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區占地654.38+0萬平方米,古建築和園林面積60萬立方米。老城區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馮明書院、南北街、城樓、四鳳樓、清虛亭、大成寺、西園、遺址公園、楚尚書書院、桑韻故居等眾多歷史遺跡和人文景觀。建築物交錯的拱門和重檐形成了獨特的明清風格和壯麗的寺、城、街、景景觀。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古鎮揭牌,654.38+0萬平方米的古鎮和古鎮景區“與公園融為壹體”。整個景區分為民俗文化展示區、民俗傳統文化示範區、居住文化區、市場商業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六個區域。展品內容豐富,生動地介紹了中國的民俗和文化。國內各大電影劇組先後成功拍攝了《喬家大院》、《走西口》、《龍戳》、《兄弟妳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幽靈針》、《李偉辭職》、《太行山上》、《雙槍李向陽》、《關中漢子》。
[編輯此段]主要景點
{揮鞭指向東方}?{獸拱}?{西園美景} {密寺}?{末日陳群}?{玄劍氣樓} {思鳳凰而感高}?{中國古代手表}?{清官有第壹名}
{古代書院獎學金}?{顧淮幼稚}?{中心城市建設} {國家治理深雅}?{康熙給公司}?{陳街老巷} {禦樓風波}?{文廟拜龍}?{馮明韻很遠}
{遺產園風景}?{榆樹石會說話}?
城隍廟是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黃成寺廟之壹。占地6000平方米,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殿內大殿結構精巧。在大廳前面?有壹把玄劍,高25米。相當壯觀。1999年,世界歷史文化遺址保護基金會宣布其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古建築之壹。城隍廟是古代漢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拜的重要神靈之壹,是護城濟民之神。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鮮明反映
西園因位於城隍廟西側而得名。小巧玲瓏,布局得當,東有廳堂,西有遊廊,北有假山瀑布,還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樓和石舟廣場,與亭臺樓閣融為壹體。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疊石、精致的理水、洗樓,在北方園林中獨樹壹幟。?
榆次縣衙,號稱“三晉第壹衙門”,是中國保存完好的縣衙。位於東街北側,占地20000平方米。始建於宋代,有五殿二十六院。其整體布局和規模反映了明清時期當地衙門“坐北朝南,左寫右打,前睡”的傳統倫理思想。有四鳳樓、殷飯店、監獄廟、仙城大院、雅寺、馬王店等藝術品,雕刻精美,刀工嫻熟,生動古樸,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縣政府奇跡般地保存下來,成為封建社會縣政府珍貴的活的歷史標本,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同時,它也是壹個寶貴的文史數據庫,其中大量的對聯縈繞不去,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註。
榆次文廟是榆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壹,是榆次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
文廟的大門——靈興門,建於宋振和宋承平二年(公元999年)。它坐落在壹個1.3米高的平臺上,平臺寬度為三米。在琉璃瓦的頂部,在淩杏門,有壹個半月形的水池叫池畔。上面的石橋叫狀元橋,橋的北面是大城門。大成之名來源於唐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宣布國王聖旨。大成殿周圍盤龍石柱28根,木柱31根,氣勢恢宏。進入正殿,儒家創始人孔子居中,“四哲”和“十二聖賢”分列兩側。
大成殿後面是明倫殿,寬五間。摘自《孟子》:“學意三代* * *,故明人倫也”,現為孔子生平展覽。
文廟內還有靜宜閣、尊經閣、東學宮等建築。
馮明書院是清代榆次縣立學校,也是榆次的最高學府。
乾隆三十壹年(1766),稱馮明書院。書院的名字來自西晉的荀攸,是榆次的壹個縣令。據說它有傑出的成就。書院占地2700平方米,園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間的湖叫延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築主體是兩聖賢殿和講堂,還有六邊形。
榆次古鎮景點(門票:成人60/人,學生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