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我並不懊惱自己有知識有道德,別人不知道也不了解。(我)也是壹個道德修養很高的人!
經驗:我覺得應該還有壹種解釋,就是別人見識少,自身修養不足,或者反應慢。我對這種人不生氣,而是要耐心引導,在引導別人的時候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原文:他也孝順,但容易犯錯的人不多見。
註意:壹個孝順父母,尊重兄弟的人,是不會得罪長輩和上級的。
經驗:的確,孝順應該是第壹位的,學習應該是第二位的,德才兼備,德行應該是第壹位的。
沒有朋友的人比自己還糟糕。
註意:不要和各方面都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
體驗:不完全理解或認同(原文或譯文)。如果妳不和比妳差的人交朋友,誰會和妳交朋友?!每個人都有長處,哪怕是壹點點,取長補短是正確的。當然,交友不能差——要有底線,比如不孝順就不交朋友;不要太多——精力不夠,太多就交不到朋友。只能交熟人,互相認識。在古代,粗心的朋友對種族滅絕是致命的。《子同治簡》中的三國部分提到了很多,以後還會補充。
原文:不要吃虧在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別人的人身上。
註意:不要擔心別人不理解妳,要擔心妳不理解別人。
體會:的確,第壹,要盡可能的理解和包容他人,因為每個人都是在不同的環境中出生和長大的,所以行為模式等文化差異的存在是很正常的;第二,不要總想著別人的問題和錯誤,要想想自己做得好不好。妳做好了,別人自然會看到,知道,感受到,別人自然會想盡辦法做好。
原文:…,四十而不惑,…
註:…,四十歲的我,已經明白了各種事情而不迷茫,…
經驗:的確,我的目標也是如此。準備花幾年時間把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書都研究壹遍;多溝通;多想想。
先說妳說的,然後跟著說。
註:子貢問如何成為君子,孔子說:“只有先兌現妳要說的話,然後再說,妳才能成為君子。”
體驗:有道理。我應該這麽做。
原文:溫柔,然後是紳士
註:只有質感和文采的恰當結合,才能造就紳士。
體驗:文章的內容和形式很重要,內容是基礎,形式是表象,搭配更吸引人;做事,方向和方法都很重要。方向不對是大錯誤,方法不對是小錯誤。做人,思想和外在的打扮都很重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註:知道某壹門知識的人比不上熱愛這門知識的人,熱愛這門知識的人比不上研究這門知識以產生快樂的人。
經驗:很有道理,我自己的親身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這壹點:英語和計算機水平壹般,但從事信息工作十年,收效甚微;
雖然我是工科出身,但是最近,我熱愛和研究紅山文化和歷史,我為之瘋狂。學文學,逛博物館,逛古玩城和地攤,寫文章闡述我的觀點,等等。我想我會成為壹名文史學者。嗯。多有趣啊
我做事從來不考慮錢。我就是喜歡做。如果我做了,它將是有價值的。價值最終會體現在金錢上,但價值絕對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上。其實,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本身就很有價值。壹句話:不要為了錢和別人的喜歡去做事,做自己喜歡的事。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善者靜。知道的人快樂,善良的人長壽。
註意:聰明人喜歡水,經常運動,心情好;仁者愛山,愛寧靜,愛健康,愛長壽。
經驗:觀察自己和周圍人的性格和行為是正確的。總的來說,我屬於‘知者’。對水有感覺,熱愛運動,積極樂觀,打壹場比賽就徹底開心了。
我喜歡水,可能和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我上小學的時候,有時候只上半天課。那半天,我和爸爸去附近的河邊用網兜掛魚。河水在山腳下順著山勢流淌,從興安嶺出來,匯入鴨綠江、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和大海。在河裏吊魚,在河邊玩耍,看山野雲海,那是壹段快樂的時光。
壹般來說,‘知者’強調生活質量;仁者看重壽命的長短。仁者使世界安定,博學者使世界多彩!
