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醉翁亭記的壹切相關資料

醉翁亭記的壹切相關資料

《醉翁亭記》賞析

《醉翁亭記》作於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當時歐陽修正任滁州太守。歐陽修是從慶歷五年被貶官到滁州來的。被貶前曾任太常丞知諫院、右正言知制誥、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等職。被貶官的原因是由於他壹向支持韓琦、範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對保守的呂夷簡、夏竦之流。韓範諸人早在慶歷五年壹月之前就已經被先後貶官,到這年的八月,歐陽修又被加了壹個親戚中有人犯罪,事情與之有牽連的罪名,落去朝職,貶放滁州。

歐陽修在滁州實行寬簡政治,發展生產、使當地人過上了壹種和平安定的生活,年豐物阜,而且又有壹片令人陶醉的山水,這是使歐陽修感到無比快慰的。但是當時整個的北宋王朝卻是政治昏暗,奸邪當道,壹些有誌改革圖強的人紛紛受到打擊,眼睛睜地看著國家的積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長,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沈重的憂慮和痛苦。這是他寫作《醉翁亭記》時的心情,這兩方面是糅合壹起、表現在他的作品裏的。

《醉翁亭記》寫得格調清麗,富有詩情畫意。這篇散文寫了兩部分內容:第壹部分,重點是寫亭;第二部分,重點是寫遊。而貫穿全篇的卻是壹個“樂”字。為了領悟這醉翁之意,就讓我們來***同觀賞壹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

文章壹開頭是“環滁皆山也”這壹句經過千錘百煉的句子,筆墨少而含量大,壹下子把群山環抱的滁州的壯麗山景展示在妳的眼前,聯綿不斷,巍峨壯觀。當妳正為宏偉的群山陶醉時,作者又提醒妳註意“西南諸峰”,那裏樹林和山谷尤其美好。當妳正被“西南諸峰”吸引時,他又告訴妳,再往遠看,那樹木繁茂,幽深而秀麗的,就是瑯琊山。這樣,從群山到諸峰到瑯琊,由遠而近,盡收眼底。再進山走六七裏路,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壹條山泉從兩座山峰之間奔瀉而出,這就是釀泉。這裏作者把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糅合在壹起,靜的山景和動的釀泉,相映成趣。當妳還來不及飲壹口甘冽的清泉水,又峰回路轉,忽見有壹亭子,緊靠在泉邊,四角翹起,猶如鳥兒展翅欲飛,這就是醉翁亭。於是,壹幅群山巍巍,山泉潺潺,飛亭展翅,山、泉、亭相互輝映的秀麗山水圖,生動形象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接著,作者探根尋源,指明建亭的就是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就是太守。太守自稱“醉翁”,所以也就叫此亭為醉翁亭。為什麽身為太守的歐陽修常同客人來這裏喝酒呢?為什麽喝得不多就醉了呢?為什麽歐陽修到滁州當地方官的時候正是壯年,卻自稱是“翁”呢?不言而喻,這裏面蘊含著他遭受貶謫,才能不得施展,理想不得實現,不得已而只好借酒澆愁的郁悶和悲苦!“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欣賞山水之樂,雖樂中寓悲,但畢竟可以譴愁,這就為第二部分寫遊之樂奠定了基礎。

醉翁亭的山水是美的,醉翁亭的山間景物,由於朝暮的變化和四季的變幻,顯得更加美麗可愛。清晨旭日東升,霞光璀璨,霧消露散,青山蒼翠,清新寧靜;傍晚夕陽西下,暮靄雲集,山巖洞穴,昏暗幽靜,令人陶醉。春天,野花競開,幽香撲鼻;夏天,秀木繁茂,濃蔭蔽日;秋天,風霜高潔;冬天,水落石出。四季變幻,奇景疊山。欣賞醉翁亭的山景,樂趣是無窮無盡的。

觀賞醉翁亭變幻的山景,固然其樂無窮,但在醉翁亭觀看人們行遊,並在那裏宴飲,更是別有壹番樂趣。背著東西的,邊走邊唱;走累了的,在樹下休息,怡然自得。人們前呼後應,老人小孩,往來不絕。這裏有靜有動,有聲有態,描繪了壹幅生動的滁人遊樂圖。接著又寫到肥魚泉酒、山肴野蔬的太守宴,以及夾雜在眾人壹片歡樂之中的“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的太守醉態。在極寫歡樂中,把太守復雜的心境,也微妙地表達出來了。

