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古玩市場 - 為什麽清代宮廷壹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為什麽清代宮廷壹天只有兩頓飯,皇帝妃嬪不會餓嗎?

 其實這壹習慣不僅僅是清朝開始實施,早在北宋以前,宮廷就已經開始實行壹天只吃兩頓飯,他們壹般在六七點前就吃完飯,然後六七點後就開始睡覺了,生活還是比較規律的。

 等到清軍入關以後,他們也遵循了這壹習慣,那就是兩餐制,壹般早餐是在中午之前享用,晚餐則在中午之後享用,當然除了這兩頓正餐之後,還包括可以另外吃早點,宵夜這些,可能也是怕皇室內的人餓著。

 我們現在很多人可能會羨慕皇帝的生活,覺得他們想吃什麽都可以,想指揮誰就可以指揮誰,其實這背後付出的艱辛也是很多的。

 清朝的皇帝,每天五點左右起床,首先做的壹件事就是拉弓,畢竟壹國之主最起碼得懂軍事。拉完弓之後就得去學習,去早讀,皇帝的學習任務也是很重的,尤其是滿族皇帝,他們需要學會滿語,蒙古語,漢語至少三種語言。

 7點以後皇帝才能享用早膳,用餐之前依然有很多道程序,為了怕皇帝被毒死,太監先會試毒,然後再為皇帝挑選壹些應該吃的菜放到小的碟子裏。據統計禦膳房有將近400人,伺候皇帝吃飯的也有100多人,看來皇帝吃飯沒兩個小時下不來。

 用完膳,9點以後皇帝就要忙著處理政事了,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裏看到的那些,有大臣啟稟,也有奏折呈上來需要皇帝批閱,皇帝也會與大學士討論壹些問題。

 1點之後則又是晚膳時間,吃完飯之後,皇帝可以選擇休息壹會,下午的時間還是比較不錯的,沒批改完奏折的皇帝可以繼續,其他時間可以選擇聽戲,去看看古玩,也算是怡情。

 晚上的7點以後,皇帝壹般會念經,在梵華樓等地方進行,等這些事情都幹完之後,皇帝開始挑選壹個妃子來侍寢,這期間可以吃點夜宵。這位妃子不會留在皇帝的室內過夜,壹方面怕皇帝縱欲過度,另壹發面也怕皇帝遇刺。只有皇後有壹個特殊權利,結婚三天之內可以留在皇帝那裏。

 看來皇帝真不是那麽好當的,學習上得努力,朝政上的事得處理,就包括臨幸也得有時間限制。

 清朝宮廷壹般采用兩餐制。按照制度上規定,早膳在早上六點半,晚膳在中午十二點半,而在事實上,早膳壹般在早上五點到中午十壹點之間,晚膳壹般在中午十壹點到下午三點之間,隨主人的意願進行。可見彈性是比較大的。

 但這不是說在兩餐之外就沒得吃了。(笑話,誰敢餓著皇上娘娘們?)主要是我們現代人對於“餐”的理解,比較隨便,早上喝壹杯牛奶,吃兩片面包,就叫“早餐”了。而在清代人的概念中,能夠稱之為“餐”的,必須是比較正式的壹頓飯。而夠不上“餐”的標準的,則壹概稱之為“點”。所以,無論是“壹餐制”,還是“兩餐制”,都是專指“餐”而已。在“餐”之外,可以有各種的“點”進行搭配。

 在宮裏來說,中午之前有早點,中午前後有午點,傍晚前後有晚點,夜裏還有夜宵。如果全都“點”了的話,壹天可以達到六七頓。壓根是不可能餓著的。

 在宮裏來說,壹餐的菜品是很多的。壹餐大致上是由九部分構成,即:鍋子(火鍋)、熱菜、熟食、蒸食、醬菜、主食、粥湯、甜點以及特殊菜品(時令菜)。到了晚清時,又加上了名為“吉祥菜”的部分。除此之外,還有所謂“額食”或“添安膳”等額外的菜品。這些部分便組成了壹套所謂的“餐”。其中“吉祥菜”和“額食”並不是吃的,而是擺著看的。

 那壹餐飯到底有多少種菜品呢?以《膳底檔》的記錄來看,清代宮廷的飲食排場是逐漸發展的,從乾隆朝初期的壹餐十八品上下,到乾隆末年的壹餐四十品上下,再到慈禧太後時期的壹餐壹百品上下,也就是排場的極限了。

