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漆器卻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數千年來,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有源有流,有繼承有創新。她也曾屢遭磨難,甚至曾面臨滅頂之災。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她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她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愈是民族的也就愈是世界的。
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金漆鑲嵌產品不僅走向了世界,走進了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國務活動場所,走進了眾多的樓堂館所,也走進了眾多的百姓家庭。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 金漆鑲嵌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壹是工藝種類繁多,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壹件產品可以只采用壹種工藝制作,也可以將多種工藝綜合運用,妳中有我,我中有妳,變化萬千。或穆然古樸,或典雅清新,或鮮活艷麗,或金碧輝煌。
二是題材廣泛。有歷史典故、文學名著、宗教神話、民間傳說、山水人物、龍鳳花鳥、名人字畫、民俗民風等,幾乎涵蓋了各個文化領域。同時還有現代題材和外國題材。大多有繁榮昌盛,前程錦繡、福祿壽喜、吉祥如意之寓意。 第壹個時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興盛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幾十年間陸續開業的金漆鑲嵌作坊有十余家。其開業緣起大致有三種情況:壹是原皇宮中的漆器藝人在辛亥革命後自開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間私人作坊,多是通過太監拉關系,應宮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藝人出師後自開作坊。如“英明齋”創始人蘇明堂是清末皇宮中的漆畫匠首領。辛亥革命後,蘇明堂流落民間,在金魚池精忠廟旁開辦了“英明齋”。蘇明堂桃李滿園,收“侯永泉”為徒。“侯永泉”學成後開辦的第壹家漆器工藝品店鋪就是東單三條的“瑞興齋”。“侯永泉”不忘師恩,把師傅的“蘇”字放在前面,這就是北京城著名的“蘇漆侯”的來歷。“侯永泉”的長子“侯明達”(現北京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學成後又先後開辦了自己的“瑞明齋”和“明達號”,侯明達之子侯榮恒跟隨其父學藝,目前是蘇漆侯第四代傳人。“侯永泉”的三徒弟“姚林五”學成後在燈市口開辦了自己的“升利”,而蘇明堂的另壹再傳弟子陳瑞蘭又在東四頭條開辦了“瑞豐齋”。
還有壹些無字號的作坊。雖無字號,卻有來歷。清代光緒年間,漆器藝人韓啟龍在東城沙井胡同開作坊,專應宮中之活。韓啟龍的弟子孫其祥在橡皮坑胡同開作坊。孫其祥的弟子王興瑞又在馬圈胡同開作坊。王興瑞弟子眾多,其中最有成就者當首推王珍。解放後,王珍在北京金漆鑲嵌廠從藝,為挖掘、恢復傳統產品做出了寶貴貢獻,並培養了很多新人。
以上所介紹的這些漆器作坊擅做彩繪雕填類產品。此外,還有些作坊擅做鑲嵌類漆器。如清末王俊江在隆福寺街開辦“永信局”鑲嵌作,專應宮中之活。王俊江弟子魏煥豐於1914年也在隆福寺街開辦了“華豐齋”。初起為位於王府井大街大元帽胡同的“協立成”古玩鋪修復鑲嵌類舊活,由此發展到較大規模地生產鑲嵌類產品。
由於受師傳關系和作坊規模的影響,這些作坊除在工藝技法和藝術風格方面有別,在品種方面也自然地形成了大體分工。其中大部分作坊以家具、屏風和擺件類為主。但清代光緒年間,在東四六條開業的“中和局”,以及出師於“中和局”的張文彬於1914年在南箭廠胡同開辦的“興壹局”,卻是以牌匾楹聯為主。
第二個時期,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蕭條時期。日本侵略者占領北京後,使北京的漆器行業面臨滅頂之災,除少數壹、二家外,紛紛倒閉。
第三個時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恢復時期。在國家的扶植和發展手工業政策指引下,壹些過去的掌櫃重操舊業,再招舊部,收納新徒,壹些藝人也自開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作坊采取公私合營方式聯合建廠,命名為“北京金漆鑲嵌廠”。從此,北京金漆鑲嵌的發展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侯榮恒是清代光緒年間宮廷漆器造辦處漆繪匠首領“蘇明堂的第四代傳人。跟隨其祖父侯永泉、其父侯明達(現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學藝。現年77歲的侯老先生,壹直致力於鉆研將金漆鑲嵌技術與電影美術特種工藝設計相融合的創新工藝領域,以老壹輩藝術家執著的精神不斷創作更多更優秀的電影美術作品。侯老的父親是京城有名的工藝老號瑞明齋(現北京金漆鑲嵌廠)創始人,其中關於金漆鑲嵌的工藝更是在京城數壹數二,侯老就深得此項真傳。15歲那年,侯老先生邁入自家店鋪開始學習工藝制作,18歲時參軍,是當時北京義務兵役制的頭壹支,這壹參軍就是13年,退伍後侯明達”之子“侯榮恒”子承父業,在自家學藝有所成就後,曾在北京金漆鑲嵌廠從事漆器繪畫工作。1978年來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從事電影置景和特種道具制作工作,在工作期間曾多次收徒,教授電影美術工藝,但在金漆鑲嵌技藝方面至今並未收徒。
柏德元是清代光緒年間宮廷漆器藝人韓啟龍的第五代傳人。2003年,由柏德元組織設計、施工並監制的香山勤政殿“金漆鑲嵌寶座系列工程”,被北京市傳統工藝美術評審委員會評定為珍品。
過硬的工藝來自過硬的基礎,這壹點從柏德元的經歷就能找到答案:北京金漆鑲嵌廠是1956年建廠的國有企業,主要生產經營項目有傳統漆藝類家具工藝品、明清式古典家具及室內裝飾業。1962年,15歲的柏德元來到金漆鑲嵌廠學徒。他聰明好學,又很懂事,師傅們都很喜歡他。領導看他有出息,就專門安排他拜老藝人王珍為師。
這位王珍師傅也很了不起,光緒年間,京城著名漆器藝人韓啟龍在沙井胡同開作坊。他的拿手好戲是彩漆描金和雕填類產品,專應宮中之活。韓啟龍弟子孫其祥、再傳弟子王興瑞後來分別在橡皮坑胡同和馬圈胡同自開作坊。王興瑞弟子眾多,其中最有成就者首推王珍。王珍為挖掘恢復烤斷、撅斷、顫斷、曬斷等“四大斷”產品和色彩斑斕的“虎皮漆”產品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王珍培養了很多新人,柏德元是他最得意的“門生”。王老藝人不僅把壹身絕技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柏德元,還帶著他***同參加了“四大斷”和“虎皮漆”的挖掘整理工作。柏德元既掌握了技術,又打破了手工業“口傳心授”的傳統。就此,金漆廠的新產品、新工藝層出不窮,如電視櫃、啤酒櫃、樓梯櫃、書櫃、寫字臺、電話桌、鴛鴦桌椅等,既有明清風韻,又有時代氣息,很受市場歡迎。再如,用舊大車軲轆改制的餐桌、用舊紡車改制的咖啡桌、用古建中的雀提改制的花臺、用花窗做的桌面等等。這些將古舊作品移花接木的奇妙之作令人拍案叫絕。
漆藝中的彩繪和雕填工藝,傳統風格是濃抹重彩,金碧輝煌。近年,他們大膽借鑒國畫中的滃染、皴搜、點暈等技法,形成了水墨丹青、淡雅飄香的新風格,既有工筆之風,又有寫意之法,令人耳目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