最後作者從禽鳥之樂,賓客之樂及太守之樂的不同內容和感情的對比中,推論出“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了,能與民同樂;醒了,能寫《醉翁亭記》壹文的,就是太守歐陽修。筆墨簡練含蓄,寓意深遠。

《醉翁亭記》確是壹篇風格清新、搖曳生姿、優美動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對滁州優美山水風景的謳歌,對建設和平安定、與民同樂的理想社會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悶,這對宋仁宗時代的昏暗政治,無疑在客觀上是壹種揭露,這些自然都閃爍著思想光芒。尤其是這篇文章的語言,準確、鮮明、生動、優美,句式整齊而有變化,全文重復運用“……者……也”的句式,並且連用二十壹個“也”字,增強文章特有的韻律。這些方面,都是可資借鑒的

歐陽修散文的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歐陽修是我國十壹世紀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詩、詞在北宋文壇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認為當時的文壇領袖、古文運動的領導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為突出。他壹方面在繼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韓愈、柳宗元、李翺等人的創作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特有風格,同時對於當時以及其後明、清兩代的壹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創作,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中國的散文,自周、秦以來,曾經放射過燦爛的光芒,出現過象左丘明、孟軻、莊周、賈誼、司馬遷、劉向、班固等傑出的作家。但自兩晉、南北朝壹直到唐代中期,綺麗淫靡的駢儷文盛行,使文風受到重大的破壞。以韓愈、柳宗元為代表的唐代古文運動,可以說是壹場重大的文藝改革。所謂古文運動,就是恢復古代的散文創作,以區別於當時的駢文。韓愈、柳宗元在這次運動中著有很大的功績。

歐陽修在北宋中期所領導的新古文運動,可以說是唐代韓柳古文運動的繼續。在宋初西昆體作者楊億、劉大年等繼續提倡晚唐、五代浮華輕靡文風的影響下,宋初文壇壹度極端崇尚“窮妍極態”的文風,韓愈的文集早已束之高閣,連名字都很少有人提到。歐陽修和他的同誌尹誅、梅堯臣、蘇舜欽等人,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擔負起文藝改革的重任。

歐陽修在《記舊本韓文後》壹文中,記述他少年時從廢書麓中得到韓愈的文集後,如何補綴校訂,廣為宣傳,終於改革文風,達到“學者非韓不學”的盛況。歐陽修平生以韓愈的繼承人自命,當時人也以此評價他。蘇軾就說過:“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居士集序》)歐陽修學習韓愈,主要的成就不是在道統上繼承“文以載道”的那壹套,而是在散文的創作方面,將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統壹起來,強調作品必須有作者個人的特色,藝術風格必須有獨創性,反對因襲模仿。因此他雖然標榜學習韓愈,但能戛戛獨造,自成壹家,創造出壹種與韓文不同的散文風格。總的說來,韓文以氣勢雄壯見長,歐文則以情韻優美見長。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有這樣壹段話:“歐公文學韓而頗不似韓,此公文之所以能於八家中自樹壹幟也。”這種看法是很中肯的。

韓愈領導唐代古文運動,提倡寫作要“文從字順”,但事實上他有壹些作品如《曹成王碑》、《平淮西碑》等,有意識地摹仿尚書等古代經典著作,生吞活剝,讀起來覺得詰屈聱牙。柳宗元有壹些作品如《晉問》、《起廢答》也還存在較濃厚的六朝駢儷氣息。歐陽修的作品就不同,可以說是完全做到平易自然的地步。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說:“韓柳猶用奇重字,歐蘇惟用平常輕虛字,而妙麗古雅,自不可及”。自唐代以來的文藝改革運動,在歐陽修的散文裏,可以說是完成任務了。

