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會造假與做舊,初衷已顯而易見。
然而令化濁這樣的外行感到驚異的是,許多古玩造假與做舊的水平,低劣到令人難以想象。
在我想當然的印象裏,古玩造假與做舊,是壹個非常有技術含量之事。然而實際上,許多的造假與做舊,卻是非常簡單粗暴。
比如用醬油浸泡畫作,以此模仿歲月痕跡。這樣造假出的“古畫”,會有壹股濃濃的醬香味。還比如碗底標準仿宋字體、機制的、簡體“雍正年制”瓷器落款。
如此即是行家們所說的“壹眼假”, 壹眼就能分辨真假,其所能騙到的,怕都是有緣人。
其實仔細壹想,如此似也理所當然。 人心都已經選擇造假、坑蒙拐騙了,又哪裏會有那麽多的匠心?
匠心壹事,往往源於責任與承擔。人為了確保作品不失己身信譽,付出相應的專註與努力鑄造、打磨,從而最終得到善果。
而造假者,大多隱姓埋名、懷抱偷竊之心,試圖少操少勞、靠蒙與騙獲得不菲的回報。有此心態,自然不會有多少責任心與承擔的勇氣,也自然離匠心遠些。
沒有匠心的作品,就會很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話雖如此,縱使古玩中造假多是拙劣,難道就沒有精品,令專家們尚且迷惑嗎?肯定是有的。
那些物件背後難道也沒有匠心嗎?肯定也是有的。
或許可以這麽去說,人之成長,能壹帆風順、朝陽向上,自然最好不過。可極少數的朋友,有時偶爾會誤入歧途。
那些朋友在年少尚未造假時,是極努力、極天賦、極向上的,這培養出了他的匠心。
痛惜的則是後來,少年沒能忍住壹時的落寞,渴望捷徑,最終選擇了造假。
精細的造假,或許會給少年帶來壹時的財富,而損失的則是他自己的良善與進取,久之便會陷入世碌,再難有匠心上的提升。
在旁人、甚至是他自己眼中,他似乎都過的很不錯。可他畢竟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失了些什麽。
仿冒大師的作品,終究不如自己成為壹個貨真價實的大師。
學人化濁
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