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氏莊園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祖孫三代居住的莊園。占地七畝,***有房屋70余間,四周以六米高的風火墻與外界相隔絕,是壹座典型的封閉式木結構第宅建築群。作為第宅廳堂,莫氏莊園“小巧玲瓏,布局緊湊”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
莫氏莊園是典型的江南封閉式磚木結構建築群,布局緊湊,小巧玲瓏。莊園占地4800平方米,房屋七十余間。總體結構為三組四進,左右對稱、前後錯落,因襲了座北朝南、沿街臨河、前堂後寢的古制。在東、中、西三個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有門廳、祠堂、帳房、花廳、佛堂、廚房;轎廳、正廳、退廳、堂樓廳(包括臥室和女廳);書房、臥室等。
莫氏莊園三座花園錯落其間,拳石勺水,移天縮地。花木、水池、曲徑、湖石皆成小景,如詩如畫,使人賞心悅目。各單體建築分別采用穿鬥式和擡梁式梁架結構,且配以雕刻精美的梁檐構件和華麗多變的廊前掛落,綴以工藝精湛、刀法細膩的木刻、磚雕等,構思巧妙、相映成趣,彰顯中國古建之美。
莫氏莊園在陳設上,更集家具、字畫、器皿、古玩於壹爐,凝結江南文化精華。莊園具有明確的走向和流線。莊園坐北朝南,沿街臨河的空間定位符合中國古代居住建築的選址要求。正門處於莊園東南首,即八卦中的巽位,系青龍、朱雀之向,乃江南風水民居以坎宅巽門定門路之實物例證。坊上置平身科鬥拱,廣三間七架,通面寬12.20米,明間面寬4.70米,供主人及貴賓進出之用,中間六扇黑漆大門,每扇置門釘縱16路,橫140路,總***壹萬三千多枚,氣度非凡。明間內置隱門壹對,上有聯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博施濟眾定裕後昆。”,兩旁所豎儀仗牌,是莫放梅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遵例入賢官授侯補江蘇直隸州知州”後所設。次間面寬3.75米,是常人進出的地方,兼作莫家門房同時又是莫家子弟讀書之所。
中國古建築的屋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向有“第五立面”之美稱,莫氏莊園群體建築在屋頂的修飾上也毫不例外地因襲了古制。飛檐翹角的屋頂,儀門、轎廳、正廳、堂樓屋脊上的龍吻,鯉魚跳龍門,雙獅戲球,龍鳳呈祥,劉海戲金蟾,歇山頂上的仙人指路,獅、馬等蹲獸,姿態各異,以浩浩藍天為襯,儼然是壹幅名家水墨大手筆,《詩·小雅·斯幹》中“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意境,在追求動態美的古建築設計上得到了生動的再現。點綴其間的三座花園,構成東、前、後鼎足之勢,拳石勺水,移天縮地,以玲瓏、空靈見長;有法無式,因地制宜,以意境、比興取勝。總觀花園布局,以山石為骨骼,水池為血脈,花草樹木為衣冠,筍石依墻而立,隨勢賦形,各得其所。各種山石小品,皆以神似取勝,如石獅回眸,天狗吞日,雄鷹窺池,報曉雄雞等,皆在似與非似之間。壹叢芭蕉,幾支幽篁,構成江南特有的清秀和雅淡之風格。
通觀整座莊園,精美的梁檐構件,華美多變的廊前掛件,精湛細膩的磚雕木刻、脊塑等俯拾間比比皆是。建築高低有序,錯落有致,渾然天成,彰顯中國古建之美。其完整的園居合壹建築,典型的建築藝術風格,豐富的清朝遺存家俱等實物陳列,贏得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壹致好評和贊譽。誠如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所言:平湖莫氏莊園具有江南民居特色,小巧玲瓏,布局緊湊,這在江南乃至全國也屈指可數。 莊園大門座北朝南,沿街臨河,位於整座莊園之東南角,符合古建築民居大門違避中軸線之傳統。沿街依正門通面寬砌有入角式過街門空,屋脊堆以雙鳳朝陽之彩塑,枋上置平身科鬥拱,中間六扇黑漆實榻大門厚約2寸,每扇置門釘縱16路,橫140路,總計壹萬三千多枚,氣度不凡。
