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這些曾經非常流行的手機設計,如今銷聲匿跡了,妳都用過嗎?

這些曾經非常流行的手機設計,如今銷聲匿跡了,妳都用過嗎?

最近的壹波新機,還是讓機哥有些眼花繚亂。

雖然壹直都說智能手機同質化嚴重,什麽沒有創新之類的。

但是實際上每年還是有不少新東西,但只有少數能真正戳中用戶的痛點。

那些經過市場驗證,留下來的就算是“成了”。

而那些消失的技術,也就成了大家口中“方向錯了”的代表。

機哥簡單回憶了壹下,發現這些年還真有很多曾經非常流行的技術或設計銷聲匿跡了。

升降滑蓋

比如曾經非常流行的升降攝像頭。

第壹波把這個想法實現的廠商,機哥那是相當的respect。

把攝像頭藏起來,正面全留給屏幕施展拳腳。

對機哥這種帥如吳彥祖卻不自拍的直男來說,確實挺對胃口。

不過,成本提高,可靠性降低,升降結構體積大,這些難題也確實存在。

說白了,都是為了那壹整塊全面屏。

殊途同歸的還有滑蓋全面屏方案,不用電動升降,而是手動滑開。

(第壹款滑蓋屏手機Doogee Mix4)

不知道這算不算點錯了技能,但肯定是妥協大於收益的。

最起碼重量和厚度肯定是要被犧牲了。

要機哥來評價的話,只能說是壹種對真全面屏有些偏執的追求。

大曲面屏

有多少機友是用過曲面屏之後,又回歸直屏的,舉起手來讓機哥看看。

沒錯啦,手機屏幕是彎還是直很重要。

屏幕兩邊向後彎曲,和中框融為壹體,機哥看到這設計的時候,只能說驚為天人。

又好看,又減少了寬度,邊緣滑動手感又好,整個手機檔次都高了很多。

旗艦級的曲面屏越來越誇張,甚至都有些魔怔了。

會有系統防誤觸優化不到位,邊緣內容顯示不全之類的問題。

可能是市場回歸理性了,很多人又重新想起了直屏的好。

今天的曲面屏手機已經趨向克制,連壹手把曲面屏帶火的三星,現在都只在Ultra機型上用曲面屏,還是微曲屏。

(S21 Ultra的微曲屏)

超大曲率的曲面屏已經慢慢變得少見了。

而曲屏下的柔性屏幕技術,也找到了折疊屏這個真正屬於自己的領域。

多屏手機

在折疊屏之前,還有壹種“折疊機”。

它不是折不折疊的問題,它真的是那種,那種很少見的那種。

比如說,Microsoft Duo這款手機。

說白了就是兩塊屏幕用鉸鏈連接起來。

但是如果豎著用,中間有條縫,逼死強迫癥。

如果妳把它當成究極版的NDS 遊戲 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吧。

這種可展開的多屏幕設計還不是個案。

機哥覺得最魔性的就是LG Wing這款神機了。

表面上是全面屏,滑動可以展開成T字形雙屏,怎麽看都有點像當年夏普那款旋轉翻蓋機的精神續作。

雖然LG給它整出了很多玩法,但機哥總覺得還是過於雞肋。

比如拍照、看視頻時用副屏當操作臺,玩賽車 遊戲 時副屏顯示賽道地圖。

只不過這些獨特玩法依賴APP的適配,還犧牲了手機的厚度和重量。

屬實有些得不償失。

感覺這已經不是方向偏左偏右的問題了,這已經是把路修到地下去了。

奇葩多攝

至於大家熟悉的手機多攝,曾經也是跑偏過的。

其實在多攝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也是有過很多方案的。

(HTC One M8配備了ToF攝像頭)

比如有ToF攝像頭,只采集景深信息,並不直接參與成像。

還有黑白副攝換來更大的進光量,輔助主攝提高照片的質量。

在這些百花齊放的方案中,唯獨Nokia 9 Pureview能震撼機哥壹整年。

背面7個孔,5個攝像頭,其中3個黑白,2個彩色,都通過了蔡司認證。

號稱可以大幅提升進光量,但是現實非常打臉,5個攝像頭的效果甚至不如當時旗艦機單攝的效果好。

諾基亞算是把這種流派走到頭了,之後,多焦段組合的多攝方案成為了主流

以至於,現在的新機如果用了黑白副攝或者景深副攝,很可能會被大家吐槽“湊數”。

模塊化

要說智能手機 歷史 上最實驗性的設計,機哥覺得模塊化能排進前三。、

所謂模塊化,為的就是可以更換模塊化的部件來更換或增加功能。

像谷歌Project Ara這種只停留在概念的咱就不說了。

第壹個是LG G5,沒錯,又是LG。

G5當時搞出了壹個換下巴的設計,提供的模塊只有Hi-Fi音頻模塊和拍照手柄。

更換下巴的設計還附贈了壹個可更換電池的復古功能。

但很明顯,這種模塊化打破了手機的壹體性,卻又沒有帶來足夠吸引人的功能,銷量自然是非常慘淡了。

Moto也有壹個野心更大的模塊化手機計劃——Moto Z系列。

它的設計要比LG更成熟,模塊通過磁吸固定在手機背面,用16個觸點連接。

功能模塊也更多更有創意,有揚聲器模塊、電池模塊、哈蘇攝影模塊,還有壹個非常特別的投影模塊。

Moto Z模塊化設計還是不可避免的犧牲了很多,電池很小,指紋識別模塊只能做到側面等等。

嚴重低於預期的銷量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模塊化很快就成為了 歷史 。

非主流操控

機友們都知道,智能手機最核心的操作還是手指的點按觸摸。

可是有些廠商可能不甘於被觸控束縛,搞出了很多頗有想象力的技術。

HTC曾經在U11這款機器上推出了壹個“Edge Sence”的功能。

簡單來講就是手機邊框下有傳感器,可以識別人手的按壓動作。

舉個例子,雨天手機屏幕有水不方便操作,這時候就可以捏壹捏手機邊框,快速啟動壹些功能。

機哥仔細想想,這種操作用陀螺儀識別搖晃手機的動作,不也可以實現嗎。

或者直接讓語音助手來,為了這樣的操作增加硬件,是不是有些徒增成本?

類似的功能還在谷歌的Pixel系列上延續了壹段時間。

機哥還想起了之前三星的眼動翻頁功能。

對著手機擠眉弄眼,半天都不壹定能成功識別,也是當年的造梗先鋒。

和按壓邊框的功能壹樣,都屬於可以有但沒必要。

機哥說句方向錯了,誰贊成?誰反對?

機哥看到很多人會說安卓陣營總是在跑偏,不如蘋果那樣穩健。

的確,安卓陣營有很多技術創新最終沒能成為主流,甚至完全淡出市場。

有壹些的確是創新的方向不符合實際,有壹些是被更好的方案替代了。

如果壹個人從來沒有走錯過路,要麽是原地不動,要麽是永遠跟著人群。

對於技術創新而言,可能會存在很多方向錯了的嘗試。

但不斷創新和試錯的這種基因,在更高的維度上反而又是“方向對了”。

  • 上一篇:誰能給我推薦幾本好看的小說?
  • 下一篇:鄭州舊書市場哪裏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