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是指在生日這壹天舉行的慶祝活動。清末民初時,民間辦壽的風俗十分流行。
北京人對5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稱為"做壽"。壹般逢十稱為"大壽",像50大壽、60大壽、70大壽等。
按"慶九不慶十"之說,北京人壹般在49歲時(虛歲)做50大壽,余者類推。
民間壹般只有長輩辦壽時比較隆重,而小輩人過生日要壹切從簡,大多只是家人聚在壹起吃頓打鹵面就行了。
富貴人家做大壽,壹般要提前三天向親朋好友發請柬。做壽的時間是壹天,有的在家裏辦,有的在飯莊辦。
在家裏辦的,要跟辦喜事壹樣,在院中搭棚,夏天搭涼棚,冬天搭暖棚。
棚內還要掛上八扇屏,上邊有"三國"、"水滸"等圖景,給老頭兒辦生日棚上的玻璃窗上還要貼上大紅的"壽字"、彩色的壽桃和大紅框。給老太太做壽,要貼"五福捧壽"的圖案,中間是壹個圓形的壽字,四周圍繞著五只彩色的蝙蝠,其意為"五福同壽"。
棚外還要搭起紅、黃兩色的喜慶牌坊或者是掛上紅、黃兩色的彩球,棚內擺放茶桌,棚口亦設有火壺茶杯給前來祝壽的親友提供茶水。
正房正廳設壽堂,作為拜壽行禮的地方。堂上正面高掛繡制或繪制的壽星像,亦或是壽字中堂和壽簾,兩旁是壽聯。也有供上福、祿、壽三星像的,案上擺放著蠟扡、高點壽燭,還要壹對插花用的花筒,另要擺放香爐,在香爐頂蓋上放壹保持臥姿的梅花鹿,口內銜壹靈芝。
如果是給老太太做壽,堂上正面要懸掛紅緞繡的金色五福捧壽圖案,案前供放壹尊麻姑獻壽像。案上擺放蠟扡,香爐蓋上有仙鶴叼蓮花、靈芝的造形。
案上的桌圍子是紅底,上邊繡上圓形的壽字或者是鶴、鹿、青松等彩色圖案。
案上還要擺放壽面、壽酒五盞,按季節還可設鮮桃或蘋果、面鮮、點心各五碗,上邊插著金壽字的供花。還要在蠟扡下邊壓著壹份黃錢、紙元寶、千張,案前放著壹塊紅墊子,以供跪拜者跪下叩頭之用。
平民小戶人家的壽堂是到香蠟鋪請壹份木刻水色印刷的"本命延年壽星君"的神碼夾在神紙夾上。在堂屋的桌面上擺上壽桃、壽面,點上壹對"大雙包"的紅燭,再壓上壹份敬神錢糧,辦上兩桌簡單酒席,招待壹下親朋好友就行了。
辦壽之日,壽星要身著帶有福壽圖案的袍褂坐在太師椅上,接受家人和親友的叩拜。
如是晚輩來祝賀,則必須要跪拜,並說壹些吉利話。
要是平輩人叩頭時壽星要站起來做出用手攙的動作,表示請對方免禮。
如果前來祝賀的人是長輩,只需拱手,受賀人還要主動讓長輩坐在自己受賀的席位上,給前來的長輩磕頭。
這時受賀者的晚輩家人站在壽堂兩旁,對前來拜壽的親友逐壹還禮。親友的賀禮有壽幛,紅底金色,上邊繡著"仁者有壽"、"貴壽無極"等祝詞,壽樟壹般都掛在棚裏的壽堂兩旁。
也有送壽聯的,像"九如天作保,五福壽為先"之類。
還有人送壹些畫有松樹、仙鶴、野鹿、麻姑、壽星、八仙以及百壽圖的字畫,這些字畫壹般都懸掛在壽堂兩壁上。
另外還有送綢緞、玉器、古玩、文房四寶的,也有的人用紅封套裝上現金送之。
做壽當日的中午、晚上,壽星會設宴招待親友。其酒席不壹,有高檔次的宴席,也有普通酒席,但主食必須是面條,因為過生日壹般都要吃"長壽面"。
富戶人家做壽,還要辦堂會,請藝人來此表演,其節目多種多樣,有地方劇種、京劇、雜耍等。
堂會結束後,壽星和眾親友齊集在壽堂內祭祀福祿壽三星及麻姑,將燈盤上放著的用彩色燈花紙撚成的燈花兒蘸上香油點燃,燈花的數目比做壽者的歲數多兩個(壹歲壹盞),即本命年和增壽年,晚上由壽星上香後點燃,然後由他的子女和親友每人托壹個燈盤,列隊到大門外,將神碼、敬神錢壹同焚化,叫做"送燈花"。壽典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