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西安市東郊有哪些花卉市場?

西安市東郊有哪些花卉市場?

1.西安市長樂園藝花卉博覽園 (主營範圍:花鳥魚蟲、古玩字畫、禮品鮮花、食品工藝品、奇石根雕、娛樂、美食)

地址:長樂公園東門外(長樂公園和韓森冢之間。預計明年6月營業 )。

2.西光花卉市場(主營範圍花卉,綠植,魚蟲鳥於壹體),坐公交在萬壽路下。

3.西安世園花卉交易中心(幸福南路等駕坡東月路路口600米)。坐607路、717路、933路,世園花卉交易中心下。

今日花市

新中國成立後,年宵花市從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八起,壹連三天。

花卉

為了避免擁擠,廣州市區教育路、西湖路也相繼設除夕中心花市。

20世紀60年代:迎春花市迎來“第壹春”

1956年,為了花市更好地發揚花市傳統,分散於各街巷的店鋪被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人們用竹竿搭成牌樓和花架,名曰“迎春花市”。20世紀60年代,是廣州花市的第壹個鼎盛時期。

1960年,全市花市增容至4個,當時國家領導人經常光臨花市,與民同樂。“文革”臨近時,許多地方的迎春花市都充滿了“革命氣息”,當時行花街常常見到“非洲人民站起來”以及“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標語。

20世紀80年代:洋花爭春,市民網上逛花市

到了1980年代,廣州迎春花市迎來了第二個鼎盛時期,這個時候,洋花進來了,迎春花市進壹步擴大。根據風俗,花市結束,花農必須把售不出去的花砸爛,2000年花市,越秀區說服客商把花農賣不出去的花都買下送給老人院的孤寡老人,這壹行動得到了眾多青年誌願者的支持,此“護花活動”後來得到了廣州其他花市的效仿,廣州花農沿襲了壹兩百年的除夕夜過後摔花砸花的陋習,戛然而止。

2008年越秀花市首創“網上花市”和“手機花市”,市民輕觸鼠標或手機,便可安坐家中逛花市。

2009年,全國首個免費上網的無線迎春花市也在越秀區西湖路迎春花市開鑼。而海珠區花市也出現了備受市民歡迎的“海珠康園手工藝作品慈善義賣點”。

2012年的花市是在體育中心舉辦的。已經有大學生開的店鋪了。

編輯本段古代花市火神廟

崇文門外西花市大街火神廟,正名火德真君廟。建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為神木廠悟元觀下院。清乾古代花市(火神廟)隆四十壹年(1776年)重修。清代舊歷每月逢四(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廟會(1922年以後改用陽歷逢四)。後來火神廟香火斷絕,廟會遂演變為純商業性的集市。但火神廟仍壹直是花市集的中心。

花市集的花有二,老北京人謂此“花開兩朵,各表壹枝”。壹是假花;另壹為鮮花。但花市集乃是由於假花而得名。《燕京歲時記》雲:“花市者,乃婦女插戴之紙花,非時花也。”假花壹名“象生花”,壹般稱為“通草花”。通草即燈芯草,莖體輕,空心,用它加工成通草片,巧制成花朵,便是最初的裝飾假花,因而有“京師通草甲天下”之譽。後來發展為紙花、綾絹花、緞花、絨花,形成壹種專門行業。據《舊都文物略》雲:“造花之原料大體為二:曰絹類,曰紙類。絹類中有綾、絹、緞、綢、絨之分,紙類中有羊毛太、粉蓮、通草及隔背之分。其造法有用模者,有用杵者,有用麻繩者。分工作業,有作葉子與作花頭之分,又有作花與攢花之別。作花者,指作葉與作花頭而言;攢花者,指各鋪零星買來花葉、花頭、攢合成品而言。又分粗、細二派,作細花者,意匠經營。”

花市繁榮

清末以來,東花市大街壹直是假花生產、銷售的中心地點。凡經營此業的,都前設門市售賣,後設作坊制造。東花市壹帶,北從小市口兩側,中下頭、二、三、四條直至虎伯勞口;南從南小市口兩側上下堂子、上下寶慶、上下鍋腔、上下唐刀直至元寶市,多數家庭都從事這種假花的生產。據抗戰前不完全的統計,以上各街市花莊及住家營花業者,約在壹千家以上。此外,東花市壹帶,以竈君廟為中心,僅這半條街就設有接待花行客商的旅店十幾家,每家都標明專業,如泰和花店、德興花店等,招徠四方,安寓客商。

