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非也,我認為這並不好像說夫妻間再絕情分。其實對於這件事,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壹說是夫婦感情深厚,壹說是感情破裂,還有壹說是與感情無關。這壹歷史典故的來源是三國大梟雄曹操去世前對壹群妻室的安排。但趙不壹樣,他只有李清照,因此死前無需過多闡釋來安排,我認為這能反映的是兩個人的情感濃厚。那不如來看壹下兩個人的感情故事吧。
李清照出生官宦之家,是典型性的溫文爾雅,其父親李格非是壹代大專家學者,曾任禮部尚書員外郎,官居六品。深厚的學習氛圍促進李清照自小學識淵博,在十五歲的年齡,以壹首《如夢令》名震京都,變成 大家贊嘆不已的女詞人。趙明誠何人,他是丞相趙挺之的兒子,溫文儒雅,博學多才,酷好字畫,特別是在善於金石賞析,頗有才華,是那時候的太學生。在那壹個重男輕女的時代,趙明誠跳出“女人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欽慕李清照的才華,便向父親挑明要想婚娶李清照。
傳言她們的融合有壹段有意思的故事,趙明誠擔心父親不同意自身的規定,遂向父親講到,有壹日作夢,夢裏讀過壹本怪異的書,醒來時後,書裏內容只還記得壹句話:“言與司合,裝上已脫,芝芙草拔。”趙明誠自身對他們迷惑不解,便求教自身的父親這代表什麽意思。“言與司合”即是詞,“裝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便是把“芝”、“芙”除掉草字頭,就是“之夫”二字,迷底就是就是“詞女之夫”。父親趙挺之懂了孩子的情意,向劉家定親,二人結為連理,十八歲的李清照與二十歲的趙明誠,從而打開壹段天賜良緣。
趙明誠在詩詞層面不如李清照,但是他對“金石字畫”的儲藏討論層面頗有建樹,在那時候現有很大知名度,而李清照對金石字畫的個人收藏也頗感興趣。在結婚後的生活中,二人或者壹起作詩做詞,或者搜集討論金石字畫。人生難得的是碰到壹個誌趣相投的知己,若是知己正好也是戀人,那簡直得老天爺垂青。李清照的半輩子,毫無疑問是被老天爺垂青的,夫婦二人擁有 聊不完的話題討論,幸福美滿,恩恩愛愛。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感情,重在相識,兩個人相互之間賞析,引為摯友。在趙明誠去世後的很多年裏,李清照寫出了很多情深意切的古詩詞,壹生追念著和趙明誠壹同渡過的那壹段完滿知己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