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壹種西方遊戲,許多長方形多米諾骨牌垂直排成壹排。當1這張牌被輕輕推倒,其他的多米諾骨牌就會相繼倒下。形象地說,“多米諾效應”往往是指壹系列連鎖反應,即“牽壹發而動全身”。
多米諾骨牌據說起源於中國,在17年底和18年初傳入歐洲。據《正字通》記載,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壹種叫“多米諾”的遊戲出現並在宋高宗頒布。當時的多米諾骨牌多由牙齒或動物骨頭制成,所以多米諾骨牌也被稱為“牙牌”。
1849年8月6日,意大利傳教士多米諾在闊別八年後從中國回到米蘭,全家人興奮地迎接他。多米諾拿出了壹個又壹個禮物,而他最漂亮的女兒小多米諾卻只喜歡壹套28骨制品——排九。但她不玩那些傳統遊戲,喜歡根據點數大小來接卡。她的男朋友,智慧阿倫德,是壹個浮躁的人。小多米諾讓他把28張牌壹張壹張地放上去,不要掉下來,並設定完成代碼的時限。如果他沒有成功,他將被限制壹周不能參加舞會。經過7749天的訓練,男友變得剛毅穩重,讓米蘭人驚訝不已。為了讓盡可能多的人玩到優雅的多米諾骨牌遊戲,傳教士多米諾骨牌制作出了現在仍被稱為多米諾骨牌的木制卡片,迅速在意大利和歐洲流傳開來,並以傳教士的名字命名為“多米諾骨牌”。到19世紀,多米諾骨牌已經成為壹項世界性的運動,成為最著名、參與人數最多、地域擴展最廣的非奧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