儀門
儀門,又稱塞門或稱二門、戶。是壹座工藝精湛的水磨磚雕門樓。昂、鬥拱等均用青磚磨制而成,並用磚榫相銜,工藝精巧。左右門罩上分別刻有德正應和與金鏤垂基字碑,兜肚上刻有四蝠捧壽的四蝠(福)圖、象征風雅高潔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及“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掛印封金”等三國人物故事,磚枋上雕鏤著福、祿、壽三星人物和暗八仙等,下枋所雕鯉魚跳龍門更是栩栩如生,象征登科之喜。門前壹對抱鼓石雕有三獅戲球圖案。兩扇黑漆楠木大門和七十公分高的門檻,則暗示著莫家顯赫門第。儀門平時不開,凡家族重大禮儀活動或貴客來訪時方打開儀門,以示尊。
八角門
莫氏莊園在門窗的設計和運用中采取了多種手法,並結合環境和建築功用的區別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以襯托氣氛.西書房門窗的結構與其它建築單體就有不同,它以八角形為主,顯得輕松和雅致,在門窗上且綴有欞格以增加層次,玻璃的大量運用以改善書房采光效果。
欞格圓門
東花廳的主門與莫氏莊園中其它建築單體的門的形式又有不同,它是圓形為主線條,然後再襯以精致、靈巧的六邊形欞格為補充,營造出壹種雅致、活潑的氣氛,其靈巧的形式為建築增添了許多靈氣。
楠木門
儀門系采用上等楠木所制,雖歷經三個世紀風雨侵蝕,但仍未改舊貌。門檻高約七十厘米,寓意著莫家顯赫的門第。屏門
屏門位於正門門廳(即墻門間),與正門外街道(南河頭)相對,可閉亦可啟,其功能既可以遮擋路人向內張望之視線,又在整個建築體系中起先抑後揚之作用,待穿過屏門之後,給人們壹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屏門上書有門聯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博施濟眾定裕後昆。
折疊門
折疊門是莫氏莊園中各式門制中又壹特殊的門例,出現在許多建築單體中,如過廳圍廊旁連接備弄的兩道邊門就是采用了此種制式,此外,我們還可在花廳中可以看到折疊門的形式。圖片中的折疊門就是花廳中的壹例。充分有有效、巧妙地利用空間,並顯現其使用的合理性是折疊門的壹大特點。 門廳
墻門間又稱門廳,廣三間。居中壹間稱明間,面寬壹丈三尺,供主人及貴賓出入用,內置隱門,上有聯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博施濟眾定裕後昆。兩旁所豎儀仗牌,是莫放梅(1856~1915)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遵例入資官授侯補江蘇直隸州知州後,為炫耀權勢而設之左右。門廳左右兩間則是常人進出的地方,兼作莫家門房,稱東、西塾。
轎廳
轎廳是莫氏莊園中軸線上的第壹進建築。系主人迎賓送客,停轎備茶的地方,故又稱茶廳。廳內陳列的綠呢大轎是三品官的官轎,另壹藤轎是便轎。院中面北的黑瓦白墻上有陽文鴻禧兩字,此墻俗稱照壁或影壁,古代又稱屏,因它與封建禮儀活動的中心--正廳相對而立,賓客走過此墻與主人開始行相見之禮,以示肅敬,而在古代漢語中蕭和肅相通,故此墻又稱蕭墻。
正廳
正廳是整座莊園的主體建築,名曰春暉堂,系明朝著名書法家董其昌之手跡,也是主人議事、典禮、宴請賓朋,舉行家族大典的地方。正廳體制高敞寬廣,脊飾為雙獅戲球圖案。徹上明造,通面寬三丈八尺,枋上置平身科鬥拱,廳前設鶴頸式軒廊,二十扇高丈尺有余的落地長窗橫貫整個開間,夾堂和裙板上的木刻圖案含蓄蘊藉,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整堂家具皆采用上品紫檀精制而成,氣度不凡,堪稱極品。
