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辛集市各個村的村名是怎麽由來的

辛集市各個村的村名是怎麽由來的

辛集市各鄉鎮村名的來歷大致有以下四個出處。

壹、與滹沱河有關。

舊城:

據《束鹿縣誌》記載:唐天寶十五年,明皇以安祿山反,改饒陽之鹿城為束鹿,即城於此。自唐至明,這裏皆為束鹿之縣治。明天啟二年(公元1266年),滹沱河決晉州涅盤村入境內,由南位伯東註,沖破南堤,淹沒城池,縣治即此遷往新城。從此,此地乃稱舊城,沿用至今。

新城:

新城原為束鹿舊縣城,據縣誌記載:天啟二年(公元1266年)六月二十三日,滹沱河水自晉州境內涅盤村決口束鹿境內,由南位伯、北小陳、軍齊村、董保村、大過村、田家莊沖破舊城南堤,淹 沒時束鹿縣城舊城。縣署遷今新城址,將新圈頭、河上集、小西天等地居民用圍墻圈成壹莊,遂稱新城。

新壘頭:

相傳唐時此村名為“唐尹集”,後改為“唐尹店”。村名均系唐玄宗命名而成,時該村地勢低窪,緊靠滹沱河,村民時遭水患。後將此村南移,壘建在壹個名“老龍頭”的土丘上,故命村名為新壘頭,沿用至今。

王口:

據《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此村即名王口。相傳滹沱河曾流經此地,附近村民在此打漁晾網,後陸續有人遷此定居,遂成村落,名“晾網口”。後改“網”為“王”,簡稱王口,沿用至今。

壹間房:

相傳早年此地即為壹村,明時滹沱河水患,房倒屋塌,僅留下壹間小廟,後恢復村莊,遂稱壹間房,沿用至今。

河莊:

據傳,該村過去因緊靠滹沱河岸,因而取名河莊。清乾隆時分為南河莊、北河莊,光緒時兩村合並,取名河莊,沿用至今。

散思臺:

相傳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該村原名雷家井,位於今村街心高地,時與畢家莊相鄰。後滹沱河水患沖散兩村居民,人們苦於水災,都思念著村中那塊高地,水退後兩村居民重來定居,建為壹村,遂名散思臺。

滿家灣:

相傳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滿氏由山西珙洞縣遷此立莊,時因村址臨滹沱河,故名滿家灣。

東小王、西小王:

相傳漢蕭王劉秀走國時,曾屯兵於此,故名蕭王村。後改“蕭”為“小”,即稱小王村。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1795年),因滹沱河水患將此沖為東西兩部,各按其方位稱為東小王、西小王。

漫河頭:

據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漫河頭。相傳因故村址東有河經過,河水常常漫出河道,故名漫河頭。

郭西:

相傳明時該村名興隆鎮,後被滹沱河水淹沒,又於舊鎮城郭之西建村,遂稱郭西。

文朗口:

相傳宋金之時,建村於滹沱河口,名溫浪口(意指平息大浪)。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改稱溫朗口。光緒後本村名人謝邁度改“溫”為“文”(意在多出文人才)。故稱文朗口。

雷家莊:

相傳明末滹沱河由此經過,寧晉縣香亭村雷姓經常來此打漁,後定居建村,以姓氏命村名雷家莊。 二、與山西珙洞縣移民有關。

小辛莊:

相傳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王、劉三姓從山西珙洞縣遷此定居建村,稱“三姓莊”。後遷來趙姓,改“三姓莊”為“新莊”,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1874年)改“新”為“辛”,因當時戶少村少,故稱小辛莊。

田家莊:

相傳明永樂年間,有田、白二姓從山西珙洞縣遷此占產立莊,因田姓居多,遂稱田家莊,沿用至今。

馬呂:

據傳,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有馬、呂二姓從山西珙洞縣遷此,遂以姓氏命名為馬呂。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分為兩村,稱東、西馬呂。光緒後合並,仍稱為馬呂。

王家莊:

據傳,明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年)有王姓兄弟三人從山西珙洞縣遷此建村,遂以姓氏命名為王家莊。

周家營:

相傳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有周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周家營。

賈辛莊:

相傳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有賈辛三姓從山西珙洞縣遷此占產立莊,遂以姓氏命村名為賈辛莊。

仨樹:

相傳明成祖年間(公元1403—1424年),有人從山西珙洞縣遷此建村。因村址有三棵樹,故名三樹。光緒後演變為仨樹。

東石莊、西石莊:

相傳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有石姓兄弟二人由山西珙洞縣遷此占產各立壹莊,兩村按其方位、姓氏取各為東石莊、西石莊。

其它相類似的如:尚家莊、周家莊、郭永莊(原名郭家莊)、袁家莊、耿家莊、南王莊、馬家莊、楊莊(楊家莊)。

三、與當地名人有關。

位伯:

原名北位伯。相傳戰國時,晉文公大將智堯封為伯(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俸食於此。因南有南位伯,故稱該村為北位伯。清光緒(公元1785年)時去掉“北”字,稱為位伯,沿用至今。

南智丘:

據《束鹿縣誌》記載,戰國時大將智伯葬於此地。因村建於智伯墓南,故名南智丘。清光緒時改為南智伯,後又改南智丘,沿用至今。

範家莊:

據束鹿縣誌載,元代耿恭死後葬於此地,有姓範者為之守墳,後定居建村,遂稱範家莊。

石碑:

據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即名石碑。因該村北臨元左丞耿煥姓氏墓碑,故此得名。(現墓碑尚存)

四、與金宋交兵相關。

軍齊:

相傳金宋交兵時,宋軍曾在此集湊齊。後有人從山西、河南等地遷此建村,遂取名軍齊。清康熙時,更名為軍西,光緒時又改為軍齊,沿用至今。

馬章、李章、孟章、劉章:

