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到付款騙局,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可以說網購越來越頻繁,於是壹些騙子利用網購制造貨到付款騙局。讓我們了解壹下貨到付款騙局。
貨到付款騙局1遇到貨到付款騙局需要警方及時處理,構成詐騙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詐騙罪的要件
1,對象元素。本罪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有些犯罪活動,雖然也采用壹些欺騙手段,甚至追求壹些非法的經濟利益,但並不或者不局限於公私財產的歸屬。所以不構成欺詐。
2.客觀要素。本罪客觀上表現為采用詐騙方法,騙取大量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詐騙,在形式上包括兩種:壹種是捏造事實,壹種是隱瞞真相;本質上是壹種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所致;即使對方存在壹些判斷失誤,也不妨礙欺詐成立。
3.主要元素。本罪的主體是壹般主體,任何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構成本罪。
4.主觀因素。本罪主觀上是直接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欺詐與非犯罪的界限
1,詐騙和借貸行為的界限。因某種原因,借款人長期不還,或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沒有揮霍,沒有違約,沒有再欺詐、欺騙,真正有償還的意思,仍屬於借款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2.詐騙罪與代表他人拖欠貨款行為的界限。以代他人購買緊缺商品為名,不買任何東西就拿走貨款,擅自挪用貨款,拖欠還款等行為,應重點關註其真實目的、雙方關系、事件發生的原因、代理人的具體行為、違約的情節和後果等,正確判斷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如果妳明明可以想代購,但因為挪用買不到還想退貨,就不能以詐騙罪論處。以購買為名進行詐騙,騙取大量財物,揮霍無度,完全無意返還,也無力返還的,應當以詐騙罪論處。
3.詐騙罪與集資企業因虧損而隱瞞債務的界限。如果確實是集資經營企業,但因為經營不善,虧損負債,外出避債,還是財產債務糾紛。這與詐騙分子以集資辦企業為名,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攜款潛逃,有著本質的區別。
貨到付款騙局兩年結束在即,不少市民反映,最近收到壹份莫名其妙的快遞。“最近沒買什麽東西,但是收到了壹個快遞。打開快遞,發現無非是幾塊錢的賣地款,價值遠低於貨款。我撥通了快遞盒上的寄件人號碼,卻發現是空號。”
其實這是典型的“貨到付款”騙局。
近日,家住新城區的石先生收到壹份快遞,付款90元,打開後發現是內衣,但他自己從未買過。
隨後,石先生撥通了快遞單上標註的寄件人電話,原來是買了內衣的商家。對方先道歉,因為自己的疏忽,發錯了收件人。然後商家說送的內衣是店裏的新品,希望石老師能留下來。經過商家的勸說,石先生放棄了退貨。
石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內衣也是消耗品,退貨比較麻煩,所以幹脆把內衣留下了。
據記者了解,很多網店商家會根據店鋪消費記錄與“老客戶”保持聯系,通過這種“現收現付”的發貨方式進行銷售。
“很多快遞都是工作日送的。那時候家裏只有老人。他們不知道我有沒有買,就幫我付款。”徐女士告訴記者,那次收到的是假的鍍金戒指,家人幫她付了40元現金。
徐女士說,打開快遞,按照快遞包裝上的電話打回去,她很生氣。結果是壹個空號。“我無能為力。我當時也沒有拒絕。幾十塊錢的東西,應該花在教訓上。”
這種“快遞到付”的騙局,壹般要幾塊錢,主要是利用大家的網購習慣,讓收件人付費。
有些收件人可能和徐女士壹樣迷茫,但也有市民看到收件人名字是自己的淘寶昵稱,再考慮到有些商家平時送快遞,想都沒想就付款了,騙子通過“快遞到付”和實際貨物的差價來賺錢。
雖然很多人被騙,但很少有人舉報。由於金額小和維權成本高之間的不對稱,很多消費者因為漫長的“折騰”而不願意支付運費或者放棄退貨。
於是“貨到付款”的騙局以不同的形式在全國遍地開花,上述騙局也在不同地方出現。
不簽字,騙局只能終止。
記者從我市壹家快遞公司的派件員處了解到,該公司的快遞員並不少見,但拒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現在貨到付款也很普遍。為了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網上商家會有貨到付款服務。為了讓收件人滿意,我們往往會等到他們打開快遞才走,讓他們退回去。”
派件員提醒市民,收到來歷不明的快遞,可以選擇拒收,無需承擔任何費用,產生的郵費由寄件人承擔。
在收取快遞的過程中,切記:
1.來源不明的包裹拒收!
