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部分是由自然界中野生獅子的形象演變而來的。和“龍”“鳳”壹樣,是古人充分想象創造出來的,被上帝異化的動物。它是中國文化中獨壹無二的“國獅”。它的形象是頭大、身小、尾短、毛長、四肢強壯;嘴巴方,鼻子寬,額頭凸起,耳朵大而下垂,眼睛像球;頭頸部的剛毛又粗又密,像蝸牛壹樣呈螺旋狀,背毛和尾毛也呈有規律的螺旋狀。它是許多動物特征的對立統壹,勇敢溫順,超脫平常。它象征著神武、威嚴、吉祥和吉祥。因為不現實,所以完全是裝飾。從產生到演變,中國的國獅在不同的歷史朝代風格各異。漢唐獅子的特點是兇猛、雄健、渾厚、古樸,而明清獅子則比較溫順、溫順。青田石獅側重明清風格。因為它們不是大尺度的動物,而是小尺度的案頭陳設,所以演變成了兇、簡、乏、柔、媚的特點,少了壹絲疏離,卻有很強的裝飾性,形成了青田石獅自己的風格。青田石獅產品多樣,產銷壹直經久不衰,顯示了這種風格的生命力。
獅制品主要有“獅球”、“獅爐”、“獅印”三種,都是實用性的。雕獅要遵守壹個規範,就是獅子要有球,球要有風帶;這個球是鏤空的錢球,風帶柔軟卷曲,隨意變化。獅子可以在風帶上盤圈、跳躍、玩耍,被稱為“獅子滾繡球”。這和雕龍雕珠,雕雲的程序是壹樣的。玩龍珠和滾獅球,既是浪漫的手法,也是規範的具體情節。“獅子球”也有很多種,其中壹種是標準化的形式。壹個球有兩只獅子相對,球的中心是空心的,蓋上蓋子,再蓋上壹只獅子,球的中心可以裝滿香。這種對稱格式的產品接近於圖案化。小獅子球是三只獅子的球;大獅子球大,獅子帶著小獅子,小獅子玩著小球,內容和場景就豐富多了,熱鬧多了。
錢球的雕刻方法是先將球面磨圓,壹般只雕刻正面看的半球,另壹半用風帶系住露出蓋,將球心內壁挖空挖空,再在球面鉆等距縱橫十字孔,用扁圓形刺條拉銼。
此外,還有不受業態限制,或高度或傾斜度不對稱,布局隨意的獅球產品。
“獅子爐”是古代香爐的壹種。它有壹個圓形的爐體,左右對稱地刻有圖案的兩個耳朵,下面有三根柱子。爐體表面雕有小獅子打球,大獅子蹲伏在爐蓋上。獅腹緊貼爐身,從蓋底掏空腹部,穿入獅口和獅鼻,會從口鼻吐出香來。這是壹件真實而實用的藝術品。
“獅印”是印章上的壹種紐扣裝飾,大小規格各異。大獅印為16x12cm,任何32開大小的書也可夾,故又稱“獅印夾書夾”。有小印章的獅子紐扣,大多雕刻的是單個動物,或者壹大壹小的母獅;大獅海豹的獅子更多,或者是母獅海豹的30%或者50%。版式壹定要很方,獅子按鈕要鏤空,但四邊要飽滿飽和,左右兩個壹定要配對在壹起,更實用於夾書。
除了以上三類獅子產品,還有壹些獅子水晶小擺設。如“門蹲獅”是壹座建築前的大石獅的樣式,左右相對,雄獅玩繡球;母獅就是逗弄小獅子的那個,小獅子可以欣賞,也可以當“紙鎮”。
PS,也糾正壹下樓上的說法。
妳說的臥獅是唐武德(公元618-626)的作品。高267厘米,長181厘米,寬85.5厘米。原置於三原縣唐高祖李淵祖父天蠶土豆永康陵前,1959移至Xi安碑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