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撈專家親歷奇境
“幾天內,我和3個夥伴在水下幾公裏的水域搜尋‘神戶丸’號,但沒有發現壹點蹤影,龐然大物究竟在哪裏呢?”
“正當我們沿著湖底繼續向西北方向搜尋時,我忽然覺得眼前壹亮,透過防水鏡,發現前面不遠處閃出壹道耀眼的白光,飛快地向我射來。”
“頓時,平靜的湖底出現了劇烈的震動,身邊呼嘯如雷的巨聲滾滾而來,壹股強大的引力將我緊緊吸住。我感到頭昏眼花、神誌麻木,身體無奈地隨著吸力昏昏向前。”
“這時,有壹樣東西重重地捶擊了我的腰部,我忙用手抓住它,原來是壹只大箱子。劇烈的疼痛使我的神誌變得清醒起來,拼命與吸引力抗衡。”
“白光肆虐地在鄱陽湖底翻滾,我的同伴隨著白光而去,就此下落不明……”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潛水打撈專家愛德華·波爾在《聯合國環境報》上發表的回憶文章,披露了他在鄱陽湖底親歷的這壹奇境。
死裏逃生的經歷,使愛德華·波爾終生難忘。他眼中的鄱陽湖是“‘魔鬼三角’,湖面恬靜、優美,湖底神奇、恐怖,是壹生中遇到的最危險、最可怕、最令人心驚的死亡之湖。”
事情要追溯到抗日戰爭末期。
1945年4月16日,2000噸級的日本“神戶丸”號運輸船裝滿了從中國各地掠奪而來的金銀財寶,從鄱陽湖畔起錨,準備出長江回日本。但運輸船在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悄無聲息地沈入湖底,船上200多人無壹生還。
消息傳出後,駐九江的日軍大為震驚,派出壹支優秀的潛水隊伍,到事發地搜尋。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又發生了,在30多米深的水域內,除了山下提昭壹人外,其余的潛水員均壹去不復返。而山下提昭上岸後,也是神色異常、恐懼萬分,說不出話來,不久便精神失常了。
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自然不會放棄“神戶丸”號上的財寶,於是專門請來了以美國著名的潛水打撈專家愛德華·波爾為首的潛水隊。
打撈從1946年夏季開始,耗資數萬、費時數月,但不僅沒有找到“神戶丸”,潛水隊中也有幾名成員不幸失蹤。
更為奇怪的是,所有生還者對打撈過程均三緘其口,真相不得而知。
潛水員終遭不測
鄱陽湖的奇異現象引起了有關方面的註意。
1990年,江西省政府組織了壹支專家考察隊到鄱陽湖水域考察,海軍方面還派去了幾名優秀潛水員協助。然而,當他們潛入水域後,發現方圓幾十裏不見沈船蹤影,千百年來在此沈沒的大小船只竟都不翼而飛了。
壹位名叫申大海的潛水員心有不甘,與助手小王壹起私自決定入水取樣。誰知3個小時後,申大海也不見返回,小王遂鳴槍報警,全體潛水員下水搜尋,終不見申大海蹤影。直到次日下午,當地農民在老爺廟後15公裏的昌芭山湖發現了申大海的屍體。
奇怪的是,昌芭山湖不僅高出鄱陽湖12米,而且與鄱陽湖互不相通,申大海的屍體怎麽會在此出現了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據說從1970年夏季開始,人們便發現湖內有壹神奇的怪物在此興風作浪。而且,目擊者說法不壹,有的說“湖怪”像幾十丈長的“大掃帚”,有的說似壹條“白龍”,也有的說像個張開的大降落傘,渾身長滿眼睛,還閃著“金光”。
不僅如此,壹旦“湖怪”出現,鄱陽湖上空必定是風雨雷電同來、嘯聲震耳欲聾,而鄱陽湖內也如翻江倒海壹般。黑夜裏,湖面上會閃爍出巨大的熒光圈,附近老百姓的井裏也會發出奇怪聲響……考察隊設立的3個氣象觀測站,經過風力測試以及地勢、水域勘察,得出4項結論:其壹,沈船事故是由於突然出現的狂濤巨浪引起的;其二,風浪持續時間極短,僅僅幾分鐘;其三,風浪來時,黑霧彌漫、怪嘯不斷,能見度極差;其四,沈船事件多發生在春夏之交。
令人驚訝的是,老爺廟正處在北緯30度線上。
北緯30度是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奇聞和奇謎匯集的焦點地區。沿地球北緯30度線前行,眼前既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又是世界上許多令人難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謎所在地。比如,恰好建在地球大陸重力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令人難解的獅身人面像之謎、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達西裏的“火神火種”壁畫、死海、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令人驚恐萬狀的“百慕大三角區”以及讓無數個世紀的人類嘆為觀止的遠古瑪雅文明遺址。這些令人驚訝不已的古建築和令人費解的神秘之地匯聚於此,不能不叫人感到異常蹊蹺和驚奇。
北緯30度線也常常是飛機、輪船失事的地方,所以人們把這個區域稱為“死亡旋渦區”。
廬山的“傑作”
科學是不能穿鑿附會的,先後來到老爺廟水域考察、研究的50多位科研人員,根據所得數據,終於揭開了沈船之謎。
老爺廟水域是鄱陽湖少有的大風區,這壹水域大風頻發歷史上早已有記載,科學研究證實正是大風造成了沈船。那麽,鄱陽湖的大風來自何方?
