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包括圓明園十二生肖的曲折歷程後,估計大家都有壹個疑問,為什麽中國的文物全世界各地到處都有,華夏5000年的文化當然不缺這些東西,在地下,在各個朝代的珍藏,積攢了幾千年的珍貴寶物,最後毀於清朝末年的壹次浩劫。
中國文物經歷三次“流失浪潮”:
壹次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物流失發生在清末民初,據統計,這壹時期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壹、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
二次是二戰時期,侵華日軍對明、清以上的古董都加以保護,然後再集中起來用輪船運往日本。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大量日本軍官舉家移民美國舊金山市,就帶去了很多的中國文物。
最後壹次是1980年以後的走私潮,並由此形成了以港澳為跳板,從內地到歐美的中國文物走私鏈條。
海關查獲的走私文物
前兩次就不再細說了,這次說壹下最後壹次。首先國內古玩市場的興起,貨源總結有四個來源:壹是散落在民間的文物,由文物販子走街串鄉搜羅而來;二是家傳或者是市場上倒騰的舊物;三是古代有名的老窯址現在仿古做舊生產的工藝品;四是盜墓。
由於市場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和加入倒賣、收藏的大軍,為了利益走私出境也就水到渠成了。有報道說,近幾十年中國被盜的古墓有20萬左右,王侯級墓葬的被盜率超過90%。
1980年代開始,文物走私逐漸增多,1990年代的走私,超過了建國以來任何時期,甚至是歷史上的任何時期,盜墓問題也達到了幾千年來最嚴重的程度。當時還有個口號“要致富,多挖墓,壹夜挖出個萬元戶”(竟然把致富的雙手伸向祖墳)。在內蒙古的遼代墓葬,90%都是在1990年代被盜掘的,很多的珍貴文物出現在英國的文物拍賣市場上。至於河南、陜西更不用說了,因為這兩地的的文物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