2.收到付費包裹要謹慎,尤其是完全陌生的包裹。如果付款超過壹般快遞費用,果斷拒絕。
3.先驗貨再付款!
大家壹定要形成良好的防騙意識。
不要被快遞騙局騙了
才能在買買買中愉快地購買!
貨到付款騙局3“請問這是XX嗎?妳有壹個99元的快遞,請簽收。”
大多數人聽到快遞員這麽說的時候,都是壹楞,然後掏錢。帶著快遞回來的路上,他們壹直在想這是什麽東西,我什麽時候買的。回家打開發現幾塊錢就能買到東西,好像被騙了...
最近貨到付款騙局越來越多,已經形成了灰色產業鏈。
7月23日淩晨,南京市民劉女士氣憤地走進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漢中門派出所報警。劉女士說,前壹天去買菜,女兒幫忙簽收了壹份99元的貨到付款快遞。她女兒看到所有信息都壹致,也沒多想付款,坐了快遞。
我打開壹看,裏面是壹個價值十幾塊錢的太陽能壁燈。關鍵是最近沒在網上買。劉女士當時還不死心,撥打了快遞單上的寄件人電話,但無人接聽,隨後報警。
據江蘇公眾新聞欄目《法治在線》報道,該案系德邦快遞員工竊取公司內部全國用戶數據,並提供給電商公司老板鄭某,對快遞詐騙負有責任。為了提高精準詐騙的成功率,電商老板鄭會對用戶信息進行篩選,選擇平時網購量大、喜歡貨到付款的用戶。案值超過12萬,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少於50萬條。最後逮捕了13人。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也有很多關於貨到付款的投訴。
7月16日,有網友投訴其母親接到ZTO快遞的電話和貨到付款的快遞,以為是家人買的,沒多想就付了99元。結果她回家打開壹看是某品牌的藍牙耳機,是假冒偽劣產品,做工粗糙。問了家裏人,問了親戚朋友。沒有人購物,也沒有人誤送。沒有各類購物平臺和菜鳥包裹的同步記錄。我再給發件人打電話,電話是空號,發件人也是空號。他媽媽整天都很沮喪。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貨到付款已經形成了壹種新型騙局。據了解,這些快遞大多是便宜貨,有的快遞甚至是空的,貨到付款金額從29-199元不等。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筆錢並不是壹筆大數目,所以許多人對此並不十分警惕。騙子利用人們的心理,貨到付款進行詐騙,消費者壹旦簽收,很難向快遞公司索賠。
目前個人信息泄露嚴重,不法分子很容易獲取用戶的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從而進行貨到付款詐騙。
網上壹直在討論這些信息是從哪裏泄露出去的。可能是妳買東西的店,物業,也可能是快遞,因為嫌疑太多,不了了之。
但有知乎用戶表示,由於現在快遞業務壓力很大,會因為攬收包裹量而進行壹些灰色操作,比如將用戶信息賣給詐騙公司進行貨到付款詐騙。
現在,德邦又被曝出是內部人員向電商出售用戶信息進行貨到付款詐騙,印證了之前網友的猜測,快遞公司確實擁有大量我們,存在泄露風險。
簽收貨到付款快遞時,壹定要註意。如果不是自己買東西,壹定要堅決拒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