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的重要貨幣,白銀是什麽樣的?真的像我們在電視劇裏看到的標準船形嗎?
其實我們在電視劇裏看到的正規銀錠,其實都是發展到最後才形成的,正規銀大多屬於官銀,不屬於民間交易。
白銀作為壹種貨幣,在歷史的不同時期是不壹樣的。
在中國,白銀作為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記·平淮本紀》記載:“夏之貨幣,金為三品,非黃,非白,非紅。”黃色代表金,白色代表銀,紅色代表銅。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使用白銀。出土的先秦時期的銀貝幣和楚國春秋時期的銀布幣,得到了考古界的認可。
到了宋代,白銀開始被制成各種形狀、大小不壹的銀葉、銀錠等,也開始正式成為通用貨幣。
當時的銀幣比較分散,有五兩、十二兩、二十五兩、五十兩,甚至有壹千兩。大部分是腰形的長銀條,也有方的和圓的。
在古代,白銀壹般分為官銀和民間銀。官銀是壹整塊,方便計算。民間的銀主要是碎銀。
這些零碎的銀子,基本都是從大塊的銀子上切下來的,或者直接砸碎。所以零零碎碎的銀子外觀差,但分量壹定要足。
其實歷史上的銀並不像電視上的船形那麽規整,而是電視上最後開發出來的各種各樣的銀,而且大部分規整的銀都是官銀,不流通,市面上流通的都是大小不壹的散件。