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從早到晚努力工作,不覺得無聊。我只想幹幹凈凈,什麽都不做,這樣天下就不會有麻煩,徭役就停了,收成好了,人民就安居樂業了。治國如種樹。只要根紮得牢,不可動搖,就能枝繁葉茂。君能修行清凈無為,百姓怎能不安居樂業?”
來源:唐代吳京《貞觀顯貴》。
原文:貞觀九年,太宗召朝臣曰:“昔初平京師,無不滿宮中之美。煬帝意猶未盡,不求有功,東征西討。他窮兵黷武,民不聊生,導致了他的滅亡。這是我所看到的,所以我在晚上努力工作,但我想變得幹凈,讓世界變得無事可做。”
“所以谷峰之年徭役不盛,百姓皆大歡喜。治理壹個國家就像種壹棵樹。根不搖,枝葉繁茂。若能清廉,百姓焉能不安?”
在對待窮人的時候,唐太宗並沒有表現出居高臨下的態度,反而相反。他同情這些流離失所的人,同時也關心農民的疾苦。他特別關心人民,因此受到人民的喜愛。
李世民總是有壹種民族責任感。而且心裏壹直有危機感,壹直在督促自己讀書,不能貪圖享樂,這也為唐朝的興盛做了鋪墊。他真的很優秀,有這樣的危機感。時刻提醒自己提升自己。毫無疑問,當時的人民能夠擁有如此傑出的皇帝,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同時,李世民也是壹個開明和光明磊落的人物,他做事非常果斷。而且他胸懷寬廣,有治理社會的遠大抱負。
擴展數據:
吳京的《貞觀政治家》壹書,旨在贊美“貞觀之治”,總結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希望君主以後有所借鑒。
書中記錄的基本上都是貞觀年間唐太宗與魏徵等大臣的問答,以及皇帝的書信和大臣們的建議。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面,特別強調討論君臣關系、君民關系、求教於能臣、善用人才、勤儉節約、居安思危。
《貞觀政要》成書於開元、天寶之際。當時的社會依然呈現出壹派繁榮景象,但社會危機已經顯現,政治敏感的吳京已經感受到了衰落的趨勢。為了保證唐朝的長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總結唐太宗與君臣相處、勵精圖治的成功經驗,為當時的帝王樹立榜樣。
《貞觀政要》就是為這樣壹個政治目的而寫的,所以壹直為歷代王朝所珍視,因為它在治國安民方面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這本書是中國史學史上對古代敘事體裁進行改造和更新而創造的壹部獨特的、鼓舞人心的歷史著作。
貞觀政治家雖然在史實上有所失誤,但由於其敘述詳盡、文字清晰、執政之道,在晚唐以後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重視,甚至流傳到日本和朝鮮半島。
百度百科-貞觀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