全不知道這是壹件青銅器,他們將其清洗幹凈之後見它的容量還行,就把它放到二樓裝自家的糧食去了。
青銅器可是非常珍貴的,要是已故的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在,壹定會特別激動地在心裏盤算著怎麽將這件寶貝給買下來了。
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已故)
二、30元賣給廢品回收站
就像開篇說的壹樣,明珠遇到不能欣賞它的人必定會蒙塵,陳老二不識貨所以拿著“金子”盛谷子,對於他來說,自家的糧食可比這個稀奇古怪的東西值錢上萬倍了。正是因為如此,最後它就被陳老二給當成破銅爛鐵賣了。
在1965年8月,也就是陳老二挖出來這件青銅器兩年以後,他們家經濟沒有之前那麽好,所以收拾了家中的許多破銅爛鐵,那件裝糧食的青銅器也赫然在列,它們壹起被裝進了壹個麻袋之中,以30元的價格賣給了壹家廢品回收站。
30元,在那個年代來說是比較值錢的,但是要是陳老二將這件看著像古董的玩意拿到古玩市場去,他就算是不懂行情,自然不知情的人也會給他開個高價,不說幾十萬,幾千上萬肯定也是有的。但是萬物的歸宿都是天註定,這個青銅器與陳老二的緣分就這麽淺薄。
三、被博物館工作人發現
在那個年代,很多的文物工作人員或者收藏愛好者會全國到處轉悠,就是想尋找壹些好的文物。在這件青銅器被賣掉的壹個月之後的1965年9月,寶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佟師傅在經過了這家店。他無意之中瞟了廢品回收站壹眼,就立馬定住了視線。
“何尊”
他悄悄打量著這件青銅器,心裏面已經快要抑制不住狂喜之情了,這是壹件周代的青銅器。於是他便見機行事與廢品回收站的工作人員商量,最後這件青銅器毫無懸念被運到了寶雞市博物館,壹直收藏至今。
後來經過博物館的專家研究,這件青銅器有了名字——“何尊”,而且還還被國家禁止出國展示,珍貴程度可想而知,這樣等級的文物,價值起碼上億。它上面刻著的銘文代表著繼承武王遺訓的周成王。
何尊上面的“中國”二字
結語:
這件文物不僅是國家級的國寶,更是壹段歷史空白的見證,而老農不識貨把青銅器當廢鐵賣,才賣了30元,與寶貝擦肩而過的事情在很多人眼裏都是非常可惜的。不過好在是專家趁機撿漏而不是文物販子,專家也表示這是:天價!
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壹輩的人總說知識改變命運是沒有錯的,學識可以讓壹個人更加豐盈,在面對事情的時候會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也不會那麽容易錯失天賜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