原文:孔子說:我從來沒有不知道修養高於修。
註:只要妳帶著小禮物來見我,我從來沒有不給妳指示的。
體驗:送禮物好像是壹種傳統。聖人也喜歡送禮物。聖人也是人,需要活著。我不知道孔子如果給了壹份豐厚的禮物,他會怎麽做。嗯。多有趣啊
原文:孔子說:“不怒(1)則不發,不怒(非)則不發。不取壹角(於)而取三角,則不復在。”
註:孔子說:“教學生,我不會教他們,直到他們想明白而不能;直到他想出自己說不清楚的東西,我才會啟發他。教他壹件事,他卻無法從中推斷出其他事,那就不再教他了。"
經驗:相關言論,孔子說:“中國人以上也可以口頭;在中國人下面,不能口頭說話。“核心是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啟發式教育。關鍵是要摸清妳的子女、學生、下屬和妳要培養的對象的性格、智力、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培養。可惜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很大。封建王朝不是選拔皇帝,而是培養和輔助皇帝。全國人民都是和皇帝壹起長大的。就算皇帝不壞,全國人民也是幸運的,否則全國人民就會陷入無盡的災難。養孩子也是如此。別人的孩子學鋼琴,就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學鋼琴。養育孩子的問題將再次闡述。
跟誰* * *?
子曰:“馮憑猛虎,死而無憾,吾不以為然。妳壹定也害怕突發事件。善之者也。”
註:孔子說:“我不會和壹個赤手空拳打虎徒步涉水過河的人在壹起,死也不會後悔。”對我來說重要的壹定是能謹慎,善於規劃,能成功的人。"
經驗:能控制的魯莽之人還是可以適當使用的,前線士兵只是需要勇氣和執行力;規劃是領導和輔導員的事。偉大的領導者主要是選人,明辨是非,做決策。規劃明確,意誌堅定,行動方案有了,需要的資源就能爭取到,各項工作就能順利開展。所以,規劃是根本。策劃需要思考,需要思想和知識,需要經驗,需要研究,需要溝通等等。有些人很細心,但是不會規劃或者規劃不清楚,所以猶豫不決。結果戰機和機遇都耽誤了,每天只能做下屬能做的事。結果整個團隊就變成了無頭蒼蠅,勤快,忙碌,盲目。
子曰:“至五十歲,能學易經,故能不犯大錯誤。”
我50歲也要學易。太難理解了。嗯。多有趣啊
原孔子曰:“我非生而知,我好古,我欲求之。”
子曰:“吾非生而有知,而愛古文化,勤而敏之求。”
他之所以成為壹個博學的人,在於他對古代法規和文學書籍的熱愛,以及他的勤奮和敏捷的思維。這是他總結自己學習修養的主要特點。我要像孔子壹樣,像壹個小學生壹樣學習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而不僅僅是學習壹些自然科學知識(這方面我是大學畢業的)。但是,在生活、人文、社會的大學裏,我現在可能才剛剛進入小學。
孔子(公元前551- 479),2500多年前,我們認為孔子是標準的古人。但孔子眼中也有古人,包括《論語》中提到和引用的很多話,都是出自詩、書、禮、變。也就是夏商周的人在他那裏都是古人。在夏商周人的眼裏,紅山文化和紅山先民應該是他們崇拜的對象。事實上,幾千年過去了,科技日新月異,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麽,什麽保持不變呢?人性!