歐陽修在散文寫作方面的成就,是在學習司馬遷、韓愈等前代作家創作的基礎上,將議論、敘事、寫景和抒情融合而成為情文並茂,無所不可的創作方法,充分發揮不受對偶聲調束縛的散文寫作的優越性。以作品的內容而言,歐陽修的散文善於敘事,善於寫景,善於抒情,具有壹定的思想性。就寫作的技巧而言,歐陽修的散文善於用宕筆,善於用疏筆,善於吞吐夷猶,善於抑揚頓挫。讀起來感到層次曲折,氣勢流暢,音節鏗鏘,情韻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性。蘇軾說他的散文“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居士集序》)。十分概括地說明歐陽修在繼承前代作家寫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歐陽修的寫作態度是極其認真嚴肅的。他自己說“予平生文章,多得之三上,謂馬上、枕上、廁上也,惟此可以稍構思耳”(《歸田錄》)。可見他對於寫作態度的認真,雖行路休息時也不肯放過。對於已經寫好的作品,壹感到不愜意,便立即改正。著名的《醉翁亭記》,開始寫環滁山名,有好幾百字,最後改定時,只剩下“環滁皆山也”五個字。到了晚年自定文集時,寒冬天氣還工作到夜深,可見他寫作態度的嚴肅。

歐陽修文集中的壹部分墓誌銘、詩文集序和園亭雜記最能代表他的散文風格,也是藝術性最突出的部分,以下試就這幾方面略加論述。

(壹)關於墓誌壹類的作品,在歐陽修的文集中,分量幾乎占到壹半以上。本來在韓愈柳宗元的作品中,有關墓誌壹類的文章,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替死人說好話,在當時是壹筆很可觀的收入,韓愈因此而受到諛墓之譏。在歐陽修所作的墓誌中,諛墓之處當然也在所難免,但主要的是在作者為壹些好友如石曼卿、蘇子美、梅聖俞、江鄰幾、尹師魯等人所作的墓誌中,卻創造出作者特有的情文並茂的風格,具有壹定的文學價值。

北宋是壹個積弱的王朝,從建國開始,就采取對內鎮壓對外屈辱的政策。到了中期,階級矛盾已經發展到非常尖銳的程度,不但廣大農民備受官僚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即是壹般沒落的中小地主階級也受到當權派的壓制,感到政治上沒有出路。這個階層中的壹些人物,曾經希望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但結果都歸於失敗,因此往往宦途失意,潦倒終身。歐陽修本人也出身於沒落的下層官僚家庭,早年宦途也備歷坎坷。因此既與他們有深厚的友誼,又深切同情他們的遭遇,為他們所作的墓誌中,大多是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作品。下面是《黃夢升墓誌銘》中間的壹部分:

予少家隨州,夢升從其兄茂宗官於隨。予為童子,立諸兄側,見夢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飲酒談笑,予雖幼,心已獨奇夢升。後七年,予與夢升皆舉進士於京師,夢升得丙科。初任興國軍永興主簿,怏怏不得誌,以疾去。久之復調江陵府公安主簿,時予謫夷陵令,遇之於江陵。夢升顏色憔悴,初不可識,久而握手噓嚱飲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予益悲夢升誌雖衰而少時意氣尚在也。後二年,予徙乾德令,夢升復調南陽主簿,又遇之於鄧。間嘗問其平生所為文章幾何,夢升慨然嘆曰:“吾已諱之矣,窮達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於世人也”。求之不肯出,遂飲之酒,復大醉起舞歌呼,因笑曰:“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讀之博辯雄偉,意氣奔放,若不可禦。予又益悲夢升誌雖困,而文章未衰也。

描寫壹個下層官僚知識分子的僚倒形象,真是栩栩欲生。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二)關於序跋壹類的作品,最突出的是歐陽修所作的《五代史》,在二十四史中有很高的地位,為歷來史學家和散文家壹致公認。二十四史中素以《四史》為最善,以文章而言,《史記》豪宕、《漢書》整飭、《後漢書》簡煉、《三國誌》疏淡,各有特色。此外就要算《五代史》了。清人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對《五代史》的評價是:“不惟文筆潔凈,直追史記,而以春秋筆法,寓褒貶於紀傳之中,則雖史記亦不及也”。這種評論,雖然站在傳統的史學家立場上,但《五代史》方筆潔凈老練,的確是很突出的。尤其是那幾篇序文如《伶官傳序》、《宦者傳奇》、《壹行傳序》,既是沈痛的史論,又是優美的散文。近千年來,早已膾炙人口,被公認為是《史記》以後最傑出的史論。下面是《伶官傳序》的後半部分: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壹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感慨淋漓、抑揚頓挫,兼而有之。無怪明人茅坤評為“千年絕調”。

