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 是很熱鬧的。明清時期這條街的四周多是巡院、都司、布政司、貢院和府學衙門,良好的地理環境吸引了眾多商家來此開店營業。著名的瑞蚨祥布店,清朝同治年間濟南的第壹家眼鏡店“壹珊號”,當時濟南最大的百貨商店“文升行” ,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許德壹等人開辦的教育圖書社均曾在芙蓉街落戶。著名的畫家俞劍華、嶽祥書也曾經在這條老街上居住開業招攬學子。芙蓉街壹度成為經營文房四寶、樂器文教用品、古玩字畫以及印刷業為主的商業街,同時還聚集了刻字、銅錫器、樂器、服裝鞋帽小吃店等店鋪作坊,街道兩邊店鋪鱗次櫛比顧客盈門,加之街上的住戶大多祖籍章丘壹帶,有做生意的傳統,芙蓉街也開始從單壹的文化街向文化、商貿並行發展過渡,商業的繁榮也把芙蓉街推向了壹個異常興盛的階段。
芙蓉街過去有四座廟,從南向北依次為:土地廟、龍神廟、關帝廟、文廟。其中以文廟和關帝廟最為著名。文廟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曾是濟南最古老的建築之壹。在科舉時代文廟是來自全省考生赴考的必經之地,科舉時代考取秀才者入縣學、府學為生員,也稱“入學”或者“入泮”,這是封建士子仕途的起點,為此清朝順治年間在芙蓉街北段梯雲溪上修建了壹座石橋,名曰“青雲橋”取青雲直上之意,並修建坊額題有“騰蛟起鳳”的牌坊。梯雲溪、青雲橋、騰蛟起鳳牌坊之名都是因文廟、府學、秀才們而命名的,當時外地來的文人雅士都把到芙蓉街壹遊引以為幸。久而久之考生秀才們拴馬匹的地方便成了現在的馬市街,張榜公布考試成績的地方便成了如今的榜棚街,雖然現在梯雲溪、青雲橋、騰蛟起鳳牌坊早已損毀遺跡全無,文廟也只殘存大成門和大成殿以及破舊的影壁,但是憑這些遺跡足以想象當年祭拜孔子時鼓樂喧天萬人景仰的盛況和芙蓉街的繁榮。除文廟外,龍神廟等其他三座廟宇已經殞沒,但芙蓉街上還流傳著壹個有關龍神廟的真實的故事。解放後,政府要求龍神廟的尼姑們做壹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讓每天化緣念經的尼姑們壹籌莫展。突然壹位尼姑提議:“姐妹們不是都會繡花嗎,咱們成立壹個刺繡組吧!”她的提議馬上得到大家的贊同。她們有壹個心願,那就是親手為敬愛的周總理繡壹件睡衣。幾天之後,睡衣寄了出去,她們心裏卻壹直忐忑不安:壹個大國的總理日理萬機,能看得上這麽小小的壹件睡衣嗎?她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周總理辦公室的同誌們給她們回了信,信中表示睡衣收到了,總理對她們成立刺繡小組的事情十分支持。她們捧著來信哭成了壹團,於是壹個五人刺繡小組連夜成立了。在新社會尼姑也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誰能想到這個刺繡小組競逐步壯大,直至發展成為今天的魯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