原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就不會考慮那個位置的事情。”
理解書中的評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要“安分守己”。春秋末期,它在維護社會穩定、抑制民眾“犯罪作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後世也產生了壹定的不良影響,特別是在誘導民眾的不關心政治、彬彬有禮的心態方面。應該說這是負面的。
我覺得很合理。中國人喜歡做好公民。只要他們能吃,不凍死,就不會起來造反。反映在商品社會,就是中國缺乏認真的消費者。不是吃牙和麥當勞薯條軟塌塌的問題。工業品和日用品都是這樣。他們可以被利用和處理,沒有人是認真的。因此,制造商不想提高產品質量。此外,中國人的政治意識淡漠。20年的市場經濟把人們的註意力吸引到了經濟上,溫飽-小康-小康-小康…,破壞環境來交換金錢,讓人文文化成為沙漠,政治更加不為人知。個人認為,美國之所以崛起和強大,是因為它有很好的政治制度。
只重視經濟,不重視教育;抓教育就是升學,灌輸知識,不塑造人,不提人文。結果大部分都是知識機器。
不到位,不謀其政;在他的位置上,他不尋求自己的政府,而有些人卻尋求;其次,求政亂;在上位,更是亂求下屬的行政。嗯。多有趣啊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智者不會糊塗、困惑或糊塗,賢者不會悲傷,勇者不會害怕。”
經驗有道理,但我認為‘知識’是根本和關鍵。知識是知識、智力、智慧、思維、觀念、方法等。有了這些,工作生活就會清晰簡單。人生就是做事,事情就是做與不做。妳為什麽這麽做?為什麽不做呢?做與不做各有利弊。不是找壹個沒有壞處的解決方案,而是分析如何去做,利大於弊。做事需要資源和機會,分析清楚。信心堅定了,資源就來了,事情就順利有序了。當然也沒必要迷茫,擔心,害怕。
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實踐都證明了這個道理。幾年了,努力了,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很迷茫,很擔心,甚至很害怕。經過近1-2年的強化學習、交流和思考,已經好很多了。在我現在做壹件事之前,我會充分調查和分析這件事的意義、價值、緊迫性、相關人員的需求、所需資源、時機等。我說清楚之後,如果我想做,我會有條不紊的溝通和推進。對我來說,沒有什麽難的,只有我做什麽和不做什麽,我決定去做,就去做,去做。生活是品牌,是形象,需要像企業壹樣去經營。
到達
原文:慷慨大方者,直爽正直,察言觀色,關心下面的人。在邦比達,妳必須到家。
所謂“達”,就是本性憨厚,內心熱愛道德,善於揣摩對方的文字,觀察對方的神色,時刻想著要謙卑。這類人在君主的朝廷和醫生的封地都可以接觸到。
經驗:這可能是做臣子的道理,也是做事的人應該遵守的道理。
原文遲問。子曰:“知人。”子曰:“撥亂反正(1)可以撥亂反正。”
樊遲問什麽是智慧,孔子說:“明白人。”子曰:“擇其正而驅逐其惡,使惡得以矯正。”
領導懂人用人很重要。封建王朝重在選大臣,不可能選皇帝。選拔只在皇帝的兒子中進行,大部分都選不上。讓長子成為王子很方便。結果家裏的皇帝都不如上壹代,末代皇帝也生不了孩子。
而美國的“皇帝”——總統的選舉是受監督的,不允許妳工作太久,這很神奇。中國封建王朝的很多想法都比別人好:壹群老鼠想出了壹個好主意。如果在貓的脖子上掛壹個鈴鐺,壹旦聲音傳來,貓就會聽到。老鼠們高興了,為這個想法歡呼,高興的時候,研究怎麽做的時候傻眼了。雖然美國憲法沒有提到人權和民主,但幾項基本政治制度實際上保障了人權和民主。
原孔子曰:“不教民以戰,則棄之。”
子曰:“不先訓練庶人作戰,謂之棄之。”
我們都知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經常會這樣,基層員工沒有經過充分的培訓就開始工作,浪費了很多時間和機會。更糟糕的是,中高層領導,因為親信、關系、業務專家等原因,實際上從業務、技術、無知等等變成了管理、領導,但是他們沒有這個覺悟,提拔他的人也沒有,他們隨心所欲,結果就是亂了。
要把事情做好,把事業做好,選對人,然後培養引導。
原孔子曰:“不患人之無知,不患人之無知。”
孔子說:“我不擔心別人不認識我,我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我知道。我以前也是這麽想的。我做了壹件事,就到處宣傳,怕別人不知道。事實上,如果妳做了對‘他人’(同事、家人、社會、民族等)有益的事情。),別人最終都會知道的,肯定會有與妳付出相稱的回報,但是回報期有長有短,回報期越長收益越大!(想想看,小時工是按小時計酬,周工是按月計酬,經理是按年計酬,規劃多年發展的企業家和老板,不在乎收入得失的政治家和領導人,比如孫中山、毛澤東……)但好處不僅僅是經濟利益!同樣,做對‘別人’不利的事情,也會得到不好的回報。
當然,如果妳不是壹個團隊中的領導或者大領導,也有壹個“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奉”的問題。妳不僅要追隨壹個有頭腦、有勇氣、有魅力等的領袖和睿智的紳士。,讓妳的努力得到適當的回報,因為這樣的領導能看到妳的努力。他們是研究人,關心人的需求,而不是每天忙著做的領導。
《子同治簡》中有許多忠君的諍臣,但他們卻丟了性命,甚至毀了自己的門庭。他們又蠢又忠誠!為什麽?因為他老公默默無聞,也不講方法和策略。
總之,領導和下屬不是看妳說了什麽,而是看妳實際做了什麽,怎麽做的,做了什麽。別人自然知道,只是知道周期而已。
人活著,什麽是活著?品牌,信用!和企業壹樣,只有人的品牌和信用跟著人走,好的品牌和信用可以到處取錢!所以要不斷的建立和維護自己的品牌和信用,不要儲存太多的錢。
原孔子曰:“不欺,不信,抑遠見者,德也!”