清末民初,花市集較為繁盛。但假花之市卻仍固守不成文的規定,只在午前集市,地址限於羊市口以東,即東花市。每於淩晨,賣花者便將插滿五彩繽紛的綾絹絨花的花匣(用細秫稭和竹篾穿成板狀,插於長方形匣壁,外糊東昌紙或麻呈文紙)。攤在板凳上,進行展銷。花市遠近花客趕市躉貨,除細活絨絹成朵花外,其它通草、綾緞、紙制的大路貨,為運輸攜帶方便,大都購買半成品,運回去再分類攢成整花出售。假花不僅遠銷蘇杭,而且爭艷於巴拿馬,連外國朋友也盛贊“京花”,爭作帽飾。彼時婦女以頭花為主要裝飾,滿頭珠翠,還要配上幾朵鮮艷的花兒,這樣才能顯出精神來。如新嫁娘,在絨鳳冠尚未普及之前,講究“排頭”,即用絨絹花朵喜字排滿頭頂。給親友賀喜、拜壽的婦女,為取吉利,烘托氣氛,都要戴兩三朵絨蝠喜字,連老太太的發髻上也要插壹朵小紅石榴花。至於小姑娘抓髻上的圍花,辮子上的飛花,更是曲盡其妙。民國後,時興壹種掛花,婦女們往往在旗袍大襟上垂掛壹嘟嚕帶穗長花。逢年過節,上供的蜜供、月餅也要插花,謂之供花,有的供花做成元寶或“吉祥話”,什麽”招財進寶”、“福壽綿長”、“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等等,花團錦簇,增加喜慶色彩。如遇喪事,則又需要用於吊唁的花圈、花環、花籃、還有靈前的供花、靈花,滿筵(俗稱餑餑桌子)花頂,籃白孝花。真是無時、無處不需花。彼時花業之盛可見壹斑。

鮮花雛形

設在西花市西口路南的黃家店胡同裏,此系壹曲折狹窄之小巷,內有壹廣場。集日,花農、花販們從草橋或左安門壹帶把花木用圓筐肩擔或用排子車拉到這裏售賣。有各種樹苗,有四時鮮花。春來,水仙花首先上市,接著,芍藥、牡丹、月季、金盞、江西臘、艾荷尖、蝴蝶、壹串紅、晚香玉、紅白石榴、百子石榴、萬年青、霸王鞭、仙人球、無花果等也陸續“出臺”。夏天則從南方運來茉莉、米蘭,稱為“客花”。茉莉可以熏茶,還可以與玉蘭花壹起用細銅絲穿成花串,賣給婦女們戴在胸前當裝飾品。秋天則有桂花、菊花。舊歷年前,花農們把在溫室裏精心培育的早熟品種,諸如:迎春、海棠、碧桃、臘梅等運來展銷,供人們買去裝點節景。同時,住在黃花店的住戶也都喜歡種植各種奇花異草,每逢集日,擺列於大門外邊,供遊人們欣賞。壹年三季(除了寒冬臘月),這裏都是滿眼芬菲,姹紫嫣紅,生機盎然。

花市大街店鋪林立,西花市包括上四條壹部分店鋪在內、布鋪、百貨線店等“洋廣雜貨店”都到三、四十家。每逢集日,街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別有壹番景象,滿街攤販,各自撐起遮陽傘,插放在有孔的石墩上。頂端橫插兩根較細杉木作為傘骨,上蒙帆布傘面,用繩子捆牢。這種遮陽傘是攤販的必備用具。但這種設備攜帶運輸都不便,所以攤販們不得不占據壹定的地盤,把它固定下來。起初是遮陽傘,隨後圍起三面布帳子,再進壹步壘磚砌墻,最後加上房頂,設置門窗。在當地官方默許下,稅契立戶,菊花由攤商變成了座商。這裏自然形成了壹個二道街,有如天橋、鼓樓的小市場,各個行業雜列其間,其中還出現壹個書茶館。當年著名評書演員王傑魁曾在此說《三俠五義》,陳士和說《聊齋》。當然,這裏更多的還是小吃飯食行業。如“切糕王”、“豆汁馬”、“茶湯丁家”等小店以及豆(左米右查)糕、扒糕、粳米粥、大麥粥、驢打滾兒、“蒸兒又炸”等各種小吃。壹些賣吃食的遊動商販,如炸豆腐、肉火燒、葷炸回頭、素炸扁食等等,各有風味。本來,平日這裏就很熱鬧,到了集日,多數店鋪、平日門市,集日出攤,壹些久趕廟會的攤販、如賣胡鹽、(刷牙散)賣藥糖的,甚至是醫、蔔、星相都有攤位,形成了城市墟集所特有的風貌。這裏雖不出售鄉村習見的農具,但壹般民用笸籮、簸箕、笤帚、鍋、碗、瓢、盆、錛、鑿、斧、鋸等炊事用具、瓦木工具等仍是壹應俱全的。

  • 上一篇:菩提果的果皮有多厚?
  • 下一篇:請問大家?海購淘中古遊戲是去日本的亞馬遜還是樂天還是駿河屋還是bookoff?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