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逛古董墟雜記散文

逛古董墟雜記散文

《古董圈》裏說:“臺灣最好的古董光景是90年代初的幾年,大陸的東西又好又便宜,大批流向港臺,著實讓人撈了壹把。但從十年前,風向轉了。只幾年功夫,臺灣已是價高物稀,市場不像市場了。基本已無物可買。”

 說臺灣市場如此,大陸古董市場大概景況也是這樣。連我所在的這個小城市裏,也不見得好做吧。

 我所在的城市,曾經也是也是全國最早的古玩市場交易之壹,位列廣東省第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聞名全國。

 城中平日的的古董市場攤子有好幾處,分布於城中各處。本來,在河堤邊擺就的,靠著榕樹,就著樹蔭,望著河水。露天席地,晴日藍天下進行閑適遊逛,是極有風韻的。只是擺的貨物有點讓人倒胃口。

 所謂出土的舊物與懷舊的唱片,舊書籍放在壹起,本來也不算違和。但壹堆堆的舊電腦鍵盤,舊鼠標,舊手機,舊式電話機……長長的線纏繞在壹起,還有壹些茶餅,花瓶之類混放,讓人如入廢品市場。

 實際上,正式的古董專門市場大約只有中心市場這壹帶,而人氣最旺的就是這裏逢周日才開放的墟日。

 目之所及,這裏雖已無復當初的`盛名,但市場內外壹列列古董商鋪還是有寶可淘的。古董商開了多年的店,手裏大多有貨底子,就算抱怨“貨不好走”,可往店壹看,坐的椅子,放的擺件,隨手擺的石頭,那厚實的資產還在呢。

 而人氣高漲的對古董專屬的周日墟日,四方的地攤上放的絕大多數的是新品和贗品。墟日壹到,壹早這裏便沿路鋪陳開,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貨色擺了壹路。

 以前,古董墟上的品種以仿制的高古玉、假翠、新瓷、假畫為多。有時,還會有些帶泥沾土的屏風、石馬。壹小盤壹小盤隨挑的銀元,古錢隨手可得。反正,壹切考眼力,店家對外統稱“工藝品”。

 但近些年,文玩盛行,開始大受大眾追捧。各種手把件及相關品類,如手串、佛珠、核桃、葫蘆;以及南紅、蜜蠟、松石等各種小雕件和鑲嵌品。自然在古董墟也要露個面,湊個熱鬧。

 據說不願沾或買不起真古董而又想風雅壹把的人,都願上手這些東西。加上又是半文半佛的跨界品,更易受各色人等蜂擁追捧。

 市井小巷內,豬肉菜攤前,光膀子的大老爺們脖子、手腕掛滿星月、紫檀、金剛菩提等各種大小珠串、各種彌勒觀音,已成壹道特別的風景。

 這些木頭石頭價錢值不值,我也不懂,我逛墟只圖個開心熱鬧。聽聽考古挖掘故事,祖傳宮廷野史,倒也值消耗壹上午的閑光的。

 要是說:這些文玩價高不值,以這種價位的市場,會異化了文玩的屬性,讓人沒有了逸情和靜氣,只剩下金錢與焦躁。那也談得格調也太高了。

 我只覺得市井雖以收入的薄利去買價高質劣的手串是有些不值,但,能自得地欣賞心儀的東西,何嘗又不是另壹種值得?

  • 上一篇:超級閃光玩具怎麽拿出來?
  • 下一篇:重慶紅綠燈貿易有限公司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