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傑,字偉人,號惺園,陜西韓城廟後村人,於乾隆二十六年考中頭名狀元,任翰林院修撰之職,後屢屢升遷,乾隆 五十二年正月人閣為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嘉慶五年繼和王申後為內閣首輔,嘉慶七年因疾致仕,加太子太傅銜,食俸十年。在王傑返回韓城故裏時,嘉慶皇帝恩賜禦制詩條幅,其中有“真道壹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之贊語,並命皇次子擺宴餞行,以示褒榮。王傑人軍杌後,對當時朝中的東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和王申,利用權勢貪贓枉法、賣官鬻爵、橫征暴斂、巧取豪奪十分憤慨。和王申的這些滔天罪行,王傑心中有數,他對和王申態度漠然,毫不趨附,除議政外,總是默默獨坐,距和王申甚遠。和王申為了結好於王傑,壹次曾拉著王傑的手說:“王相的手如此柔軟,生得真好啊!,,王傑正色道:“傑手雖好,但不會要錢!’’和王申當場碰釘,落個臉紅,憤然而退。由於王傑的“耿直清廉、鐵面無私,,而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和看重,和砷雖然心存芥蒂,伺機報復,但因斜不壓正、無機可乘,和王申只得打掉牙往肚子裏咽,也奈何不得。
花開數枝,又表壹頭,清朝嘉慶四年,就是1 7 9 9年,乾隆太上皇“龍馭賓天’’,嘉慶皇帝在守孝持服之間,其他軍國大事均難顧及,就冒著巨大風險:“縞素而正先王之非”,抱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念頭,狠了狠心,大膽心細作出了正確的抉擇,毅然下詔,將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和王申削職下獄,隨之,壹樁史無前例的大臣貪汙案水落石出,其數額之龐大,舉世驚聞,成為轟動朝野的“天下第壹案”。 祿氏,滿州正紅旗人,少貧無籍,因喜愛讀書,面貌又長得非常漂亮,加之口齒伶俐,能言會道,刁鉆圓滑,既善於看風使舵,看人下菜碟,又能揣摸帝意,故此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
和喜歡,數年之間,扶搖直上,由皇帝跟前的壹名轎夫、侍奉皇帝的鑾儀衛竟然反常地升至東閣大學士,成了萬人之上壹人之下的內閣首輔。和王申這個權奸做好事沒有他,做壞事數他壞,屢屢有幾位正直天不怕地不怕的忠臣上書彈劾和砷,但因為乾隆皇帝的包庇和重用,幾個忠臣都以“莫須有’’的罪名受到了和王申的毒殺和暗害,以致壹個個平白無故喪了命。上海籍禦史曹錫氣死獄中,武進籍禦史管世銘寫好奏章未及上本彈劾和王申,忽然莫名其妙地府中暴亡,昆明籍禦史錢灃聯名彈劾和王申,竟然被和王申借勸酒之機投毒鴆殺。從此以後,眾官緘口箱舌、明哲保身,和王申氣焰更為囂張。乾隆六十年,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內禪,,讓位給三十六歲的皇太子顳琰,嘉慶帝即位後,和王申毫不收斂,反而明目張膽地違制僭行,廣開當鋪,與民爭利,壹些軍國大事,不經和王申點頭,皇帝的詔書也無法施行,這不是明擺的欺壓天子嗎?多行不義必自斃,和砷成了嘉慶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遲早是王的心頭大患,礙於太上皇乾隆的情面,嘉慶皇帝只好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嘉慶三年臘月,太上皇乾隆壽終正寢,嘉慶四年正月初八,嘉慶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向執柄中樞多年的和王申開了刀,親自下詔逮捕了和王申,和王申雖然入獄,但其身為皇親國戚(其兒媳是乾隆的十公主),大學士蘇淩阿、侍郎吳省三、李璜、太仆寺卿李光雲等權臣均是和和王申,這個當時朝中天字號大奸賊到底是個什麽樣的貨色呢?請翻閱他的醜惡歷史看看吧!和砷,字致齋,鈕祜坤死黨,封疆大吏也多為其用,所以朝中競無人敢任主審,惟有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傑見時機已到,挺身而出,主動要求擔此重任。和砷入獄後,仍然目中無人,倨傲不服,王傑鐵面無私,秉公執法,大義凜然,按照和砷所犯罪實,判處和王申死刑,籍沒家產,朝中大小官員、民間百姓非常震驚。
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嘉慶皇帝長出了久久悶在心中的不平之氣,親自下詔賜和砷自盡。同日,開始查抄和瑚家產,結查之日,***列出壹百零九號清單,計有赤金五百八十萬兩,生沙金二百萬兩,元寶銀九百四十萬兩,當鋪七十八座,銀號四十二座,土地八千余頃,加上大量的奇珍異寶和古玩字畫諸物總值為十億兩白銀。很快地,壹首別出心裁、生動形象的民謠盛傳京師內外:“和砷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執政期間,“天下第壹貪官”和王申的臭名也名揚舉國上下了。
王傑不愧是神州大地上的炎黃子孫,不愧是華夏母親頂天立地的兒子,中華民族的子孫萬代將永遠懷念他,不會忘記哺育王傑的故裏——陜西韓城廟後村。
二、王傑巧對
清朝乾隆年間,韓城縣書生王傑中了狀元,皇上賞賜已畢,奉旨巡遊江南。
壹日,來到會稽地面,人們聽說從京城來了壹位新科狀元,便紛紛擁向街頭。忽然有壹儒生攔住狀元大轎說:“恭喜新科狀元步步高升,想大人必定是才華過人!今有壹上聯欲請狀元賜個下聯,望萬勿推辭。’’王傑說:“妳且講來,待本狀元見識見識!”
