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繭”,木制“繭”,木頭兩頭削尖,多以質地細密耐用的槐樹木制成,以木板砍起拍擊,技藝精湛者多以木棍敲起,輪圓扭腰送胯旋擊而出,待聽到“嘩啦”的玻璃碎聲,便壹哄而散,頓時街道冷清,受到牽連的其他玩耍夥伴也為避嫌遁走他處。
沙包,有三面,四面最為常見,五面也有。此雖為女生常有,我們也偶爾玩玩,兩人對拋,中間站立數人躲避沙包,或者抓住,誰被砸中便被替換下場做苦力扔沙包,直至砸中壹人即可登場。
彈弓,鐵制的手把或者天然樹杈子去皮修飾而成,皮子多為自行車內胎裁剪兩段,上佳的為醫用膠管,再找壹塊長方形皮革作為彈丸的容身之處。這個是皮孩子必備的上乘武器,飽受遭殃的是鄰家的雞鴨和光亮的玻璃,當然樹梢枝丫上翹立的麻雀是主打目標。
箭,線軲轆中間有孔,剛好容下高粱桿的箭身,動力裝置為彈性極佳的各種皮子捆紮在線軲轆的腰身。箭頭用鐵絲,壹頭磨尖,壹箭射出必有中的,此箭因尾部無羽翼,故射程不遠,但其傷害卻不可小覷,兒時的夥伴曾差點遭受傷害,幸虧彼時在冬季頭戴皮帽,箭生楞楞地硬是插在眉心帽沿厚實之處,好在透出的箭尖只是刺破皮膚流下幾滴艷紅艷紅的血。
拾“砵古”,“砵古”,有用心撿拾大小壹致的天然石頭,亦有精心打磨而成的壹副,5—10顆不等,更有甚者泱泱壹堆,約有幾十上百顆,布袋壹裝隨手壹倒三五好友輪流靠邊撿拾,不得觸碰其它石子。
“打官”,用不同大小的石頭排列組合成人的眼、耳、鼻、嘴、眉五官,然後投石擊打,打倒為贏,贏者即可牽扯敗者耳鼻胡鬧壹番,立好再來如此反復其樂無窮。
“打瓦”,投擲,跳躍組合而成的 遊戲 ,後瓦投擲觸碰前瓦,然後按規定動作按照畫好的格子跳躍而去,多數夥伴都倒在最後壹關。
油燈,用墨水瓶,或者藥水瓶,最好是鐵蓋,然後用輪胎氣門,內穿棉線做燈芯,瓶內裝滿火油用做日常照明。
木制假槍,純木頭精心挑選,純手工打造,隨身攜帶,壹個男孩子如果無法打造這樣壹把槍就會被夥伴瞧不起,但凡能腰別壹把甚用不頂的木制手槍,就會趾高氣揚,鼻孔朝天那得意洋洋的神氣,神靈活現的壹個翻版“嘎子”。
“手槍”,木制假槍的升級版,如同黃金色的“沙漠之鷹”壹個檔次,精華之外高大上。用鋼條框架(也有木制框架),自行車鏈條槍管,彈殼槍頭,輪胎皮筋為動力裝置,可以撞擊火柴頭,聽響,而也有人將火藥裝滿彈殼,但常因危險且轟鳴巨大而不能把持。
“油筆槍”,用空的圓柱筆芯,鋼條,兩粒用嘴嚼過的紙粒,先將壹粒推至前端,然後將第二粒塞入,用鋼條猛力向前推出利用空氣的急速壓縮將第壹粒射出,這個打在皮膚上生疼。
溜,陜西稱“猴”,即陀螺。木制,底部嵌壹鋼珠,用鞭子抽打旋轉,以比試旋轉的時間久長為輸贏。
柳哨,春季草木皆青,萬物復蘇的季節,將柳條折下,剝離出木幹余皮制作為口哨,吹的“嗡嗡”作響,水平超高者,可制作成笛,音多而婉轉。
紙泡,用兩張書紙交叉疊制,壹面平整,壹面交叉四個三角形,置於地上互相拍打,令其翻轉便可收為己有。那時我曾身著父親的黃色軍上衣,利用長袖善舞借用風力。也曾疊成兩面壹樣的紙泡,反轉過來還是同壹面,小小腦瓜轉速超高,鬼心眼子壹個賽壹個。
玩泥巴,土註水成泥,糅合均勻做成碗狀刻意在底部預留壹處或幾處薄弱,翻轉用力甩將至地上,用氣流沖開“叭叭”作響,對手將用自己手中的泥塊補全所有漏洞。
滾鐵環,最大眾的自制 遊戲 ,無需贅言。
彈玻璃珠,這種相對高檔的玩具 遊戲 ,對於我們來說有些奢侈,我們只能看看,所以不甚喜愛,偶爾得到壹兩枚彈珠便如獲至寶,藏起來。
紙鳶,自制的簡易風箏,至簡的為壹長條白紙,約尺許長,細繩也短,三五米長即可,呼啦啦壹陣猛跑,風起升至丈高處,樂不可支,復起又是壹頓猛沖。
直升機,雪糕棒,薄片狀,底部嵌入細木棍,雙手合力向上壹搓,雪糕插片急速旋轉著鉆向天空,能飛好高好久。
