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連城縣文化

古田遊大隆:古田遊大隆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每年元宵節期間,連城縣古田鎮的鄉親們都會舉行壹項民俗活動——訪龍,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它的規模和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龍是236節,長達1000多米,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2002年元宵節,龍有237節,包括龍頭和龍尾。整條龍長950米,被譽為“古田龍天下第壹”、“天下壹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壹朵奇葩。2012年大龍長度771

連城縣文化

古田遊大隆:古田遊大隆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每年元宵節期間,連城縣古田鎮的鄉親們都會舉行壹項民俗活動——訪龍,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它的規模和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龍是236節,長達1000多米,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2002年元宵節,龍有237節,包括龍頭和龍尾。整條龍長950米,被譽為“古田龍天下第壹”、“天下壹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壹朵奇葩。2012年大龍長度771

連城縣文化

古田遊大隆:古田遊大隆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每年元宵節期間,連城縣古田鎮的鄉親們都會舉行壹項民俗活動——訪龍,祈求平安和風調雨順。它的規模和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龍是236節,長達1000多米,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2002年元宵節,龍有237節,包括龍頭和龍尾。整條龍長950米,被譽為“古田龍天下第壹”、“天下壹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壹朵奇葩。2012年大龍長度771.9米,打破世界紀錄。

河源十三坊進公臺:進公臺是福建(簡稱閩)和閩西地區壹個繁榮的民俗,以祭祀開閩王為主題。河源十三坊是壹個十三個區域集體祭祀公臺,主要分布在閩西連城、長汀兩縣交界處的十三個村,其中以連城縣朋口鎮和宣和鄉居多(過去宣和鄉叫上河源,朋口鎮下轄的五個村叫下河源,統稱河源裏)。每個區域集體舉辦壹年,以十三年為壹個周期,所以活動相當隆重,舉辦的十三個區域集體就是“河源十三坊”。每年農歷二月初三,十三坊的人們都要舉行廟會,紀念開閩王王,鄰近的文衡縣虎峰、莒溪縣碧洲、長汀縣中塢村等村也參加河源十三坊的共臺。

據說連城的羅坊曾經旱澇災害,當地舉人將流傳於湖南的《走古》移植到梓的家鄉,以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從此流傳數百年。穿越過去其實是壹場帶有娛樂性質的盛大嘉年華,被稱為“中國山村嘉年華”。

方林大龍:遊大龍是林氏家族傳統文化藝術活動的傳承,起源於明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清朝時,四方同德在湖南省洪江縣工作時,潛心學習紮龍和制作技術。經過幾代祖先改進龍的制作技術,方林大龍獨樹壹幟,顯示出它的特色。龍頭高大威武,氣勢磅礴,美輪美奐,色彩和諧,文化內涵豐富。龍頭口中銜著壹顆紅色的龍珠,腰間的虎鼻、鹿角、鷹爪都拔了出來。戴上龍須,龍更是雄渾氣勢。到現在,正月十三到元宵節被定為遊龍慶祝豐收和迎接春節的慶祝日,祈求和平,風調雨順和豐收。2001,方林大龍代表龍巖市參加中央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的演出。

至夏燈籠:至夏燈籠,從蘇州傳入,主要由宮燈制成,有兩層結構。外圍配有花籃、紗燈籠、牡丹燈籠、魚燈籠,還有多達99個小燈籠,如畫字畫或裝羅漢、古裝人物等。燈用特制的玻璃燈點亮,燈內裝有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精選燈芯,用於熬煮和烘幹。每個燈籠都要有12人撐著。元宵節,習之按姓氏分燈籠,已經有110多只燈籠排起了長隊。花團錦簇,令人眼花繚亂,加上蘇州的鑼鼓和樊氏的樂隊,非常壯觀,被稱為紙包火的奇跡。

遊北方團大團子:農歷正月初六至十三,是福建省連城上江坊壹年壹度的客家民俗活動“遊大團子”。從第六天開始,村民們開始用幾萬片樹葉縫制衣服,用1.20斤糯米做了1.6米的餃子。第七天早上,粽子煮了4天4夜。第十二天用金箔、吉祥紙花等化妝粉做成,供奉在祠堂裏。13日郊遊,村民們背著1個大粽子,用鳥槍和鑼開道,在彩旗和雨傘的引導下,沿著村道行進。歡樂結束後,大粽子分發給村民,祝福各家五谷豐登,五業興旺。節日壹過,忙碌的春耕就開始了,民俗依然給人留下美好的憧憬。

