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許忻很少接待賓客,壹見到陸九齡,跟他說話覺得很愉快,就把當時的文學典籍全部告訴他。
2、有剽掠搶劫的人經過陸九齡家門口,必定互相告誡說:“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3、有關鍵之處的阻礙,即使累積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滿足。
全文:陸九齡,字子壽。九齡的父親陸賀,憑借學問品行被鄉裏人尊崇,生了六個孩子,九齡是他的第五個孩子。陸九齡年幼時聰穎端莊,十歲時母親去世,九齡像成人壹樣為母親哀哭傷悲。年紀大了些,就填補了郡學弟子員的空缺。
當時秦檜把持朝政,沒有人講程氏之學,只有九齡尊崇程氏的學說。這樣過了壹段時間,聽說新來的博士學習黃老之術,不遵循禮法,陸九齡感慨嘆息說:“這不是我樂意學的。”於是就回家,跟著父親兄長更加努力地講學。這個時期,吏部員外郎許忻在朝廷裏很有名望,退隱居住在臨川,(許忻)很少接待賓客,壹見到陸九齡,跟他說話覺得很愉快,就把當時的文學典籍全部告訴他。從此以後陸九齡更加努力地學習,翻看百家書籍,日日夜夜不知疲倦,對陰陽、星歷、五行、蔔筮這些學說都很熟悉。
陸九齡性格周密嚴謹,對學問不肯茍且簡單涉獵,進入太學,司業汪應辰推舉張九齡為學錄。在乾道五年中進士,調任為桂陽軍教授,因為父母年邁路途遙遠改任興國軍,還沒上任,正趕上湖南的茶寇到廬陵剽掠,風聲傳到了鄰郡,人心惶惶。舊時有義社來防備盜寇,郡縣長官聽從眾人請求,叫九齡主持義社,他的門人學生大多不樂意。九齡說“文事武備,是壹致的。古時候有征戰討伐,公卿就是將帥,壹鄉之長,就是軍營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為恥,那麽豪俠武斷的人就專橫了。”於是他就接受任務,調遣屯兵防禦都有法度,盜寇雖然沒有到,但郡縣把陸九齡作為重要的依靠。有空閑時就與鄉裏的子弟練習射箭,他說:“這本來就是男子的事情。”年歲荒惡時,有剽掠搶劫的人經過陸九齡家門口,必定互相告誡說:“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等到了興國,興國地臨大江,這裏的風俗節儉吝嗇,很少有人知道學習的。九齡不因為職位閑淡自我放松,規矩更嚴格了,他隨時都整理好衣服帽子,好像要面對很多人壹樣,勸勉安撫百姓引導輔助人們求學,於是士人逐漸增多。不到壹年,因為繼母去世而離開。服喪期滿,調任全州教授。還沒上任,就得病了。壹天早晨起來,陸九齡坐在床上和客人聊天,仍舊把天下的學術人才作為惦記的事情。到了晚上,整理好衣襟正面躺著就去世了。去世時四十九歲。寶慶二年,皇帝特地贈陸九齡為朝奉郎、直秘閣,賜謚號為文達。
陸九齡曾經繼承他父親的誌向,更註重研修禮學,治家有法。全家上百口人,男女按照次序分工各司其職,家裏的禮節像朝廷裏壹樣嚴格。忠誠恭敬友善平易,鄉人受到教化,都敬順兄長。陸九齡和弟弟陸九淵互相做師友,友好相處而見解各異,學者號稱“二陸”。有求學的人來咨詢,九齡從容地告訴他們,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獲取的。有的人沒有什麽和他交談,他就不闡說。陸九齡曾經說:“人的疑惑有難用話語爭辯的情況,言詞激烈,恰好加固他們的想法。過壹會兒,未必不自己明白過來。”
廣漢張栻和陸九齡不相識,晚年靠著讀書講學,期待著好的世道能重來。呂祖謙經常稱贊陸九齡說:“誌向遠大,腳踏實地。有關鍵之處的阻礙,即使累積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滿足;有壹絲壹毫的偏差,即使站在萬人的表彰面前也於心不安。他聽取並且觀察,站在那兒四下觀看,不達到極平坦極精粹的境地,不敢放棄。”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小題1:B(3分)
小題1:B C(4分)
小題1:①不久,(0.5分)蔣士銓的病痊愈了,母親就指著墻壁上的詩歌,(0.5分)
教給兒子小聲吟詠,(0.5分)讓兒子把它當作遊戲。(0.5分)
②妳是朝中重臣,(0.5分)家裏的仆人(0.5分)還不能制服這匹馬,(0.5分)(商人又怎麽能養它呢?(0.5分)
