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達米亞泛指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中下遊,東至紮格羅斯山,西至敘利亞沙漠,南至波斯灣,北至托羅斯山。北部是山區,它穿過草原和平原到達南部的沼澤兩河三角洲。狹義上僅指兩河之間的地區。
美索不達米亞在古代是壹個多種族居住的幹旱地區,但下遊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發展了灌溉網絡,形成了以許多城市為中心的農業社會。北部是亞述,南部是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的北部叫阿卡德,南部叫蘇美爾。
擴展數據:
肥皂是宋代出現的壹種合成洗滌劑,是將天然皂莢(又名皂莢、掛刀、皂莢,俗稱皂莢)搗碎研磨,加入香料等物,制成桔黃色大小的圓球,用於洗臉、沐浴身體,俗稱“皂球”。宋人細心的《武林舊事》(卷六)《小掮客》記載,南宋京都臨安曾有壹個專做“皂團”的商人。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皂莢”的制作方法:皂莢生於高山,樹高,葉似檀香皂莢,五六月開花,莢厚三四寸,肉質,內有數個斑點,大如手指,不圓,內有白仁,可食用。
十月摘莢,煮爛搗爛,白面香丸,沐浴身體,去垢潤澤,勝於皂莢。除了天然皂莢,無患子等植物也在民間流傳,成為很好的清潔劑。在西方,它可能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壹個叫做萊斯博斯島的古希臘島嶼。
當地人用動物祭天。因為焚燒動物時會用到木材,所以木材的灰燼和動物脂肪混合在壹起會產生壹種帶肥皂味的黃色物質。大雨把這些東西沖到了當地婦女經常洗衣服的河裏,她們發現自己的衣服洗得更幹凈了。雖然從古希臘就可以找到使用類似肥皂的痕跡。
歷史上有壹位名叫莎孚的女詩人記錄了這些故事。為了紀念她,後來人們把這個過程叫做皂化,化學名叫做皂基制作。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美索不達米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