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遼天府元年(936年)幽州,後金石敬瑭割讓契丹(遼)與十六州。次年,遼將幽州升級為幽都府,遼太宗在唐代幽州城的基礎上修建土木,定為“南京幽都府”。自此,幽州作為壹個行政區劃不復存在。
長城重要關隘雁門關,素有“險要”、“中國第壹關”之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當頭”之說。它與寧武關、偏關並稱為“三關”。
2001年,雁門關被中國人民和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2014,雁門關景區榮獲“中國最佳文化旅遊目的地”稱號。此外,還被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山西十大旅遊品牌”等稱號。
擴展數據:
幽州——軍事重鎮;
隋唐時期,幽州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楊迪在卓君建造了林碩宮作為他的宮殿。大業七年後,他三次用高句麗,都是以卓君為基地,集結兵馬,武器,糧庫。
唐貞觀十八年(644年)出兵高句麗,分水陸兩路,陸路也以幽州為根據地。
唐朝中期,東北各民族勢力強大。先天二年(713),幽州被任命為我們這裏的使節,控制Xi、契丹等民族。
天寶元年,改為我國大使楊帆,兵力九萬余人,約占十國大使的五分之壹。
天寶末年,安祿山被任命為三使,分別是楊帆、平陸(治柳城縣,今遼寧朝陽)、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河北道。即以楊帆為基點,發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亂。
甘源二年(759),史思明為炎帝,楊帆為燕京。廣德元年(763),改楊帆為幽州,史朝義部下李懷賢為幽州。當時平陸已不在北方部落,保留了平州(今河北盧龍)。在平洲,有壹個魯龍軍,幽州使也率魯龍使。
之後就叫幽州,或者幽州盧龍,或者就叫盧龍。幽州是安史之亂後河北省長期不接受朝方命令的三鎮之壹。直到(913)十二月,五代的才被晉王李所滅,政權延續了150年。天府元年(936),後金石敬瑭與姬友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取幽州為南京。
百度百科-幽州
百度百科-雁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