歐陽修為壹些好友所寫的詩文集序,也擺脫前人創作的規律,創造出自己的風格。《釋秘演詩集序》和《釋惟儼文集序》通篇以作者好友石曼卿和這兩個和尚的交誼為骨幹,極力摹寫石曼卿的懷才不遇和這兩個和尚的不合時宜,至於詩文集序的主題,只輕輕壹筆帶過。通篇章法變化,筆勢騰挪,波瀾壯闊,可以說是兩篇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關於雜記壹類的作品,唐宋以前,可以酈道元的《水經註》為代表,描寫山水極其出色。柳宗元的山水雜記,在繼承《水經註》的基礎上,字鍛句煉,窮態極妍,使讀者加入深山空谷,有壹種冷寂幽峭之感。歐陽修的園景雜記,則完全不同,可以說是兼有幽雅和富麗兩種特點,使讀者如身入景色秀美的園林,極賞心娛目的能事。《醉翁亭記》和《真州東園記》是歐陽修的兩篇獨創壹格的雜記,他的兒子歐陽發說是前未有其體。《醉翁亭記》連用二十個也字,將醉翁亭的動態、靜態、風景、人物全部包括在內,為歷來讀者所傳誦。著名詞人秦觀評論說:“《醉翁亭記》用賦體”。《真州東園記》通過園主許子春之口,將東園的今昔興廢,作具體的對比,壹座繁華富麗的園林,便躍然紙上。下面是文中的壹段:

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臺,吾望以拂雲之亭;池,吾俯以澄虛之閣;水,吾泛以畫舫之舟。敞其中以為清宴之堂;辟其後以為射賓之圃。芙渠芰荷之的歷,幽蘭白芷之芬芳,與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蔭,此前日之蒼煙白露而荊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動搖而上下,其寬閑深靚,可以答遠響而生清風,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風雨,鼪鼯鳥獸之嗥音也。

《豐樂亭記》也以善用宕筆著名,下面是其中的壹段:

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間,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傑並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聖人出而四海壹,向之憑恃險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商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上面先說“故老皆無在者”,下面又說“而遺老盡矣”,似重復而實非重復,行文極騰挪跌宕之能事,這就是後來散文家所艷稱的“六壹風神”。(歐陽修別號“六壹居士”)

此外,《峴山亭記》撫今思昔,神韻縹緲。《有美堂記》筆勢夭矯層層深入,突出有美堂,均屬雜記中的傑作。

清人姚鼐歸納前人散文風格為“陽剛”與“陰柔”兩大類。所謂“陽剛”的文章,氣勢雄偉,是壯美。“陰柔”的文章,情韻幽雅,是優美。歐文可說是“陰柔”壹類的代表作。同時的著名散文家曾鞏和蘇轍,風格也很相近,尤其是曾鞏,受歐陽修的影響最深,文章雍容醇雅,因此後人並稱為歐曾。

明代是壹個八股文烏煙瘴氣的時代,文風極其頹靡卑下。高壹點的以摹擬古人為能事,所謂“文必漢魏、詩必盛唐”。當時文壇上有名的前後七子,如李攀龍、王世貞等都制造出大量的假古董。這些作品,只有軀殼,沒有靈魂,只有摹擬,沒有創造,根本談不上有什麽文學價值。到中葉以後,茅坤、歸有光提倡學習唐宋,提倡“文從字順”,這就是擬唐宋派對擬漢魏派的鬥爭。歸有光以抒情小品文見長,寫出了壹些文學價值較高的作品,如《先妣事略》、《寒花葬誌》、《項脊軒誌》等,情感真摯,描寫真切,文字平易流暢,很能感動讀者,可以說是歐陽修以後最能得其神似的了,只不過是規模較小而已。