過廳
過廳,又稱退廳,為半亭形式,實為正廳之局部,與正廳明間以屏門相隔。我國古建築的屋頂通常有硬山頂、懸山頂、歇山頂和廡殿頂等,而過廳的屋頂則是較具觀賞性的歇山頂。正脊上堆砌著龍鳳呈祥,戧脊上砌有仙人指路和龍、鳳、獅、馬等蹲獸,並繪有暗八仙等圖案,廳前掛落上兩只木獅,雕工之精,令人嘆服。
女廳,俗稱堂樓廳,又名雲浦草堂。它坐落於中軸線上的最後壹進,系二層建築。樓上是臥室區,為眷屬起居之所;樓下則是莫氏族人接待和應酬女賓的地方,廳內整套櫸木家具造就出壹種閑適、溫和的氣氛。而將女廳置於最後壹進,更體現了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男女內外有別及婦女不登大雅之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道德。
花廳
花廳位於東軸線,故俗稱東花廳。類同於邀朋集友之客堂。居中為壹落地圓門,由六角欞格榫接而成,工藝精巧,造型別致。室內成套什錦大理石背屏紅木家具顯得清新、典雅。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莫仲陶(莫放梅二兒子)、莫季萍(莫放梅四兒子)邀集當地權貴、豪紳、文士在此成立詩鐘會,經常吟詩應對於期間。 書房
書房位於西軸線上,坐落於前後兩個花園之間,故又稱西書房,書房主人是莫放梅的二公子莫仲陶。整個書房通過壹個博古架將其分為前後兩部分,南間為讀書吟詩作畫之所,書案上筆墨紙硯俱全。北間為文朋詩友、騷人墨客品茗賞景、弈棋操琴之地。前後有花園映襯相伴,景色幽靜宜人,鳥語花香,情趣盎然。
賬房
莫氏家族在平湖及周邊各地擁有良田六千壹百余畝,在滬、浙、閩三地開有木行,並有米行、錢莊、布店、繭行等實業,在杭州的西湖邊也有其地產。據《平湖縣誌》記載,當時平均每畝起租糧食在壹石左右,可見莫氏家族每年收取租米之數額是相當驚人的。為管理這些資產,莫氏家族在莊園內專門設有收租理財的帳房,自稱莫政善棧。帳房內現在還陳列著各式鬥、斛、桿秤和當時進口的鑄鐵保險櫃。
廚房
莫氏家族原有廚房四間,每個兒子各占壹間。我們現在看到的位於東軸線上的廚房原屬二少爺莫仲陶的,其余三間廚房已於六十年代被拆。廚房中的竈頭是具有江南民間特色的彩繪三眼七星竈。廚房中還陳列有石磨、水缸、提盒等廚房用品。 祠堂
按左祖右社的古制,莫氏祠堂建於莊園左軸線上的門廳北端。它是莫氏家族祭祀祖宗,緬懷先人的地方。祠堂為單開間,墻上掛有幔帳式神龕,內供誥授朝儀大夫莫公琴樓之靈位等莫氏列祖列宗之牌位。體現了封建時代慎終追運、懷念祖先的倫理道德觀。
佛堂
佛堂位於莊園東軸線花廳之西北端,其主人是莫放梅大公子莫孟韜。莫孟韜(1877---1932),諱文堪,字逸安,晚年信佛,號如如居士。年逾艾服,……於是遁入三摩提皈依諦閑法師於寧波觀宗寺,後入上海佛教會,早晚課誦,參禪念佛,以求超脫。在佛堂中人們還可以看到莫居士當年誦經時所用的木魚。
春暉堂
正廳是整座莊園的主體建築,名曰春暉堂,系明朝著名書法家董其昌之手跡,也是主人議事、典禮、宴請賓朋,舉行家族大典的地方。正廳體制高敞寬廣,脊飾為雙獅戲球圖案。徹上明造,通面寬三丈八尺,枋上置平身科鬥拱,廳前設鶴頸式軒廊,二十扇高丈尺有余的落地長窗橫貫整個開間,夾堂和裙板上的木刻圖案含蓄蘊藉,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整堂家具皆采用上品紫檀精制而成,氣度不凡,堪稱極品。
雲浦草堂
女廳,俗稱堂樓廳,又名雲浦草堂。它坐落於中軸線上的最後壹進,系二層建築。樓上是臥室區,為眷屬起居之所;樓下則是莫氏族人接待和應酬女賓的地方,廳內整套櫸木家具造就出壹種閑適、溫和的氣氛。而將女廳置於最後壹進,更體現了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男女內外有別及婦女不登大雅之堂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倫理道德。 電話室