小題1:甲文中講述了蔣士銓的母親在蔣士銓年少的時候悉心培育他讀書的經歷,從深夜陪子讀書,在寒冷的深夜,母親仍不輟教蔣士銓讀書等情節中,(1分)可以看到壹位慈母的形象,躍然紙上。表達了蔣母對兒子望子成材的殷切期望之情。(1分)乙文中,陳諫議知道自己的馬是劣馬,當得知馬已經被人買走了,他都叫人要回來,退還他的錢。(1分)這些行為是在教育兒子要誠實忠厚,不能做禍害他人之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事要處處為他人著想。(1分)
小題1:B中“嘗”應是“曾經”。
小題1:B二者都是“這樣,那麽”;C二者都是“用”。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強調重點詞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
小題1:學生能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內容,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意思表述正確即可。
3. 文言文翻譯 蔣母教子原文
銓四齡,母日授四子書數句;苦兒幼不能執筆,乃鏤竹枝為絲,斷之,詰屈作波磔點畫,合而成字,抱銓坐膝上教之。既識,即拆去。日訓十字,明日,令銓持竹絲合所識字,無誤乃已。銓六齡,始令執筆學書。記母教銓時,織繡紡績之具畢陳左右;膝置書,令銓坐膝下讀之。母手任操之,口授句讀,咿唔之聲軋軋相間。兒怠,則少加夏楚,旋復持兒而泣曰:“兒不學,我何以見汝父!”夜分寒甚,母坐於床,擁被覆雙足,解衣以胸溫兒背,***銓朗誦之。讀倦,睡母懷,俄而母搖銓日:“可以醒矣。”銓張目視母面,淚方縱橫落,銓亦泣。少間,復令讀;雞鳴臥焉。諸姨謂母曰:“妹壹兒也,何苦乃爾!”對曰:“子眾可矣;兒壹不孝,妹何托焉?”
銓九齡,母授以《禮記》《周易》《毛詩》,皆成誦,暇更錄唐宋人詩,教之為吟哦聲。母與銓皆弱而多病,銓病,母即抱銓,行壹室中,未嘗寢。少痊,輒指壁間詩歌,教兒低吟之以為戲。母有病,銓則坐枕側不去。母視銓,輒無言而悲,銓亦淒楚依戀之。嘗問曰:“母有憂乎?”曰:“然。”“然則何以解憂?” 曰:“兒能背誦所讀書,斯解也。”銓誦聲朗朗然,與藥鼎聲相亂。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銓即持書誦於側,而病輒能愈。
註釋
四子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波磔(zhé):字的筆畫。波,撇;磔,捺。
畢:都,全部。
陳:擺放。
左右:兩邊。
任:任憑。
夏楚:古代學校體罰用具。夏(jiá),通“木賈”,即木賈木。楚,荊條。
譯文
我四歲的時候,母親每天教我《四書》幾句。苦於我太小,不會拿筆,她就削竹枝成為細絲把它折斷,彎成壹撇壹捺壹點壹畫,拼成壹個字,把我抱上膝蓋教我認字。壹個字認識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個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絲拼成前壹天認識的字,直到沒有錯誤才停止。到我六歲時,母親才叫我拿筆學寫字。我外祖父家素來不富裕,經歷了幾年的災荒,收成不好,生活格外窘迫。那時候我和年幼的仆役的衣服鞋帽,都是母親親手做的。母親精於紡織刺繡,她所做的繡件、織成品,叫年幼的仆役帶到市場上去賣,人們總是搶著要買。所以我和年幼仆役從來衣冠整潔,不破不爛。
回憶我母親教我的時候,刺繡和紡織的工具,全放在旁邊,她膝上放著書,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著書讀。母親壹邊手裏操作,壹邊嘴裏教我壹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讀書聲,夾著吱吱啞啞的織布聲,交錯在壹起。我不起勁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幾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說:“兒啊,妳這時候不肯學習,叫我怎麽去見妳爸!”到半夜裏,很冷,母親坐在床上,拉起被子蓋住雙腳,解開自己衣服用胸口的體溫暖我的背,和我壹起朗讀;我讀得倦了,就在母親懷裏睡著了。過了壹會,母親搖我,說:“可以醒了!”我張開眼,看見母親臉上淚流滿面,我也哭起來。歇壹下,再叫我讀;直到頭遍雞叫,才和我壹同睡了,我的幾位姨媽曾經對我母親說:“妹妹啊,妳就這壹個兒子,何苦要這樣!”她回答說:“兒子多倒好辦了,只有壹個兒子,將來不長進,我靠誰呢!”
