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海博物館,我徘徊了很久,揮之不去。用現代人的思維去聽歷史上老人的呢喃,真的很不壹樣,但我最放不下的,還是那片綠。
我面前是壹個春秋時期的青銅鼎。在壹個又黑又難的花紋裏,我突然發現了壹小片綠色,是深綠色和淡綠色,其實是銹斑。有多遠?博物學家整理文物時為什麽不擦掉?奇怪的是,在我眼裏,那壹片綠色不但沒有破壞青銅鼎的古樸與豐富,反而相得益彰,將陰郁的古意升華到了極致。
我看,那壹片被時間塗抹的綠色,不僅埋葬了漫長的生命,也訴說了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是啊,不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勤勞和理想嗎?不就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嗎?從古代的磚木到火,睡在洞旁,到後來復雜精致的春稻鋤頭;從指方向粗糙的新浪,到精密的導航儀器,從承載人類飛行夢想的紙鷂,到現在翺翔於宇宙的航天飛機...轉眼幾千年過去了,只有那壹片綠還新鮮。從另壹個角度來說,那壹片綠色,既是歷史上老人的印記,也是前人給後人的遺言。紫蘇有雲:“蓋將視之,然後物我無窮。”時空無盡,萬物無盡。那壹片綠色所透露出的歷史滄桑固然令人扼腕嘆息,但是已經過去了。前輩們的榮耀和夢想已經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流失。近代以來,為了使中國成為民主憲政的先進國家,無數知識分子責無旁貸,不遺余力,無數仁人誌士前赴後繼,為正義獻出生命。他們像中國歷史天幕上的星星壹樣明亮。今天,我們的命運就是繼承前人的這壹歷史傳統,實現百年書生的遠大理想,義無反顧地鑄就中華民族的歷史輝煌!
以史為鑒,把握今天,開創未來,是每壹個有時代責任感的年輕人面對那壹片綠色應該許下的誓言。中國人民的血脈世代傳承,綠色內涵將延伸拓展我們的心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