李春牛:中原傳入連城南部,特別是習之和新泉,有500多年的歷史。每年立春前後,以家庭或電影為單位,祈求平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全隊由七人鑼鼓隊清場,兩個少男少女為國、為民、為國提供風調雨順、吉祥之光。矮牽牛男孩牽著壹頭紅綾壯壯的耕牛,後面是犁地、送飯、打魚、挑柴、扛農具、讀書、扛牛草、挑谷子、擡明火。矮牽牛男孩和莊稼漢扮成小醜即興表演,伴著嘿嘿喝牛。他們挽起袖子,赤腳,戴帽子,男人束腰,女人系圍裙。現場觀眾經常演唱民歌,就像壹幅模擬春耕的生動非凡的春耕圖。

連城拳:明朝洪武年間(1385),南天(連城縣田歌村)黃千七郎龔的妻子叫張思香,與郡巡撫張繡是河南同鄉,素有交誼之稱。張四娘的長子張繡在任期屆滿後被要求回豫。到河南後,推薦黃到河南登封少石山(嵩山少林寺)拜蔡、董、孫為師,習少林武術三年。雖然時間有限,黃還是吸取了三位大師的精華。黃回到家鄉後,將自己所學的全部傳授給他的族人,於是跨領域的武術流傳了下來。後來經過黃等人在實踐中的刪減和改進,武術套路更加精煉、豐富和完善。它被稱為“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是武林中的壹朵奇葩。連城拳有兩種:南天黃家拳和楊迪吳佳拳。

布偶書法:連城布偶歷史悠久。50年代初,著名木偶表演藝術家徐傳華到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應邀出訪前蘇聯、波蘭、捷克等國演出。他在中國被稱為木偶表演大師。他的直接弟子李明清從事木偶表演已經21年了。他的木偶書法被國際新聞媒體和藝術同行譽為中國的世界第壹,這次表演被申報為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的最佳。連城紅心地瓜幹:是著名的“閩西八大名工”之壹,已有200-300年的歷史。在清代,它是宮廷宴會上作為貢品的珍貴小點,有著“黃金薯片”的美譽,連城也成為了聞名中外的“紅心番薯幹之鄉”。連城村土質松軟,酸堿適中,氣候適宜,非常適合這種紅心紅薯的生長。這種地瓜幹保持了天然的色澤和品質。色澤黃紅,味道香甜,質地柔軟,營養豐富。遠銷東南亞、北美等國家和地區。連城的兩大特產紅心番薯幹和黑姑娘連城白鴨享譽海內外,有“土裏藏紅薯,黑姑娘水裏遊”的美譽。

在福建、江西等地,紅薯因其憨厚的姿態被老壹輩人稱為孟紅薯。隨著動漫文化的熱潮和賣萌搞笑元素的流行,現在大多改名為萌紅薯。紅薯產量高。紅軍在打遊擊戰的時候,物資匱乏,渴望壹頓飽飯。後來我從山區的農民那裏了解到,種紅薯可以有效應對饑餓,於是我就和山區的朋友在屋前屋後種了壹些紅薯。軍民還打出了“土裏吃紅薯不難”的口號。

連城白鴨:連城白鴨產於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羽毛為白色。因為它的腳和頭都是黑色的,所以在當地也被稱為“黑姑娘”。“中國唯壹的藥膳鴨”、“中國鴨之國粹”。據清代《十藥經》記載,連城白鴨是咯血、癆等多種疾病的輔助食療食品。中醫和民間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化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的功效,廣泛用於治療麻疹、肝火、小兒無名低熱、血痢等,對癌癥患者有止痛和輔助治療的作用。清朝道光年間被列為珍寶和貢品。經廈門大學生物系和省農科院中心室實驗,連城白尾鴨含17種氨基酸和10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膽固醇含量極低。連城兩大特產紅心地瓜幹和黑姑娘連城白鴨享譽海內外,有“地瓜藏在土裏,黑姑娘遊在水裏”的美譽。

捆板:又稱米線板、卷板,是客家先民由北向南遷移的壹大創造。因為沒有小麥,沒有面粉做春卷,所以用米粉做皮,而不是春卷。北風和南方的味道是獨壹無二的。在連城南部,幾乎家家都會做,人人愛吃,街邊小吃攤也時不時有賣。

