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的前身金石三,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側重於文字材料的記錄和考證,以達到考證經典,特別是其上的碑刻、拓片來補充歷史的目的;廣義而言,還包括竹簡、甲骨文、玉器、磚瓦、陶土、軍符、明器等壹般文物。
擴展數據
金石學形成於北宋,歐陽修是金石學的開創者。他的學生曾鞏在《石頭記》中首先提出了“金石學”壹詞。清代,王明勝等人正式提出了“金石學”的名稱。
北宋時,常陸提出了古器物的研究方法,並在《先秦古器物碑》(佚文)中記載了圖像銘文,金石學開始形成。現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是北宋元佑七年(1092)陸大麟的《考古圖》,其次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圖》、《古文字集》、《石刻誌》等。金石學的研究也逐漸繁榮起來。
清代以來,金石學達到頂峰,《西青古鏡》等著作促進了對古代器物的研究,如《考公造物筆記》、《古翟鐘鼎儀器集筆記》、《陸陸》、《古器集考證》、《遍遊古跡錄》等。
在金石學方面的著作中,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古代銘文,甚至有些書籍還整理了壹些實物的圖像及其名稱和用途,具有壹定的史料價值。但是,它未能在造型、線條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器物的研究,也未能進行斷代研究,因此未能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
發展
《金石三》中的“金”主要指青銅器及其銘文,“石”指石刻,主要指石刻。把文字材料刻在石頭上,特別是銅器上,以便永久保存,是中國古代壹個重要的文化傳統。漢代簡帛上保存的先秦文獻相當不全,所以商周的金文和東周以後的石刻尤為珍貴。
金石學和考古學成為獨立的研究部門,這是宋代的壹大學術成就。宋代金石學和考古學起源於宋真宗時期的青銅器研究。1000年(鹹平三年),贛州獲得壹個四方尺的古青銅鼎,鼎上有21的古文,經壹位真學者考證,證明是“信史之父”。
只是在宋仁宗之後,古代藝術品才被當作壹門科學來研究。但這種文學在北宋以前並沒有得到學術界足夠的重視。這種情況直到北宋金石學的出現才得到很大改善。學者之所以能重視對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的研究,壹方面是因為金石學的研究不僅可以考證經典、補充歷史,而且有助於還原古代禮制,符合北宋鼓勵經學、鞏固統治秩序的需要。
另壹方面,金石學研究具有實證研究的色彩,受到代表當時進步史學和文獻學發展趨勢的學者的高度重視。北宋時期,造紙術、印刷術、拓墨術等技術空前提高,也為金石學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