紙飛機 ,壹張紙三五折疊隨手而成,哈兩口氣,仰首望向高空順手壹擲,打著旋撲棱棱完美地鉆向空中,或者壹頭栽下功敗垂成,面色微腩撿拾諏做二三,口中念念有詞滿腹希望再揚手起飛。
紙輪船,壹張紙幾經周折翻轉疊成,放在水盆中漂浮,有心者立旗桿於船中心。有個別的會將蠟燭燃起將蠟液塗滿船底,壹艘這樣特制的輪船要玩好久,我們的快樂就如此簡單。
“東西南北中”,用紙疊成四面開合,並在每壹面上寫著特定的詞語或者情景。操控者讓人隨意選擇任壹方向,然後再說橫幾豎幾,根據叫出的具體數字開合來查看選取的內容。
“割地”,其實我都已經忘記了 遊戲 的名字,極其簡單,制作只需將鐵條壹端打薄成片,並將頭部磨尖,在雨後的濕地上劃壹個框,然後用制作的銳器,輪流投擲插向框內,不斷分割,直至壹方失敗。
軍棋,象棋,至簡用紙片替代,或用木頭精心刻制,多為愛棋的大人們請相好的木匠加工而成,我等小屁孩也有制作但粗糙難看,形狀極不規則,記憶中我最喜愛的是大哥在民兵訓練時收集的手榴彈後蓋制作的壹副象棋,平面用黑紅油漆將字塗的明晰艷麗,凹處塞進實木,拿在手裏沈甸甸特有感覺,馳聘沙場意氣風發舍我其誰好不快哉。
“下大梁”,隨手就地取材,壹方用木頭,壹方用煙頭,甚至是壹個煙盒也能成,壹個用內芯的錫紙,壹個用外層煙紙,在地上劃出框框,妳來我往,老少皆宜,樂此不疲的廝殺,廢寢忘食,這個至今還是家鄉老頭們聚在壹起的營生。
“滑冰板”,木棍制作成簡易的,木板的是完整版,底部兩根木棍下方固定上稍微粗壹點的鐵條,易於在冰面上滑行且方便可控方向,板面大小約兩腳見方,然後再用木棍鋼條制作成冰錐,蹲立在板上,兩手抓緊冰錐齊力刺向冰面利用反作用力向前滑行。
“拔梗”,名字待考究,主要是用楊樹葉子的根部,來互相對戰看誰能把誰拉斷,有經驗的壹般先把楊樹葉子的根部搓軟,最好是能撿拾到掉落幾天有些衰敗的老葉子的根比較結實,新葉子的根部水分充盈,很脆壹拉就斷。
藏貓貓,按說這個是沒有玩具的 遊戲 ,可以略過,但實在是勾起了我不吐不快的欲望,因為有壹次我藏在草垛裏睡著了,讓家人壹頓好找,我也為此挨了壹頓胖揍,長記性了,三十多年也沒忘。
“鬥雞”,根據個人習慣隨意提住壹只褲腳,或者抓緊腳腕,蹦蹦跳跳利用形成的三角膝部,或頂,或壓,或挑將對手掀翻為勝。
“擠墻根”,壹下課教室外墻根,中間兩人對頂,其他人呼啦啦由兩邊向中間用力擁擠,擠出者復加入兩端,以在隊伍時間久者為樂,也許當時教室沒有取暖,同學們課下抱團運動取暖而產生。
“跳馬”,利用“將軍寶”正反面首先挑出第壹匹馬,然後小夥伴輪流跳躍而過,壹般頭幾輪次由於馬升的不高都能壹躍而過,後面個子矮小彈跳力差點的就過不去了,被馬擋下便替換為馬。
“傳電”,這個也是無須工具的 遊戲 ,就是個瘋跑,我在《我的家,在五龍河邊》中有所描述,不再贅言。
諸如女孩子玩的跳繩、皮筋、翻紅繩、踢毽子、收集糖紙,有的男孩收集煙紙等在我眼裏那是不屑壹顧的。
最後我覺得還是要提壹下“小人書”,圖文並茂巴掌大小,壹毛兩毛壹本,殘缺的五分錢也能拿下。我曾用壓歲錢和自己挖“節流鬼”掙的錢與兒時的小夥伴合夥收集了不少,如今卻怎麽也找不到了。
其實好多 遊戲 的玩法記憶模糊,文中的玩法延伸是我憑借記憶拓展出來的,並非憑空臆想捏造,但也留下這無法彌補的玩法不全的缺憾。
絮絮叨叨羅列了這三十多種自食其力的兒時 娛樂 ,其中有多個 遊戲 名字都是我根據 遊戲 內容杜撰的,當時也許並沒有名字,但卻實實在在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快樂,相比當下雖然 遊戲 名目繁多,卻無法給人帶來愉悅,更缺失嚴重的是自我動手能力的鍛煉。
很慶幸我們有壹個玩出來的快樂童年。
也願我們快樂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