相傳金宋交兵時,此地即為壹村。因宋兵曾在此紮過營帳,該村又位於營帳之北,故更名為北帳。後改“帳”為“章”。1937年按村內馬、李、孟、劉四條街,各分建為村,按村姓氏多少,分別命名為馬章、李章、孟章、劉章。

等報:

相傳金宋交兵時,此地即為壹村,宋兵在軍齊集結湊齊後,曾在些等探馬回報,故名等報。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改為董保,光緒後(公元1908)又改為等報。

東大陳、西大陳:

相傳古時此地即為兩村,金宋交兵時,曾在此設壹大陣,因兩村分別位於該陣東西,故更名為東大陣、西大陣,後改“陣”為“陳”。遂稱東大陳、西大陳。

北大過、南大過。

相傳宋時此地即為壹村。金宋交兵時,常大批兵馬經過,遂改為大過。後在水災部分戶南遷,建南大過。此村按方位改稱北大過。光緒時(公元1875—1908年)南北大過合稱大過。後又分開。

馬蘭:

據傳,金宋交兵時,有壹馬姓在此圈地養馬,人稱馬郎。立村後稱為馬郎村。後演變為馬蘭。

東良馬、西良馬:

相傳金宋交兵時,此地為壹兵馬營,經常有大量馬匹在此放牧訓練,向各地輸送良馬,故稱良馬場,後成村落,稱“良馬村”,元時分建兩村,按方位分別稱為東良馬、西良馬。

六郎營:

據束鹿縣誌記載:“六郎營相傳宋將楊瓊行六,嘗屯兵於此。”故此而得名。

留雙營:

相傳金宋交兵時,曾在此留下兩個營盤,故名留雙營。

大營:

相傳唐時此村名桂林鄉。金宋交兵時,宋兵屯軍於此,紮大營,遂改名大營。

四七營:

相傳金宋交兵時,該地駐宋兵二十八營,後該地建村,稱二十八營。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改為四七營。(四七即二十八)。

五:與漢光武帝劉秀有關

和睦井:相傳漢時這裏是壹個十幾戶的小村,劉秀走國至此,井裏蛤蟆很多,欲飲戰馬而不成。從此更名為蛤蟆井。由於這裏是古縣城到保定的必經之路,過往客人很多,許多來此投宿定居。大家和睦相處,被譽為“和睦鄉裏”,遂改“蛤蟆”為“和睦”,稱為和睦井。

東柳科、西柳科:

相傳劉秀走國被追曾藏在此處柳棵裏(柳叢中),後在柳棵東西各建壹村,故稱東柳棵、西柳棵。後演變為東柳科、西柳科。

擡頭村:

相傳漢時劉秀走國至此,見前面有壹城池(安國城),勒馬止步,擡頭觀望。故有擡頭望古城之說,故名擡頭。

紅旗營:

相傳漢時即有此村,劉秀走國在此屯兵,因在半夜起營,故更名為黑起營,後按諧音改為黑旗營。1959年人民公社化時,將黑旗營改為紅旗營。

石槽李家莊:

相傳早年此地有壹石槽,水滿魚現,水幹魚去,人皆奇之。漢劉秀走國至此,曾用此石槽飲馬,後建村落。因李姓居多,遂稱石槽李家莊。

撒馬營:

相傳漢時此地即為壹村。劉秀走國至此,因被追趕,撒馬逃跑,遂更名為撒馬營。

孤馬營:

相傳漢時此地即有壹村,劉秀走國時途經此地,獨剩壹匹戰馬,遂得名孤馬營。

都大營:

相傳漢時此地即為壹村。劉秀走國時在此堵擋了壹陣追兵,故名堵擋營。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演變為都當營,光緒(公元1908年)後又改為都大營。

試炮營:

相傳漢時此地即為壹村。劉秀走國時在王莊營安裝拋石土炮,到此村試炮,遂更名為試炮營。

王莊營:

相傳漢時此地即有壹村。劉秀走國時,在此安裝拋石土炮,遂稱王莊營,後改“裝”為“莊”,稱王莊營。

草帽莊:

相傳西漢時此地即為壹村。劉秀走國時,將草帽丟於此處,後為其走國留名,該村遂名草帽莊。

伴當營:

相傳西漢時此地為壹村。劉秀走國時,騎馬至此,馬被絆倒,遂稱絆馬營。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改為半當營。光緒後(公元1908年)改“半”為“伴”,稱伴當營。

傾井:

康熙《束鹿縣誌》記載:“相傳後漢光武帝次河北,過此,三軍渴甚,無汲具。光武命軍士以手搬之。井忽傾欹,泉水溢出,至今磚瓦傾斜,如隧道然。”故名傾井。

東謝村、西謝村:

相傳漢時此地有東西兩村,劉秀走國至此,兩村百姓招待甚善,劉秀連聲道謝,各村按其方位稱為東謝村、西謝村。

六、其它有趣的地名來歷。

仁慈:

據《束鹿縣誌》記載,此村原名為“不打寨”。相傳明時壹新任縣官,到此查看陳案,發現這村從未有殺人放火之事,遂改村名為仁慈。表示村民慈善、仁義。

東朗月、西朗月:

據束鹿縣誌記載,清康熙時(公元1662——1722)年此村名狼穴,因“有數狼在東西兩處籍草為穴,故名狼穴,兩村按方位稱東狼穴和西狼穴,清嘉慶時(公元1796——1820年)雅化為東朗月、西朗月。

  • 上一篇:貴陽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 下一篇:被收集西周歷史的美國人迷住了!為什麽很多外國人沈迷於我們的文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