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要考古呢?不是貪圖墓裏面的那些寶貝,那些文物的物質價值,不是古玩市場壹塊古玉壹只編鐘佛像陶甬古玩字畫的拍賣價值,而是試圖還原我們的文化。
尚書禮記都是出自孔壁,是不是很遺憾孔子當年就抄了那五篇,孫臏兵法出土於壹九七二年山東臨沂銀雀山。不管是甲古青銅還是楚簡漢策還是敦煌文卷。都是那麽少那麽少,馬王堆出土戰國縱橫家書,記錄的是蘇秦遊說六國的演講稿,跟史記記載的蘇秦有很大出處,真相壹點壹點壹點壹點被我們慢慢還原,聽說最近南昌海昏侯墓出土了壹個孔子屏風,想必樓主也是因為海昏侯墓才問這個問題,出土了那麽多的黃金,但對於我來說黃金不是最珍貴的,我最期待的是哪三千竹簡,記錄了什麽?海昏侯劉賀做過皇帝是位儒學愛好者最好記錄下遺失了的某部典籍,哪怕幾個字都好。
說壹件跟考古有關的壹件我覺得比較浪漫的事吧,
埋了幾百年,元明清的那些書生詩聖全部不知道,那麽可愛的壹首小詩如果不是這件瓷器就被遺忘在歷史的泥沙中了。妳知道李白壹***寫了多少詩嗎,杜甫又寫了多少,他們又留下了多少,十分之壹都不到。寫春江花月夜的大才子張若虛只留下了兩首,寫登鸛雀樓的才子王之渙只留下四首,如果再往下說下去二戰時期因梁思成而保留下來的的日本京都,躲過了美軍的轟炸,因此當時在京都的壹副王羲之的墨跡喪亂貼保留了下來,假如沒有梁思成,喪亂貼會就此消失,並且怎麽消失的什麽時候消失的我們都不知道,這是我們知道的那壹部分,我們不清楚的那部分呢?那些將永遠是個謎
有時候我也常想研究漢字是壹種什麽樣的境遇呢?從甲古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漢隸再到楷書行書草書。又從繁體簡化為簡體。鬥轉星移滄海桑田啊,漢字載著中華文明的火種透著漢文化的骨血,從橫豎的中正美到撇捺的平衡美再到點勾的點綴美,從讀音的音韻美到結構的搭配美再到壹直拼湊出整體的神韻美。
考古是為了什麽呢,不是為不是文物,而是這背後整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脈絡。是最大程度的對文化解讀還原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