儒生道:“半朝微雨,灑乾坤之秀氣。試問:河之光?湖之光?海之光?壹片之光。沾星、沾鬥、沾日月,德配天地。,,
眾人的目光壹齊射向王傑,只見王傑不慌不忙地掃視了壹周,開腔答道:“壹介書生,讀聖賢之余業。中了:解之元,會之元,狀之元,三次之元。安邦、安國、安天下,道冠古會”
眾人聽了齊聲喝彩,不料又壹儒生攔住說:“新科狀元可否說出古名人壹百位,讓我們效法效法!’’王傑毫不在意地說:“七十二賢,二十八將。”眾人驚嘆不已,方知新科狀元確有真才實學。
三、王傑對聯故事三則
王傑是清代的狀元宰相,歷經乾隆、嘉慶兩個皇帝,韓城有很多關於他的傳說。他在京都時,常以其敏捷才思使得皇帝喜悅、贊嘆。這裏有幾段關於對聯的軼事。
(壹)才思敏捷天子喜
傳說當初王傑在京面試,面試當中,考官出上聯命他對下聯,出聯為:“風吹竹葉龍擺尾。”王傑對日:“雨打梨花鳳點頭。"眾考官皆稱其妙。考官在將試卷送皇帝審閱時,把王傑“答對紈隋由也報告了壹下,皇帝亦稱奇妙。後來經過殿試,就點王傑為狀元。’ 王傑入閣,自然常與大臣們壹起朝見皇帝。壹日,帝與眾臣議事已畢,雅興又起,命大臣撰聯助興。可是皇帝又覺得作普通對聯誰都會,今天就出個新點子讓大家費點腦筋。就說:“請眾卿作壹副對聯,要求是‘三字對聯五字披’,眾卿
試為之。,’眾臣壹聽,向來都是對子長,橫披短,誰見過這“披長聯短”的怪事?於是個個搔首撓腮,無從答對。可是王傑壹想,不論幾字,亦無非是頌揚帝德之大,社稷之固,就將平日掛在口頭上的話,順手招來,構思成對,只見他從容回答:臣以為上聯‘清統壹,,下聯‘帝萬年’。橫披為‘天子重英豪,,,。皇帝及眾大臣皆服其才。
(二)遠見卓識太子師
清乾隆時,王傑曾為太子師,這個幼年太子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
有壹次,太子讀書時很有些懶散之氣,王傑壹番責備,仍無濟於事。王傑就引太子到室外廊下,罰他跪在那裏。壹會兒,乾隆皇帝散步路過,見太子被罰跪,心中已有幾分不快。走到近處,太子見了乾隆,更加哭泣不已,乾隆立即將太子拉起,同時面向屋內說到:學之亦皇上,拒之亦人君,何須難為如斯?”王傑在內室聞其言,從容反問:“前者有堯舜,後者有桀紂,不知欲法何人?”乾隆聽後,心思:難得王傑為太子師,如此遠見卓識,令人震驚,連忙又叫太子跪下,並叮嚀說:“非妳師之命,不得起也!”遂悠閑自去。
(三)途經華縣寫壽聯
王傑做官不久,回家省親。為了體察民情,他不騎馬坐轎,而是喬裝讀書人,帶壹書僮結伴而行。
壹日,行至華縣某地,見壹大戶人家張燈結彩,鼓樂陣陣。經打聽,方知是這戶人家的老太太過壹百二十歲大壽,因已七世同堂,故賓客盈門,分外熱鬧。
由於壽事盛大,主人便遵照老人的吩咐,凡過往行人,不分貴賤,壹律熱情款待,王傑壹行自然應邀赴宴。
席間,主人提議為其壽事賦聯,眾賓客壹壹謝讓。輪至王傑,眾人見他是遠道來客,又有書僮隨行,斷定他是位飽學之士,故執意要他命筆。王傑推辭不過,便提筆寫來:
封慶雙甲子,
眼觀六世丁。
最後壹個“丁”字剛落筆,圍觀者莫不交口稱絕,既贊其辭意貼切,又嘆其筆力不凡,遂懇請提名。王傑不肯,請求再三,王傑便在下款位置恭書“韓城王傑”四字。
眾人壹見是狀元王傑,紛紛叩頭,口稱失禮,王傑連忙還禮相扶,殷口致謝,告別主人,重踏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