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作為意識形態的身份認同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壹種重要的道德行為準則,它對中國人有著持久的影響,這種持久的影響也凝聚成壹種在他們心理層面深處的情結。
身份系統
傳統中國是壹個註重身份的國家,成員的生活資源主要是根據身份以及身份之間的關系來分配的;中國古代社會可以說是壹個身份社會。
這種身份體系主要體現在君權、父權和夫權上。君臣、父子、夫妻之間是絕對的人身支配關系,根本沒有平等可言。俗話說,君欲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親想讓兒子死,兒子也得死。
直到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康梁變法、五四運動和辛亥革命開始解凍中國身份體系這座古老的冰山。到了中國* * *產黨的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身份體系受到更強烈的沖擊,身份的解放邁出了壹大步。
但是,歷史上的重大社會變革並不十分徹底,大多是結構性的。舊制度解體了,隨著制度不斷發展的觀念並沒有隨著制度的解體而消失。
那些沈澱了幾千年、代代相傳的慣性思維傾向和行為傾向,被制度化,具有強大的張力,輻射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影響著人們的行為。
而且,社會成員所形成的與其制度相對應的價值觀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於不容易離開。在他們的意識結構中會相應地建立起壹整套價值觀念體系,這些價值觀念體系會在各自具體活動的語境中影響他們行為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