孔子說:“聖人是不懷疑別人的欺詐,也不預先猜測別人的不誠實,卻能預先察覺別人的欺詐和不誠實的人。"
經驗我覺得這是管理和領導的問題,對待下屬(經過招聘和篩選的人)應該是這樣的。但壹定的方法和程序是肯定需要的,員工中有責任心、有事業心的基本不需要管理,占20%左右;即使不適合在這裏工作的員工被發現並辭退(極少數不是很好,大部分更適合其他工作或者文化不兼容),約占10%;70%的員工需要的是鼓勵,引導,指引,讓他們工作,進步。
原孔子曰:“何以報恩?直接投訴,以德報德。”
子曰:“用什麽來報恩?應該是以正直報怨,以善良報恩。”
我意識到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的做法,認為應該是“以直報惡”。也就是說,不以有舊惡舊怨來改變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堅持正直。“直抒胸臆”對壹個人的道德修養極其重要,但用在政治領域有時就不那麽恰當了。
我還是贊成“以德報怨”的,就是去理解和包容那些偏心的人和傷害妳的人,因為如果妳不能理解和包容,妳就已經被傷害了,還會繼續被傷害!我們也要教育他們,讓他們認識到,愛他們。但是要註意,不要把農民和蛇的關系搞僵了而收場。
原孔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無長遠考慮,人必然有眼前之憂。”
經歷就是規劃和計劃,做壹件事是這樣,工作和公司管理也是這樣,尤其是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這是人壹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妳要趁早思考,在合適的時機讓自己的人生規劃相對清晰,否則就像大海上漂浮的小船,即使妳努力劃槳,也極有可能掉頭。
如果最近有什麽心事,很可能是之前沒有計劃。提前計劃,它會起作用的!
原孔子曰:“屈人之兵,輕責於人,遠非怨。”
孔子說:“多責備和反省自己,少責備別人,那麽妳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各種矛盾糾紛。關鍵是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我現在意識到,任何時候都要先審視自己,找出自己做得不好和改進的地方,比如說話的方式、方法和時機,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確。歸根結底還是要修煉自己,修復自己,壹切都會好的。
當別人看到妳培養自己,總是尋求提升自己,別人也會。每個人都會審視自己,才會和諧。
有的人會說,我做的很好,但是別人還是不配合,不理解。其實,妳做得夠不夠好,不是妳能決定的。妳要被別人評判,用事實說話。和諧就是妳真的做得很好。
當然,如果遇到不會禮貌的人,也只能暫時遠離;但是壹個人會不會禮貌不是壹個人決定的,應該是所有人決定的。
原孔子曰:“君子不以言引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不以言薦人,也不以言好而不采。”
體驗壹下,說話好聽的人不壹定對妳好,但總是說讓妳開心的話的人基本上對妳不好;說壞話的人不壹定對妳不好,但總是說壞話的人肯定不是上品。
最終還是要觀察他們說什麽,做什麽,透過現象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