到了清代,桐城派古文盛行。其領袖人物方苞、姚鼐等論文,俱以雅潔為宗,也以神韻為努力的方向。在學習前代作家方面,則標傍近宗歸有光而遠溯歐曾。在他們的作品中,如劉大櫆的《遊浮山記》、姚鼐的《登泰山記》等,受歐陽修的影響很深。林紓就說過:“惜抱(指姚鼐)慕韓而近歐”。總的說來,桐城派的散文風格偏重於“陰柔”壹面,因此,以歐陽修為主要的學習對象,就勢所必然了。

《醉翁亭記》中“而”字的妙用

《醉翁亭記》是散文中別出壹格特具風采的名篇,也是體現歐陽修散文風格的代表作。歷來人們稱贊文中多用陳述句,並以二十壹個“也”字作句尾,形成壹種別致的詠哦句調。我認為除了這個特點之外,還奇妙地用了二十五個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美,從容婉轉、娓娓動聽。

文中除“已而”壹處作表時間詞用外,其余的“而”都作連詞用。有的連接狀語和謂語,幫助描述動作的情狀,如“雜然而前陳者”、“起坐而喧嘩者”。有的連接兩個前後有因果關系的主謂詞組,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瞑”。有的用於連接兩個謂語,如“往來而不絕者”,把來往的人多與延續時間長兩方面緊連。有的連接前後有因果關系的兩個謂語,如“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前句使人恍如既看到漫山遍地的野花競相開放,又聞到鮮花的幽香,後句則使人象在酷暑烈日當空時置身於橫柯上蔽的濃蔭之中,頓覺涼爽。有的“而”是連接兩個句子的,如“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把釀泉的潺潺水聲和水從兩峰間飛瀉直下的氣勢由“而”緊連,則水之聲勢並現。反之,若不用“而”,就會使人覺得潺潺水聲與水之氣勢互不相關似的,影響了表達的準確和描述的效果。

文中絕大部分“而”用於順接,少部分用於逆連。如“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三個加黑的“而”是用於逆連的,把禽鳥之樂、賓客之樂、太守之樂這三種樂在內容上的不同之處委婉含蓄地表現出來了。

文中用二十四個連詞“而”,用法隨內容之異而多變,作為連詞“而”的幾種用法基本上有了。

《醉翁亭記》裏有許多是駢偶句,“而”字則使這些句子的表達方式靈活多變。如“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與“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都是六字壹句,但“而”字的位置不同,句子結構節奏也隨之產生變化,不顯得呆板。文中第三、四小節是描寫山間朝暮、四時不同的景色和人們遊山之樂的,***分六層(“朝而往,……而樂亦無窮也”,作為過渡句,不列入層次內。)除第壹層和第六層用“……者,……也”句式作結束句外,中間四層都用“……而……者,……也”句式作結束句。每壹層最後壹句的句式基本壹致,但句子長短參差不壹,結束句中都用了“而”字,顯得整齊中有錯落,節奏略有變化。

第四小節中有壹處似乎可能用“而”卻用了“為”。原句為“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為酒冽。”加黑的“為”若作動詞解,則“釀泉為酒”與“臨溪而漁”就對不起來了。其實這個“為”該作“而”字解。《古書虛詞集釋》:“‘為’猶‘而’也”。這兩句中的“為”“而”為互文。這樣,就與“臨溪而漁”對得很工整了。此處“為”作“而”解,則全文實際用了二十六個“而”字。

《醉翁亭記》讀來瑯瑯上口,娓娓動聽,這與25個“而”字的運用也是分不開的。“而”字恰到好處的運用,使文章舒緩從容,把作者欣賞“山水之樂得之心”的閑情雅致充分表現出來了。如“朝而往,暮而歸”,若去掉“而”,成“朝往,暮歸”,就顯得緊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歸之感,插入兩個“而”字,就把遊玩者欣賞山水之樂的從容之態、歡樂之情、悠雅之興全表現出來了。文中不少句子由於用了“而”字,語氣輕重分明,誦讀時極富抑揚頓挫之致。如“臨溪而漁”句,重音在謂語“漁”上,讀重些,長些,作為狀語的“臨溪”則讀輕些,短些。若不用“而”,成“臨溪漁”,不僅別扭滯澀,而且語氣輕重不分明。“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讀來真使人感到有內在的類似詩歌的那種韻律美。

  • 上一篇:鄭州大學路淮河路小區周邊配套怎麽樣?
  • 下一篇:金剛舍利可以拍賣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