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鶴村
三鄉鎮古河村是中山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壹,中國最大的古家具交易基地。青龍山就像壹條海龍,從東北到西南把大部分古村落抱在懷裏。亞熱帶原始森林保存完好,山林幽靜,溪水潺潺。村子的西部原來是金鬥灣的壹部分,400多年前就是大海。後來,村民們多次開墾土地,逐漸建設起這片富饒的土地。
兩年前在同治修建的貫穿全村的青石路,保留了相當數量的古建築和珍稀古樹:鄭氏宗祠、慈善牌坊、養人旗桿夾、沈香、古榕樹等。由於古河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村裏形成了蔡華、古河、明清三大古玩家具市場,有500多家古玩店,每家都展示和交易名貴的古玩和家具。和村是中國最大的古董家具市場,世界聞名。
據說這是“餅皇後”李增超的故居。她是香港超群蛋糕的創始人,歷經商業的風風雨雨,終於獲得了成功。她堪稱“勵誌姐姐”。
參觀古村落的最佳時間是下午和晚上。慵懶的陽光斜掛在房屋的屋檐上,斑駁的樹影倒映在石板街。青山綠水中,古老的石墻、門樓、牌樓、寂靜的古井、古樹、古民居,構成了壹幅寧靜古樸的畫卷,時間仿佛在這裏停住了。
2、三社村
中山黃圃鎮有這樣壹個古村落,這裏既有青山又有古樹遠離喧囂,古街古巷的石板蜿蜒曲折。是藏在城市裏的嶺南建築活化石。
三社村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由三個廣場組成,即惠玲、鼓樓和三舍坊,所以它在古代也被稱為三坊。到了宋代,黃埔之地全是海。在古代,三坊人背山面海,圍田建房,向四面輻射建村,形成了傳統嶺南村落的梳狀布局。房屋聚集成小巷,小巷聚集成街道。庭院面對面,背對著背。小巷像迷宮壹樣縱橫交錯。
村裏有壹條古老的石板路,建於宋代。道路分為36級,因此得名36級古道。這條古道連接著宋代的碼頭。古代黃埔人正是從這裏出發,隨即駝鈴北到內陸,南到海洋,串起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直到今天,三社依然保持著馬馱貨的傳統。
盡管經歷了現代文明的洗禮,但商業文化的長期繁榮在三社身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這裏古建築很多,幾乎到了三五步的地步,也就是古宅了。
截至目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鎮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有古祠堂25座,保存完好的祠堂5座。走在三社街,仍有清代古石道的古墻,古代用牡蠣殼、糯米、沙子夯成的土房依然存在。
3、翠亨村
翠亨村,原本是壹個很普通的山村,卻因為誕生在這裏的偉大的孫曼孫中山而聞名天下。當妳走進村莊,壹種“我們看著綠樹繞著妳的村莊,遠處山的淡藍色”的詩畫便油然而生。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將帶您走進偉大的孫曼孫中山誕生和早期成長的社會歷史環境.
崔村位於中山市東南17.6公裏,廣珠公路主幹道旁,約100公裏
在這個樹木蔥郁、環境優美的小村莊裏,至今保存下來的名勝古跡有楊殷故居、盧長東故居、帥府遺宅、魯墓、墓、翠亨酒店、孫中山紀念中學和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等。這些古建築的裝飾藝術極其豐富,其結構、雕刻、繪畫和書法都顯示了中國建築文化的高水平,極具研究價值。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以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主要開放景點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聽太平天國反清故事雕塑、孫中山實驗性爆炸物辦公室——瑞傑長庚牌坊、翠亨公館展區、翠亨農業展區、中山鼎、京師中等。逐步形成以“孫中山與社會環境”為主題的立體化、多元化的展覽體系,即兼具歷史性和民間性,充分展示孫中山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和革命實踐,再現孫中山誕生和早期成長的社會歷史環境,使人們對孫中山這壹偉大人物有更深刻的認識。