我九歲時,母親教我學《禮記》、《周易》、《毛詩》,都能夠背誦。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詩人的詩,教我朗誦古詩。母親和我兩人都身體弱、多病。每當我生病,母親就抱了我在室內來回走動,自己不睡覺;我病稍稍好壹點,她就指著貼在墻上的詩歌,教我低聲念誦作為遊戲。母親生病,我總是坐在她枕邊不離開。母親看著我,常常壹句不說,很悲傷的樣子,我也很傷心地依戀著她。我曾經問她:“娘,您心裏不快活嗎?”她說:“是不快活。”“那末怎麽能讓娘高興呢?”她說:“妳能把讀的書背給我聽,我就高興了。”於是我就背書,瑯瑯的書聲,和藥罐煎藥水沸聲和在壹起。母親微笑著說:“妳看,我的病好些了!”從此,母親生病的時候,我就拿了書在她床邊讀書,這樣,她的病就會好。
4. 蔣之奇文言文翻譯彭思永,字季長,江西廬陵人。
在他小時侯,早上起來讀書,在門外拾到壹個金釧,壹個人靜靜地就坐在原地。過了壹會兒,丟失金釧的人來尋找,彭思永仔細辨認,的確是那個人丟的,就還給了人家。
那人拿出錢來表示感謝,彭思永笑著說:“假使我需要錢,就藏起金釧來了。”起初參加科舉考試,(由於家庭貧困)拿了幾個手鐲作為路費。
壹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來拜訪他,思永就拿出手鐲給眾人賞玩,有壹個人把鐲子藏在袖中,眾人都為思永尋找。思永說:“數量只是這幾個罷了。”
客人離開時,要舉手作揖,鐲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母親在家去世時,家裏十分貧窮,同鄉贈送東西給他,他卻不接受。
考取進士後,做過海南知縣、分寧知縣,睦州通判。臺州發大水毀壞了城池,很多人淹死了,思永就去臺州治水。
把死者全部埋葬,還寫文章祭奠。老百姓因為貧窮不能修房子的,替他們伐木幫助他們,幾個月之後,公府私房都修造好了,修築的城墻比以前高了,而且堅固。
升為侍禦史後,議論朝廷降授官賞的弊端,認為亂(不正當的)封賞不是盛世應該有的現象。宋仁宗很贊賞。
仁宗在明堂祭祀的前壹天,有文武百官都要進官升職的傳言,思永上奏說不應該沒有節制地給予恩賞,以使僥幸的人得利。思永帶領同僚勸說,有人說:“等命令壹出,也不晚啊。”
思永說:“在事情之前勸阻,只是得罪妳,命令壹旦發布,就不可勸止了。”於是壹個人上奏疏:“陛下廣泛布施不當的恩澤,難道是為了天下孤寒之士嗎。
這不是社稷的福份啊。”仁宗發怒了,中丞郭勸、諫官吳奎為他求情,於是因為泛恩這件事轉司封為員外郎,而解除了侍禦史的職務,後來又做湖北轉運使。
加封直史館,擔任益州路轉運使。成都府官員挪用官府錢財,在牢獄服刑已經三年了,進出自如。
思永管理府事剛壹日,就把案件處理好了。老百姓拿著“褚券”(紙幣)買東西,藏在衣帶裏,小偷在手上帶著刀,直接割斷拿走,少有失手的。
思永抓住壹個人審問,全部處理了小偷團夥並在臉上作了標記。中使每年要到峨眉山祭祀,總是在成都停留搜刮真奇古玩,價值幾百萬元,都來自民間。
思永克扣其中的1/3,中使不高興就離開了,卻不能有什麽辦法中傷他。不久擔任戶部副使,升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贏州知州。
北方的習俗以桑麻作為產業,百姓們害怕征收賦稅而不敢種植,壹天天更加貧困。思永到任後,才上奏改變了征收桑麻稅的做法。
不久,又調任江寧知府。神宗接位後,禦史蔣之奇搜集歐陽修的私事(其實是中傷歐陽修),拉思永幫忙。
思永認為家庭私事,不應該讓外人知道。但他(歐陽修)為首寫過《濮議》(內容是堅持要英宗尊其生父為皇),違背典禮而犯了眾怒,不應該再官府任職。
皇上問這句話從哪裏來的,思永不肯定說。而全面陳述大臣結黨營私的情況。
後來因為這件事降職被調任黃州知府。熙寧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壹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