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分為“中國古代青銅文化”“韓國古代青銅文化”“日本古代青銅文化”三個單元,匯聚中韓日三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青銅器精品約50件(組),充分展現了三國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與科技、藝術成就,反映了三國之間源遠流長、廣泛密切的交流與互鑒。
中國青銅禮樂文明奠定了早期中華文明的基礎,也對世界其他地區的青銅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世界古代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安徽壽縣蔡侯墓是中國考古重大發現之壹,作為春秋晚期非常重要的諸侯國君主墓葬,蔡昭侯墓中出土青銅器486件,器型豐富,品類繁多,其中不乏制作工藝精湛、藝術水平高超的美器,也有鑄刻長篇銘文、史料價值極高的重器。
“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單元展示了壽縣蔡侯墓出土的幾組代表性青銅器,包括鼎、簋、尊、鑒、缶、方壺、編鐘等,闡釋了先秦時代禮樂文明的深厚內涵。此次展出的蔡侯青銅鼎,是蔡昭侯墓出土銅鼎中體量最大的壹件,此種樣式的鼎在該墓中僅發現壹件。據專家介紹,這種體形碩大的鼎被稱為鑊鼎,常用來烹煮食物或犧牲。這件鼎的底部有明顯的煙熏痕跡,可見確曾用作烹煮器具。
造型精美的蔡侯青銅方壺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壺蓋頂作鏤空蓮瓣形,頸部有蟠螭紋,兩耳為獸形,以四伏獸作足,姿態生動。壺頸內側有銘文“蔡侯申之滆壺”。青銅壺是歷史上使用時間較長的酒器類型,從商代沿用至漢代甚至更晚。這件方壺體量較大,氣勢恢宏,其腹部所飾田字格紋及頸部略呈梯形的連續紋帶,均是流行於西周晚期青銅壺上的裝飾元素。
“韓國古代青銅文化”單元呈現了韓國青銅文化的誕生和發展演進軌跡。韓國的青銅文化始於公元前15世紀左右,在公元前4世紀左右達到頂峰。青銅劍、多鈕銅鏡、各式各樣的青銅鈴是韓國青銅時代的代表性器物。公元前3世紀中葉,隨著新的鐵器文化傳入,韓國的青銅時代逐漸走向衰落。在佛教信仰廣為流行的高麗時代,香爐、凈瓶和燭臺等各種供養用具多以青銅制造,匠人們還將銀入絲技術應用於青銅工藝品中。這壹單元的重點展品包括青銅時代的多鈕細紋鏡、原三國時代的漆鞘青銅劍、迄今發現最早的高麗時代梵鐘、高麗時代最大的青銅懸香爐、保存完好且年代最早的朝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