在莫氏莊園東軸線的備弄南端,帳房間的旁邊,有壹小小的亭子間,裏面墻壁上掛著壹架陳舊的老式電話機,這就是莫家的電話間。據《平湖縣誌》記載,光緒十八年(1892),平湖始有電報局;1918年成立了電力企業,有了電;1919年平湖成立了私營永通電話無限公司,開始通電話。
居室
莫葛氏居室
莫放梅之夫人莫葛氏的居室位於東軸線花廳的樓上,***三開間。莫葛氏系平湖豪族丙戌進士、賞戴花翎、四品頂戴二品封典、戶部郎中葛毓珊之長女,字湘尹,生於鹹豐八年(1858年),卒於1922年;
誥封淑人,覃恩晉封夫人。生四子:文堪(莫孟韜)、文塤(莫仲陶)、文均(莫叔夷)、文圻(莫季平)。
莫季平居室
莫放梅之季子莫季平(1887-1968),名文圻,字邛廬,別署梁園舊客,畢業於浙江法政學校。擅書法,喜昆曲,著有《邛廬詩存》詩集。娶妻沈氏,生四子壹女。壹九二五年其在莊園東北角三分五厘空地上營造上下兩層、廣三間的獨院住宅,名曰:邛廬,俗稱東三樓。樓上為臥室區,樓下為書房兼作客廳。
莫孟韜居室
莫放梅***有四房兒子,無女兒。各以孟、仲、叔、季輩份排列。其大兒子莫孟韜的臥室位於莊園最後壹進雲浦草堂的東側。
莫孟韜(1877~1932),名文堪,字逸庵,曾從朱家角賴嵩蘭先生習醫,壹度身任平湖中醫協會會長之職,善昆曲、琵琶,聞名江浙。晚年信佛,號如如居士,在花廳西北端設有佛堂壹間。妻談氏,妾王氏,生有壹子三女。
莫鐘驥居室
莫鐘驥,字千裏,莫放梅的孫子,莫仲陶之長子,行四,其臥室位於西軸線後花園北側。生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卒於1969年,平湖稚川中學畢業,主營田業,喜養花卉。妻俞氏,字崧齡,同邑俞
肇勲之長女,畢業於上海務本女學,生四子二女。
莫仲陶居室
莫放梅二兒子莫仲陶的居室位於西軸線南樓。前間為臥室,北邊的套間是家人或親朋品茗休閑的地方,床、櫥等家具皆由紅木精雕細作而成。莫仲陶(1880~1960),名文塤,號半聾山翁。娶妻鐘氏。鐘亡故後,繼娶程氏。生有二子二女。仲陶吟詩作畫皆善,更以篆刻見長,閑時抽鴉片也是他的嗜好之壹。莫仲陶除主營田業外,還兼辦錢莊、米行等。
莫子騶居室
這是莫放梅之孫子、莫叔夷之子莫子騶(1911~1985)的臥室,位於西軸線後樓。莫子騶,浙江大學農業系肄業。抗戰時,曾與日商***同經營橫山洋行。1945年11月任平湖縣永豐鎮鎮長,1946年1月永豐、啟元兩鎮並入當湖鎮後,莫子騶升任合並後的當湖鎮鎮長。
莫叔夷居室
這是莫放梅三兒子莫叔夷的居室,位於莊園最後壹進雲浦草堂的西側。左間為起居室,右間為臥室。莫叔夷(1884~1971),名文均。國學生,賞戴藍翎,中書科中書。娶妻俞氏,系同邑五品銜候選同知俞誦清之次女,生壹子三女。除以田業為主外,莫叔夷還經營錢莊、繭行和米行等。
傭人房間
莫氏莊園內曾先後居住著莫氏家族祖孫三代數十口人。因此莫家傭人眾多,有的早出晚歸,有的則留住在莊園內,住在東軸線帳房間樓上的傭人以伺候老夫人為主,而住在莊園西北角的傭人主要是伺候莫家少爺和小姐。 東花園
東花園,位於莊園東側邛廬之南面。此園於1991年重修,除風火墻外其他已非原樣舊貌,修繕後取名為嬰山,以示其小。園中半廊及樓閣系按莫氏後代回憶後,於2001年按原貌重新復原,修繕所用木、瓦等構件皆系收集之清末舊物移用而成。
前花園
前花園位於西軸線,在書房的南端。湖石假山錯落其間,雞、犬、鷹、獅等獸石形態各異,以神似取勝;緣墻環成壹池,池旁植幽篁壹叢,桂樹壹角,梅花壹枝,筍石羅列壁前,小巧玲瓏,別有壹番情趣。江南第宅建築的典雅與吳中園林的清秀在這裏得以完美結合,給人以小見大、芥子納須彌的美的享受。
後花園
後花園坐落在西軸線書房的後側,與廊名為清風明月之廊的曲廊相傍,園內有陽文磚雕匾額,名曰:拈花,頗具禪意。園中壹石山將空間隔出凸形,沿此轉折,下置曲廊,可曲徑通幽;上築走馬樓,可倚樓觀斜陽。山中植桂樹、黃楊,環壁間以臘梅、芭蕉,古藤薜荔攀沿其上。置身其中,情景相隔,心靈得以凈化,可感受天人合壹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