科研人員的結論是:來自“奇秀甲天下”的廬山。廬山以其激蕩的氣流,在老爺廟附近“興風作浪”、制造悲劇,成為數百起船毀人亡事件的“罪魁禍首”。
老爺廟水域正處於地形的“喇叭口”當中,當冷空氣南下、吹偏北風時,由於湖面出口變小和風速加快,以致湖面上波濤洶湧。春夏季節,湍急的風和湖面與陸地之間的勢力差,又誘發了龍卷風,再加上幾股強大的水流在此交匯、紊亂異常,形成強烈旋轉的旋渦,造成船只顛覆。
最近,科研人員又提出壹項新的見解:整個地球迄今還存在的地球形成期所具有的原始氣體是鄱陽湖沈船的“元兇”。
據研究,這些原始氣體會因為地殼裂縫、地殼運動、火山爆發、地震等活動釋放出來,形成海底水化天然氣。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王先彬研究員和核工業總公司杜樂天高級工程師的研究表明,固有的特殊屬性導致了災難頻發。這些特殊屬性是——冰體溶解,會降低水的浮力,造成船只下沈;進入空氣後,會在空間造成局部缺氧,導致發動機無故熄火;聚集在艙內的甲烷氣體達到壹定濃度時,如果遇上火花會發生爆炸,使船舶失事。
科學家們推測,大西洋百慕大魔鬼三角區發生的災難,也可用上述理論來解釋。
當然,每天在鄱陽湖上航行的船只數以百計,險遭不測的幾率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鄱陽湖進行科學探索,揭開鄱陽湖的神秘面紗、還真相於天下,還是有其獨特科學價值的。
■鏈 接
鄱陽湖沈船由來已久
鄱陽湖,古稱“彭澤”,又名“彭蠡”,位於長江南岸,在江西省北部,面積3583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不過,現在鄱陽湖之所以令世人矚目,並非因為它盛產淡水魚類、是江西省最大的淡水魚類生產基地,而是因為在這裏發生了“神戶丸”號等壹系列不尋常事件,其中最“惡名遠揚”的是此地屢屢發生沈船事件。
江西省都昌縣船督站的資料證實,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近200艘船在鄱陽湖西部水域內沈沒。
20世紀60年代初,從松門山出發的壹艘漁船北去老爺廟,船行不遠,即在岸邊眾多送行者的眼皮底下突然沈入湖中。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更是“變本加厲”——1985年3月15日,壹艘載重25噸、編號為“饒機41838號”的船只,於早晨6時沈沒於老爺廟以南3公裏處;1985年8月3日,是鄱陽湖“黑暗的日子”:江西省進賢縣航運公司兩艘載重20噸的船只,在老爺廟附近水域沈沒。同壹天,遭受同樣厄運的船只竟然多達12艘之多;1985年9月1日,壹艘來自安徽、運載竹木的機動船,在老爺廟以北附近水域突然下滑;1986年3月15日,江西省豐城縣小港鄉壹艘編號為“豐機29356號”、載重為20噸的機動船,在老爺廟水域正常航行過程中突然沈沒;1987年,經有關部門統計,在老爺廟壹帶沈沒的各類船只有20多艘;1988年,據都昌縣航監站負責人稱,又有數十艘船只在此沈沒。
* 鄱陽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16日,2000多噸級的日本運輸船“神戶丸”行駛到江西鄱陽湖西北老爺廟水域突然無聲無息地失蹤(沈入湖底),船上200余人無壹逃生。其後,日本海軍曾派人潛入湖中偵察,下水的人中除山下堤昭外,其他人員全部神秘失蹤。山下堤昭脫下潛水服後,精神恐懼,接著就精神失常了。
抗戰勝利後,美國著名的潛水專家愛德華·波爾壹行人來到鄱陽湖,歷經數月的打撈仍壹無所獲,除愛德華·波爾外,幾名美國潛水員再度在這裏失蹤。
過去了40年後,愛德華·波爾終於向世人首次披露了他在鄱陽湖底失魂落魄的經歷。他說:“幾天內,我和三個夥伴在水下幾公裏的水域內搜尋“神戶丸”號,沒有發現壹點蹤跡。這壹龐然大物究竟在哪裏?正當我們沿著湖底繼續向西北方向尋去時,忽然不遠處閃出壹道耀眼的白光,飛快向我們射來。頓時平靜的湖底出現了劇烈的震動,耳邊呼嘯如雷的巨響隆隆滾來,壹股強大的吸引力將我們緊緊吸住,我頭暈眼花,白光在湖底翻卷滾動,我的三個潛水夥伴隨著白光的吸引逐流而去,我掙紮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