上海孫中山故居博物館
在傳統的中山民居中,大廳沒有窗戶,但孫中山親自設計的房子,不僅是兩層的回字形建築,而且大廳有四個窗戶,用於采光和室內空氣流通,打破了當時中山民居的傳統裝飾。孫中山故居是壹座別致的赭石磚二層小樓。它由孫中山親自設計,於1885年和1892年分兩期完成。紅墻白線的建築既有廣東磚房的建築風格,又融合了西方民居的建築風格,可以說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築藝術品。樓外是壹個小院,圍墻正門外右側是宋慶齡題寫的“孫中山故居”石碑。二樓南側的房子是孫中山的書房。1893年冬,孫中山在此書房起草《上李鴻章書》,發出“救國救民”的信號。
1956年,孫中山故居前開辟了壹個公園。1966年,為紀念孫中山誕辰壹百周年,在故居旁邊修建了輔助展廳。館名由宋慶齡題寫,每年都有大量海內外遊客前往參觀。
4、南塘村
南塘村是中山市南朗鎮豐富湖東北的壹個小村莊,面積只有2平方公裏。背靠青山,面向農田。南塘的祖先是在南宋前後從南雄珠璣巷遷來的,至今已有850年。
《東鄉民歌》中山有這麽壹句話:“簡氏南塘,老少勤耕,歷代科舉發”。南塘村80%以上姓簡,也有壹部分戶姓肖。
簡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光緒年間(1896年)在沈冰重建。1982年修復,基本恢復原貌。那是第壹次被修理。祠堂為土木結構,坐北朝南,分兩間,中間壹個院落,通風透光,四水歸堂。是南越罕見的古建築。
青磚砌墻,花崗巖柱子,花鳥木雕,如此精致的裝飾,只能用匠心獨運來形容。
北帝廟舊址離現在的遺址不遠。老廟遺址的墻壁是用牡蠣殼砌成的,有人稱之為牡蠣殼廟。北帝廟重建後,香火鼎盛。到20世紀90年代,村民們已經恢復了寺廟的原貌,重塑了十多個雕像,並恢復了香火。目睹壹切,北帝廟在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中歷經滄桑,嘆息——北帝廟,幾經變遷。還好今天是新面貌。
仁和閣始建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這座亭子有著優雅的結構,有詩、酒、鋼琴和象棋,還有壹幅壁畫
左仁稱贊與孫英德合辦的常發機器廠是中國第壹家民族資本企業;左布人參與了唐山煤礦、鐵路乃至中國大陸第壹條建成的粵漢鐵路的建設。左布人歐庚祥是粵漢鐵路的總監。世界著名電影藝術家阮、著名漫畫家方成、革命家歐楚楚等也都是左埠人。
5、左步村
嶴山村是黃圃鎮最古老的村落,有很多不可移動文物。有3座古剎,包括十陵仙廟、北大西洋觀音寺、南嶽北帝廟,以及13座古祠堂。
還有不可移動的古代文物,如古石徑、古碼頭、古樹、古墓等。村裏有七艘傳統龍舟,十陵坊兩艘,北約坊兩艘,南嶽坊兩艘,村委會壹艘。
當前位置龍瑞村建於南宋末年。南雄刺史劉紹雄的次子劉汝賢,從珠璣巷遷到象山東鎮土瓜嶺。到了南宋末年,他的第六部傳記《孫子忠劉子平兄弟》在這裏分支。現在已經30本傳記了。建村之初,村邊有礁石,上部雕成公雞模樣,故村原名聖吉角。
村內有劉氏宗祠、觀音寺、文廟、探花牌坊等超大型歷史遺跡。
6、鰲山村
永安堂村開村700多年了。村裏祠堂眾多,蜿蜒的石板路,平原嶺南民居巷。九龍門牌樓位於安塘社區九龍門大道。從這個牌樓進入村莊,妳可以參觀古色古香的村莊和壹系列古老的祠堂。
牌坊也被稱為百歲劉放牌坊和升平仁瑞坊。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位於大湧鎮安塘村。2009年被評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牌坊為四柱三天牌坊,用花崗巖雕刻而成,高7米。牌坊上的“安堂”二字原是聖旨,後改為“安堂”。正面正房間橫匾鐫刻:“升平任銳”,左右各鐫刻:“山高”“水長”。牌坊下鑲嵌著壹面鼓石,石板上雕刻著人物和花卉。
安村的祠堂數量多,規模大。經過動蕩年代的洗禮,現存的大概有十四家。其中“雙桂堂”是古代遊客最津津樂道的,也就是“林氏宗祠”,還有報道中多次提到的“十德圖”。其中記載了晚唐時期,林的九個兒子和女婿都很成功,被稱為“九子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