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郝良真在邯鄲冀南古玩市場壹家古物商店內發現了永年縣出土的壹件唐代墓誌和壹件八棱形宋代石刻。細讀銘文,發現其文中出現了“貂蟬裏”和“貂蟬村”的地名。
唐代墓誌中提到的是“貂蟬裏”,石刻中提到的是“貂蟬村”。出土的八棱形宋代石刻高60厘米,重約半噸,豎刻文字41行,每行文字不等,約有千字左右。在這件石刻文字中,提到“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八月壹日戊戌時立”,其中還有“永年縣貂蟬村木匠都料馬誼”等工匠的名字,明確提到了永年縣貂蟬村的地名。石刻下部還刻有熊獸及舞人等圖案,是壹件十分珍貴的石刻。
唐代的村級組織稱“裏”,到宋代則稱“村”。從出土的唐代墓誌和宋代石刻可以看出,當地有個貂蟬村,在唐代被稱為“貂蟬裏”,到宋代被稱為“貂蟬村”,而貂蟬生活的時代距唐代也只不過400余年。郝良真說:“我們也是根據今天出土的唐誌才知道永年有個貂蟬村的。”
那麽,貂蟬村是什麽時候消失的呢?為何不見唐、宋以後的地方文獻記載?郝良真推測:“永年歷史上的貂蟬村極有可能是因為洺河泛濫引起自然改道而沖毀的。”
郝良真表示,有了唐誌和宋刻這兩件實物證據,可以推斷貂蟬必然和永年有某種重要聯系,甚至中國“四大美女”之壹的貂蟬很有可能就是邯鄲永年人。“當然,我們還應該在永年壹帶的民間,繼續搜集有關貂蟬的歷史傳說等資料,為貂蟬就是永年人的推測搜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