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女性至少在戰國時期就開始使用化妝粉。最古老的化妝粉有兩種成分,壹種是米粉,古代的粉字是從大米中分出來的;還有壹種化妝粉是把白鉛變成糊狀的面部脂肪,俗稱“胡粉”。因為是鉛做的,所以又叫“鉛花”或“鉛粉”。這兩種粉末都被用來塗抹在皮膚表面以保持皮膚光滑。《齊敏見聞錄》中詳細記載了制作米粉的方法。米粉最原始的制作方法是用圓飯碗盛米汁,使其沈澱,做成白色粉膩的“粉英”,然後在陽光下暴曬,曬幹的粉可以用來化妝。因為這種方法簡單,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直到唐宋時期,人們還在用這種方法制作米粉。還有壹種香粉,是玉米做的,跟它差不多,只是最後加了各種香料做的。因為玉米本身含有壹定的粘性,塗抹在表面不容易脫落。與米粉相比,鉛粉的生產工藝要復雜得多。從早期的文獻來看,所謂的鉛粉實際上含有鉛、錫、鋁、鋅等多種化學元素。原本用於女性化妝的鉛粉沒有經過脫水處理,所以多為糊狀。從漢代開始,鉛粉被吸幹,制成粉狀或固體狀。因其質地細膩,色澤潔白,易於保存,深受女性喜愛,久而久之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除了簡單的米粉和鉛粉,還有很多古代女性的名妝粉。如魏晉南北朝時,朝廷官員段喬孝將米粉、胡粉與葵花籽汁混合,合成“紫粉”。唐朝時,皇宮用上等小米制成“迎蝶粉”。宋代有壹種用石膏、滑石、蚌粉、蠟脂、麝、益母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有從白茉莉仁中提取的“珍珠粉”和玉簪花、胡粉制成的“玉簪粉”。清代有珍珠制成的“珍珠粉”和滑石等細石制成的“石粉”。還有著名的產地,如浙江的“杭粉”(也稱官粉);荊州的“楊帆粉”;河北的“定粉”;桂林的“肉桂粉”等,粉的顏色也從原來的白色增加到多種顏色,還摻入了各種珍貴的香料,更加誘人。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大量的化妝粉陸續出土,有的裝在精致的碗中,有的裝在絲袋中。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化妝粉,它被制成特定形狀的粉塊,如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向日葵花瓣等。,並浮雕有凹凸的梅、蘭、蓮圖案。
另壹種解釋:鉛華是指中國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妝品。洗去鉛華,意味著壹個女人拋開富貴的日子,過著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