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山
(孤山)
孤山位於西湖北側,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裏。它是棲霞嶺的分支,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賢春《臨安誌》卷二十三,南宋:壹島巍然,旁無眷戀,是湖光山色的最佳去處。今天,山上有郁郁蔥蔥的森林,許多歷代的文物仍然存在。孤山東西兩側分別由白堤和西陵橋與湖岸相連,島上名勝古跡眾多。所以杭州人稱孤山不寂寞,孤山斷橋友情不斷,長橋不深情,並稱西湖三怪。
孤山上的主要景觀有中山公園、浙江博物館、溫嵐亭、西陵印社、何方亭、秋瑾墓、婁宇亭、木才亭(蘇小小墓)等。
中山公園原為清代皇宮園林。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為中山公園,公園門口的石階上寫著孤山兩個大字,其中沒有孤字。人們猜測這意味著孤山並不孤獨。亭子位於孤山的東北角,是為了紀念宋代以妻子和鶴兒聞名的林逋而建的。位於鼓山南麓的浙江省博物館,擁有各類文物10萬余件,自2004年1月1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戈文館位於浙江省博物館的西北角。清乾隆年間,為存放《四庫全書》元,按北京故宮博物院文遠館風格重建。西陵印刷社於1904年創辦於鼓山南麓,因靠近西陵橋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現代金石書法藝術團體。島上還有杭城老字號酒店外的建築,以用西湖活養的草魚烹制西湖醋魚而聞名。
埃爾迪
(白堤、蘇堤)
白堤
東起斷橋,西經金帶橋,與平湖秋月的孤山相接,長約1km。唐代稱白沙堤、沙堤,後至宋明,又稱孤山路、石金堂。古白堤以白沙鋪地,後用柏油路面,兩旁廣植碧綠的桃柳,是欣賞西湖及周圍群山全景的最佳觀賞點。
斷橋(詳見斷橋殘雪)位於白堤東側。是0755年到79000年的民間故事。斷橋是白娘子和徐賢相遇的地方,所以它是西湖最著名的橋。金帶橋位於斷橋西側,又稱涵碧橋。清雍正《白蛇傳》卷八:金帶橋舊木架為梁,聖祖仁皇帝(指康熙皇帝)幸有孤山,故禦舟轉蠡湖。它於1914年重建。1921年,在斷橋的同時,修建了水泥混凝土拱券。現在這座橋長8.1米,寬8.6米,是壹座凈距為5.9米的石拱橋.
蘇堤
原名蘇公堤,南起南屏山腳下的南山路,北至王越廟以東,跨湖而過。堤壩長2797米,寬30-40米。蘇堤上有六座石拱橋。從南到北分別是英博、索蘭、望山、姚笛、東圃(據考證,懷疑樸樹有誤)和渡虹。鹹春《西湖誌》,卷三十三,南宋:元佑,東坡開君湖,因積草築成長堤,自南向北,橫跨湖面數裏。有六座橋種植在小巷中間,十年後被沃克的總督呂惠卿摧毀。淳帝五年,朝廷賜錢守官,說朋友多了。它有20英尺高,
原名水心保寧寺,又名胡鑫寺,北宋時是湖上賞月的好去處。其園林建築和景觀布局在18世紀初基本成型。清朝卷三,《臨安誌》:萬歷三十五年,錢塘聶新堂請水麗路王道賢在沙灘四周築脊,成為湖中之湖,以為是放生之地。三十九年後,楊萬裏建外嶺,條例完善四十八年。從空中俯瞰,整個島嶼就像壹個特大的田字,讓人驚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園林特色,主要景點有浙江萬神殿、九曲橋、九石石、王凱亭、婷婷亭、幽竹徑、知音。
湖面上的三座塔是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蘇軾疏浚湖面時修建的。當時的位置和現在不壹樣。據清初文獻記載,三塔建於清朝康熙年間。三座石塔頂部呈葫蘆形,塔身呈球形,高出水面2米,中空。塔的四周均勻分布著五個小圓孔,塔的底座是壹個扁平的石頭基座。三座塔呈等邊三角形分布,每邊長62米。
湖心亭
湖亭在西湖的中心。清雍正《湖山便覽》卷九:亭子在全湖中央。老湖中心寺,寺外三塔。在明朝孝宗年間,寺廟和塔都被破壞了。聶心堂《西湖新誌》說:胡鑫寺外有三塔,其中塔和南塔廢棄,即北塔基建亭,名為胡鑫亭。在老廟基重建德勝殿,讓它重獲自由。相應地,老胡鑫廟就是今天的方勝池,今天的胡鑫亭就是三塔北塔的基座。卷三,055-79000:明萬歷四年,徐婷裸身重修,額稍嫌虛。禮監孫龍在其四周堆砌石塊,建造了秦熙亭,但它被統稱為胡鑫亭。民國狀態已修,左右兩翼雕琢,上層為壹層。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皇帝禦書亮明。抗日戰爭後,西青亭舊址先後改建為財神廟和觀音大士殿。1980年,島上刻有二臺湖石碑,寓意風月無邊。
阮墩
阮公墩位於西湖之西,亭子在湖中央。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疏浚淤泥堆積成島,俗稱軟灘。該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長期以來,島上沒有任何建築,到處是雜樹和雜草,成為候鳥的棲息地。1952-1958年西湖疏浚時,在島的周圍增加了亂石護岸,面積略有加寬。1977年,該島被圍了起來,面積再次擴大,並添加了客土。1981年,島上加了1000多噸土,還建了壹個環島小樓。島上有易雲亭(阮元雲臺)和雲水居等建築。1982年,西湖的第壹個捕魚區在島上開放,遊客可以在那裏喝茶和釣魚。從1984年開始,碧莊周邊古玩遊就在島上舉行,在西湖夜遊中很受歡迎。
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