九門頭:連城傳統火鍋名菜,別名紅燒九品。起源於連南彭口溪谷,所謂的“涮九門頭”是由牛肉最精華的九個部位,即牛舌峰、帶百葉的牛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肉中的禿牛、牛肚峰、牛肉的心血管系統、牛肚腰、牛肚壁,經過嚴格的選材、精細的刀功,輔以調料、米酒和幾種中草藥制成。這道菜鮮嫩酥脆,湯汁鮮美。具有健胃益腎、散寒除濕的功效,是藥食兩用的美味佳肴。因為吃的是牛九個部位的肉,幾乎包含了牛的主要精華,所以也有“壹頓吃壹頭牛”的說法。

已列入全國名菜。

芋頭餃:芋頭餃皮呈翡翠色,形似半月形,餡由豬肉、香菇、大蔥等原料制成。皮嫩香,滑糯適口。是連城城鄉人逢年過節必做的傳統名吃。它在連城已經有幾百年了。相傳早期制作的芋頭形似“米桃”(壽桃),俗稱“桃”,又因芋頭團子上桌後要趁熱吃,涼後香味散去,故又別稱“抓燒”(意為熱)。

四寶陽豆腐:福建客家菜四寶陽豆腐是閩西連城縣客家人的特色菜。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這與明清時期鮑斯印刷業的繁榮有很大關系。據說當時印刷車間的工人日夜工作非常辛苦,他們家專門做了壹些清心潤胃,滋陰養元的菜,而陽豆腐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壹道。豆腐由壹種“五月黃”豆制成,是鮑斯的特產,嫩、白、滑、美味。福建客家菜四寶洋豆腐是由鮑斯產的豆腐制成的。

雪花魚糕:連城人喜歡吃魚,不僅因為魚鮮嫩可口,還因為它營養豐富,“有魚”象征著“豐”的好兆頭。連城菜系中淡水魚類菜肴種類繁多,尤其是“雪花魚糕”,制作精美,造型新穎,鮮香可口,已成為宴席中的壹等菜。“雪花魚糕”是用新鮮幹凈的魚,剝去皮和骨頭,拌以肥豬肉、紅薯粉、雞蛋清和調料制成的。將魚搗碎成魚泥,肥豬肉剁成肉泥,將紅薯粉、味精、胡椒粉、鹽、姜汁、蔥汁放入人盤中,放入鍋中蒸熟,然後出鍋切成菱形片,蒸熟後抹蛋清。

“雪花魚糕”又名雪花銀片、融魚,裝盤後看似銀如雪,吃起來鮮香滑嫩。在喜慶的宴席上,人們往往以這道名菜作為宴席是否豐盛的標準,以至於有“不把魚化了,什麽事都辦不成”的說法。在閩西首屆“茶花節”上,這道菜獲得風味小吃第壹名。連城蘭:連城蘭自宋代開始種植,以朋口鎮桂花村最為著名。100多個家庭中幾乎每個家庭都種植蘭花,品種超過100種。上世紀80年代末,朋口農民聯合成立蘭花開發公司,在鎮上建起了近萬平方米的蘭花種植場。在1994第四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彭口農民培育的三友美蝶、南豆素、楊生素等蘭花新品種分別獲得銀獎和銅獎兩項。全縣蘭花種植戶2000余戶,栽培品種130余個,遠銷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

石蓮紙:連城宣紙具有紙薄而韌、色澤潔白、吸水性強的優點,是精裝印刷、復制、繪畫的好材料。連城在古田鎮建立了皮革宣紙生產基地,產品遠銷日本和東南亞。很多名人學者都把連城宣紙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所以連城宣紙不僅為連城賺取了外匯,也為國家贏得了榮耀。

連城根雕藝術:連城根雕始於宋末元初,歷史悠久,藝人眾多。前人的作品多限於神像或案上所展示的吉祥動物。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的根藝產業有了很大發展。作品類型不僅有人物、花卉、動物,還有花卉、人物、案例。湧現出壹批技藝精湛、造詣深厚的根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有的精於簡深,有的以雅取勝,有的師法自然形神兼備,有的匠心獨運。

  • 上一篇:新晉主播丹丹是怎樣的人生體驗?
  • 下一篇:邛崍古玩市場視頻拍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