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間節點,我們從壹線展開了壹系列的民生調查。在保障房建設、促進就業、穩定物價、基層醫改等領域,很多探索正在壹步步進行。只有深化改革,民生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改善。這壹判斷在各地的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印證。
在四川自貢自流井區老街,最近有鄰居路過問“吃飯了嗎?”相反,他們問“妳簽字了嗎?”。
“排號晚了,10結束才能簽搬遷協議。”居民李新華阿姨用她的語氣表達了遺憾。
記者不解:這是壹條宜居的老街,長河環繞,綠樹成蔭;長長的青石路蜿蜒而去,街道兩旁排列著錯落有致的清代民居。多少遊客流連忘返,大媽,妳為什麽這麽想動?
“充其量是清朝的民居;在最壞的情況下,這是壹個棚戶區。我在老街的房子還不錯,但是不管怎麽保養,地基都是100多年的老房子。砰的壹聲,天花板塌了,嚇死人了!”李阿姨拍著胸脯說。
“前期我們做了壹個摸底調查,99%以上的居民都想搬遷改造,於是就啟動了這個項目。”在自流井老街征收處,壹些居民正在排隊簽協議。社區主任李發潤說,“現在排隊也沒什麽。第壹天簽協議的號,淩晨3點就有人來排隊了。”
自貢拆遷重建的原則叫“政府推動,居民為主體”。拆不拆,居民說了算。在棚改項目開始之前,政府進行了民意調查,征求棚戶區居民的意見,大多數居民簽署了模擬搬遷協議,然後才能開始改造。
"只要超過壹定比例的居民不同意,這個項目就不會啟動。"自貢房管局副局長羅宇說,這是自貢的壹條“紅線”。
既然大家都想搬,這條充滿自貢人回憶的自流井區老街會在挖掘機下消失嗎?
“不行,不行!”踩著腳下的青石路,羅玉堅定地說,“搬是要搬,但舊街區不會全拆。不要說房子不能拆,石板路要原樣保留。”
他說,舊街區棚戶區改造不是簡單的拆舊房賣地建高樓。對於自流井區這個擁有大量城市記憶的棚戶區,自貢市實施了整體保存保護。老城區的空間尺度、歷史風貌和傳統居住氛圍要保留,只對危舊房進行加固修繕。
這種改造方式在自貢被稱為“微更新”,也是壹種來自普通人的想法。
“這次改造也是老街坊提出的建議。我不希望我的城市沒有記憶,面目全非,千城壹面。”羅玉說:“普通人的想法往往很巧妙,含金量很高!”
在近日召開的壹次棚改座談會上,自貢市委書記雷紅進這樣定義自貢的新棚改:“改造的過程,本質上是城市有機更新、功能重組、生態修復、街區復興的過程。”
他認為,危舊房棚戶區改造,既承載了人民群眾改善住房條件、保障民生改善的迫切願望;也承載著群眾的就業需求和長久的情感記憶;也承擔著提升城市綜合功能,提升城市價值的歷史責任。
根據不同區塊的不同情況,自貢將棚戶區分為三類,對應三種不同的改造方式。
首先是自流井老街和貢井老街的“微更新”。也就是說,只有體現歷史文化特色和傳統習俗的破舊棚戶區才會恢復原貌。
這些棚戶區幾十年前是自貢最繁華的地區。但現在看來,大量房屋破舊甚至危險,大量低收入居民居住於此,缺乏配套設施,居民渴望拆遷改造。
“以貢井老街為例。沒有門面做生意,單純居住的居民,我們動員他們搬到樓上,改善居住環境,騰出改造空間。在老街做生意的居民願意留下來,等房子修好,設施完善後繼續做生意,願意搬的也可以換新房。”
相比於“微更新”,更多的區塊要進行“本地更新”。
“就地改造”占自貢市棚改計劃的60%。這些街區除了少部分有保留價值的建築外,大部分都是上世紀建造的磚木結構平房和筒子樓。“局部更新”解釋起來也很簡單:該留什麽,該拆什麽,該建什麽。
此外,對於破舊不堪、設施匱乏、環境惡劣、處於生態涵養區和地質災害區、阻礙城市空間發展的棚戶區,要“整體拆除”,就地重建。
“棚改的主體是居民,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尊重他們的改造意願。”羅宇說,“畢竟生活環境的改善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