 現代人對清宮裏的“禦膳”有壹些奇怪的理解。比如有人覺得皇帝吃的飯,肯定是各種山珍海味、鮑魚海參,但其實通過《膳底檔》可以看出,清代宮廷中的食材其實還是比較普通的,都是雞鴨豬羊等為主。而且菜品的口味壹般比較平和,很少有酸、辣等 *** 味道,這才能最大限度地體現食材的味道。另外還有就是,清宮食材十分註意安全,肉壹般剔骨,魚壹般無刺,燒烤也都是“片”下來的,故而在整體上,清宮膳食裏海鮮較少。順便壹提,這種盡力避開骨、刺的烹飪習慣,也體現在了當今的國宴中。

 還有現在壹些人總覺得,宮裏啊貴族世家啊什麽的,為了養生,壹般吃得比較清淡。其實不然。壹來是,哪怕吃個點心,也是講排場的,比方說晚清的敬懿皇太妃,她每天夜裏十壹點前後要進“晚粥”,其晚粥的內容是“小菜十幾樣,粥兩樣,面食三樣”,不可能像現代人這樣,幾塊糕點就打發了;二來是,在古代,吃素並不是壹件被推崇的事。古代,即使到了清代,肉食也遠遠不如現在普及,很多人壹年也吃不了幾次肉,甚至連曾國藩這樣的名臣,當了京官之後,還會特意給家裏寄錢“以為堂上大人甘旨之需”“為堂上吃肉之費”,可見吃肉不容易。所以宮裏基本頓頓吃葷,這對他們來說,既被認為是身份的象征,也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自然,也就不認為吃素菜是“健康”的表現,甚至還有可能認為那很“跌份”。壹般只有在需要齋戒的情況下才會吃純素。

 至於什麽宮裏的飯壹次吃不能超過三口,怕別人知道喜好什麽的,就更是無稽之談了。首先問,有人能管得著這些宮裏的主位們壹個猜吃幾口嗎?以清代皇權之盛,哪個太監有膽量跟皇上說,“吆——皇上,今兒這盤兒肘子您吃了四口啦,以後就再也不給您上這道菜了”,估計早就死了千八百回了……至於說怕別人知道喜好……呃,翻翻《膳底檔》就行了啊。如乾隆帝的膳單裏極少有海鮮,而光緒帝的膳單裏海鮮較多,慈禧太後的膳單裏鴨肉尤其多等,乾隆的膳單裏甚至還有他特地點名制作的壹些菜品,這些都足以體現他們的喜好了。這還用防著?

 首先古人有壹部分人認為,人應該少吃壹點,吃得少了人才能夠健康,能夠長命百歲,也出現了吃飯不能吃飽的觀念,孫思邈在《千金藥方》中也專門提過壹定要節制飲食,如果按照傳統的養生來說的話,飯壹定要吃七分飽。

 皇室的成員以及皇帝們吃飯,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吃法,都是不同的。清朝就是壹天只吃兩頓飯,早膳和晚膳,當然他這個晚和我們理解的是不同的,早膳是早上六七點左右,晚膳是中午十壹點到下午三點,這中間任何壹個時間吃飯都可以。那麽為什麽清代宮廷裏面只吃兩頓飯呢?

 這是清朝皇室的壹種傳統,他們本來以前就是遊牧民族,壹天只吃兩頓飯,就沒有吃三頓飯的習慣。那麽壹天只吃這兩頓飯真的不會餓嗎?妃嬪暫且不說,皇帝每天是非常勞累的,只吃兩頓飯肯定是不夠的,所以說,每天這兩頓飯只是正餐而已。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壹頓不吃餓得慌,皇帝身為九五之尊,肯定是想什麽時候吃飯就什麽時候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難不成還能因為壹個規矩每天把自己餓著嗎?實際上在當時每天的這兩頓飯是正餐,其余皇帝和嬪妃們想吃飯的時候,就不叫用膳了,就是吃點東西而已。

 皇帝可能更容易餓,壹般每天就會吃的多壹點,嬪妃們因為是女子,飯量小的肯定就是餓的時候吃壹點甜品和水果就可以了。用現在的話來說,那時候清廷的皇室們是少食多餐,餓的時候讓人拿來東西吃就行。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真的是壹天吃兩頓,剩下什麽都不吃。以現在科學的角度來說,人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吃太飽,對身體不好,少食多餐才是最好的生活習慣。

  • 上一篇:鐘生誌古玩
  • 下一篇:銀行的紀念幣兌不完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