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壺的形狀像壹張扁皮,是用銀片打焊而成,上面有鍍金的橫梁。吊梁前有壺口,壺蓋上有蓮花花瓣,壺蓋頂部鉚有銀環。壹條細銀鏈連接著蓋子和提升梁。在壺身的兩側,有兩個相應的鍍金馬。馬後腿彎曲蹲伏,前腿直立,馬尾辮高。這匹馬嘴裏叼著壹個玻璃杯,脖子上繞著壹條絲帶,絲帶在它身後飄著。馬的形狀是在壺壁上錘出來的,所以像浮雕壹樣凸起,有立體感。金銀器的生產在唐代達到了高峰。利用金屬的延展性,敲打出器皿的形狀和紋飾的敲打技術始於商周時期,可用於制作裝飾在青銅器和玉器上的金箔。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制作出精美的銀盤和銀卡。漢代的絲綢之路帶來了中亞和西亞的金銀器加工技術,並與中原地區的技術進行了交流和融合。到了唐朝,工匠們已經掌握了敲打金銀的技術,能夠制作出極其輕便、裝飾精美的物品。得益於精湛的捶打手法,銀壺上的駿馬細節得以清晰表現,鼻子、嘴巴、眼睛的輪廓和軀幹的肌肉線條清晰可見,形象生動。皮紋壺身明顯借鑒了遊牧器皿的造型。北方的契丹人經常帶著這種形狀的皮囊裝水和酒。唐代工匠毫無顧忌地借鑒少數民族器皿的造型,創造了獨特華麗的體系。
壺上兩匹鍍金馬的姿勢。文物中的馬形象歷史悠久,如秦兵馬俑中的馬濤,東漢的銅奔馬,唐代的三色馬仆,或奔跑或昂首挺胸。這只鍍金銀壺上的駿馬畢恭畢敬地蹲著,嘴裏銜著壹只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